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何喜欢“自黑”

时间:2022-07-12 08:49:25

“你必须真的努力,才会相信自己真的无能为力”、“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你努力还有什么用”……最近,类似这样的“毒鸡汤大接力”让网友们乐此不疲。“自黑”(传统的说法是“自嘲”)走红,反映出的是幽默的文化还是消极的生态?“自黑狂人”们到底是自信还是自卑?

任何一种心理形态的产生,都与环境密切相关。如前举例的那些“自黑名言”,无意识地把“社会要求成功,所以我必须努力”的设定,修改成“我有理由不成功,所以不努力也行”,不管所谓的理由是否成立、“不努力”是否付诸行动,都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减压暗示。同时,某些自我贬低能带来他人的关注,比如“我太笨了”可能会引发朋友安抚说“你做得很好”,而“毒鸡汤接龙”或置身某些潮流之中的感觉,营造出“并不只有我是这样”的人际参与感和群体归属感,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压力。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研究所研究发现,那些“更爱开自己玩笑、时常贬低自己”的人,在学习与社交中的效能大多处于平均值以上,并呈现出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群体中更受欢迎。进一步分析这些个体的心理机制,发现他们利用“自黑”做的其实是以下几件事:

其一,降低他人敌意,轻松融入群体。“自黑狂人”不惜贬损自己的形象,甚至成为群体中的搞笑担当,令他人尽量少地感受到形象压力或竞争威胁,从而更轻松地被群体接受。

其二,发挥阿伦森效应,彰显自我形象。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研究指出,人们喜欢奖励、赞扬的不断增加,不喜欢它们不断减少。当个体获得的尊重逐渐发生,并且还了之前的批评、否定,个体会更加满足,这被称为阿伦森效应。某些“自黑”正是为了实现这种效应而进行的“先抑后扬”。比如刻意隐瞒一些自己的能力或特长,再在“不经意间”突然呈现或逐渐释放出来,他人会对这位“自黑狂人”作出更高的评价。

其三,掩藏真弱点,避免攻击伤害。当然,也有一部分“自黑狂人”,是在用“黑点”掩藏“真正的黑点”。

如果我们能发掘“自黑”中积极的部分,谁说不会成就一个暗黑系的光明偶像呢?

上一篇:倪匡:由着天性过人生 下一篇:老人做决定慢 “劝”比“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