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所蕴藏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时间:2022-07-12 09:12:24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所蕴藏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 要: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为了规避经济危机的不良影响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政府债务规模迅速膨胀,庞大的债务数额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区县和乡镇地区。对美国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进行分析发现,一旦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陷入到债务偿还的困境中,就极易造成全国性债务危机的出现,甚至对全国金融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引发金融动荡,并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威胁。因此,新时期应该加强对地方债务工作的重视,在分析债务成因的基础上有效防范潜在风险,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076-02

地方政府债务引发的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来看,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引发的金融风险十分复杂。对此,应当深入、全面的分析,科学、合理的论证,找到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对这些问题和风险加以解决。

一、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所蕴藏的主要金融风险

(一)债务来源途径较为单一,抗风险能力较为薄弱

现阶段,尽管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内的企业数量较多,然而其运营模式相对单一,主要由银行负责提供资金,并以地方政府的信誉或地方财政为贷款担保。不仅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还造成银行不良贷款数目的增大,无形之中提高了银行的经营风险。银行为了保证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就将这些风险转移到市场,致使国内金融安全问题产生。通过分析可知,若是造成高通货膨胀率,国内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发生不良贷款率可以高达20%,其总额会达到2.4万亿CNY[1]。银行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中心,生存和发展对社会各行各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产生重要的影响,若是由于地方债务导致银行难以正常经营,那么将对国家经济造成致命的打击。

(二)引发财政风险和信用风险

现阶段,尽管地方举债行为在表面上通过投融资平台而发生,然而,通常情况下均是以政府信誉为担保,实际上,这项债务还是需要地方政府来偿还。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现阶段的地方财政呈现出大幅度提升的态势。然而,在机构改革的影响下,各级政府逐步向服务型机构发展,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仅能勉强满足日常行政服务的支出,作为债务额度较大的担保,地方财政承担了较大的债务压力[2]。大部门地方债务之所以能够贷款成功,是因为各级政府以自身信誉作为担保。同时,由于政府信誉对党和国家而言十分重要,对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所以,以政府信誉作为担保不仅凸显了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筹资的迫切性,还显示了地方债务失控引发的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会转化为政治风险。现阶段,各级地方政府债务均存在延期、拖欠的情况,若是任由这种情况发生,将对政府信誉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进而造成社会信用环境逐步恶化,引发信用危机,导致投资者与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发生动摇。

(三)致使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增大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投融资平台规模较大、数量较多,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普遍存在违规担保的现象,明显增加了银行难以回收贷款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升高。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普遍出现了不具有主营业务、短期发展、法人治理结构缺乏完善性、责任主体不清、操作程序不规范等情况。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又常常借助多个融资平台企业向多家银行进行信贷,导致银行难以真正掌握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以及其担保情况[3]。为了发展经济、筹集更多资金,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将一些不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融入到融资平台,由于这类贷款项目未经过市场论证、不具备发展前景,导致在今后几年中,国内将出现大部分地方债务贷款即将到期的情况,使得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着多家银行催还款的状况。据预计,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可能发生井喷现象。

(四)地方财政无力偿还地方债务

各级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于土地收益。从相关统计分析可知,2001―2003年,国内各级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方面获得的利益总额高达9 100多亿CNY,而在2009年当年,国内各地方在土地置换方面的收入就达到1.5万亿CNY,接近同年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由此可见,地方财政对土地收入具有严重的依赖性[4]。进入2013年后,我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起来,各级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方面获得的利益再创新高。以北京地区为例,在2013年,其在土地出让方面获得的利益总额高达1 821.8亿CNY,在土地出让金方面创造了历史新高。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通常以政府财政或政府信用作为担保,在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比重较大的情况下,以地方财政作为担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以土地收益或土地置换金作为担保,地方政府与负责提供资金的银行均将地方债务正常偿还的希望放在土地价格上涨上。但是,尽管我国幅员辽阔,却是人口大国,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土地收入或土地置换金来偿还地方债务的方式存在不可持续性。虽然各级地方政府与银行均将房价上涨作为财政创收希望,并极力推动房价上涨。然而,S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若是在外部发生经济冲击,那么将对国内房价与地价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使其面临骤然下跌的风险,对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导致地方财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预防并控制地方债务引发金融风险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分析、科学论证债务风险

地方债务问题存在一定复杂性,受到国家财政体制、国际经济宏观形势、国内经济走势以及政府职能划分等方面的影响,若想有针对性地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就应当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国内地方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实施深入、详细的分析论证。所以,中央政府应当尽快构建起完善的地方债务登记管控机制,尽量搭建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管理平台,借助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企业等多方的联网来监督管理我国资金的具体流向,对地方债务的规模、数量以及蕴含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并基于此,结合地方债务的具体状况运用可行性较强的策略,将地方债务引起的金融风险扼杀在萌芽中状态[5]。

(二)创新投融资机制

地方政府债务不仅带来了一定金融风险,同时也创造了一定的机遇,特别是针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地方债务是其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6]。国内地方债务引发的风险,其根本并不在于其总量过大,而在于其担保与使用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所以,为了有效消除地方债务引发的金融风险,就应当对地方债务进行科学管理,优化其结构,将其收入到法制与行政管制范围内,严格监督并管理地方投融资平台。与此同时,中央政府也需要尽早构建地方投融资监督管理机制与制度,深入分析并严格监管地方投融资平台,对地方债券发行等实施妥善管理,进而在地方政府债款使用方面加强监管。另外,中央政府还应当改进预算法,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机制,并对颁布的公债法进行论证,做到依法管理地方债务,从而促使地方政府债务接受各行各业的实时监督。

(三)适当放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权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承担了越来越繁重的行政事务与经济管理任务。过去的财政收入难以满足日常行政开支已经成为主要问题。所以,中央政府应当适当地允许地方发行债券,以此来改善地方负债现状、缓解财政压力。事实上,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禁令的实施下,地方政府出于无奈选择构建投融资平台。对此,中央政府可以适当放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权,促使地方融资融入现行法律与行政的管理体系中,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和数量,逐步提升地方融资渠道的社会性和透明性。

(四)优化管理地方政府债务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可知,当国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实施规范、严格、有序的管理时,地方政府债务所引起的金融风险均可以得到良好的防控,并且地方财政体系也可以正常、稳定地运行,促使国家经济得到稳定发展。相反,若是中央对地方管理不当,则会引发财政金融危机。如美国的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等,引发经济、社会的动荡。对此,为了有效解决地方债务引发的金融风险,中央政府应当建立专门的机构来统一、集中的管理地方债务。通常情况下,中央财政相关部门应当负责管理地方债务。但是,现阶段,中央还没有建立专门机构,更未建立配套的地方债务管理制度与体系。因此,我国应该对国内各区域的地方债务实施深入分析,对其进行科学论证,从而构建一个统一机构,构建完善、配套的地方债务管理体系,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做出正确指引,在有效控制地方财政赤字问题的基础上,还应当促进分税制深化改革,进而逐步构建权责分明、协调平衡的地方财政收支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重点放置到消除财政风险、防范地方金融风险方面。同时,应当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有效控制,积极构建行之有效的政府举债与偿还管理制度与机制,进而形成良性的地方政府债务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徐奇渊.我国政府债务中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考量[J].地方财政研究,2014,(11):48-53.

[2] 管清友,李衡.中国政府债务扩张及其风险[J].经济导刊,2012,(9):92-93.

[3] 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分析[J].经济问题,2014,(5):38-41.

[4] 徐建国,张勋.中国政府债务的状况、投向和风险分析[J].南方经济,2013,(1):14-34.

[5] 刘萍芳.乡镇政府债务成因、存在问题及风险化解对策[J].财经界,2014,(20):49-50.

[6] 孟令勇.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与预警机制研究[J].活力,2014,(22):4-5.

上一篇:榆林市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优化研究 下一篇: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