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建设

时间:2022-07-12 08:19:06

浅论企业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建设

摘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险,鼓励企业实施年金计划,促进我国养老保险机制的健康发展,完善我国的企业年金和税收优惠措施,强化企业年金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加强养老保险人才队伍培养和法制建设等方法,使我国能加快养老保险体制改革,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步伐。

关键词: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社会保障

当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影响已经显现端倪,也将逐渐蔓延到对养老保险制度和实施的影响上,如何在经济危机大潮中继续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养老保险制度取得的成绩,提高企业年金在养老保险中的作用将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我国养老保险机制和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养老保险机制不完善

当前中国养老保险机制的最大问题,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机制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目前运行的单纯的依靠社会保险养老和企业保险养老已经不足以保障退休人员能够渡过幸福的晚年。

2、个人投资养老保险意识淡簿

在各种寿险中,人们往往陷入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重财轻人,相当多的人宁愿给家庭财产保险,不愿给人保险。

3、我国企业年金机制还不够完善

目前企业年金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企业自行管理、社保机构经办和保险公司经办。缺乏有专业资格的管理人员和投资技术,影响了企业年金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4、企业没有在养老金运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企业制度不完善会给养老基金运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养老金运营措施不透明,企业员工无法参与养老金的运营的决策和监督。

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几点思考

1、 加强政府对养老保险的指导和监管

发展养老保险事业具体的措施包括:(1)建立不同管理服务机构的相互制衡制度;(2)建立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3)建立投资管理安全保障制度;(4)建立主动监管制度。主要采取的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四个部门联动监管,最终由社会保障部门负全责的多部门监管机制。 企业年金是企业实施养老保险计划中一项重要工作,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约束,鼓励和推动企业发展年金,主动为养老保险增加投入,可以通过立法,推动建立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养老保险制度。

2、 提高社会对养老保险的关注与重视

社会对养老保险的关注和重视主要来自已经退休的人群和接近退休的人群,我们要大力宣传养老保险的意义,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3、 提高人们主动参与养老保险的认识

我国传统的“生儿养老”的家庭养老观念是根深蒂固的,许多人宁可把钱放在家里,也很少买保险和进行养老保险投资,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健全养老保险的法律和制度,还要大力宣传养老保险的好处,企业年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可以带来投资收益的复利增长,补偿通货膨胀带来的个人实际收入下降,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等,员工和企业自然愿意接受企业年金并乐于推动。

三、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思路探析

1、处理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发展的关系。企业年金作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职工的退休生活水平,在满足职工较高层次的养老需求上起到了基本养老保险所无法达到的作用。因此,企业年金制度要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对基本养老保险进行改革,将其水平定位在合理的层次上,这也是目前世界性养老金改革的趋势:国家管理的基本养老金的比例逐步降低,由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企业年金的比重逐步提高。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为58.5%,在这个政策的指导下,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将逐步下降,由企业年金来弥补因降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而造成的即得利益损失。

2、处理好国家管理和企业自的关系。企业年金是企业自身实施的福利项目,因此企业年金的设计必然会追求灵活性和针对性,要求能够将年金作用的发挥与员工的需求紧密结合。国家要允许企业在企业年金制度的设计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给企业足够的自,鼓励他们将企业年金制度作为人力资源战略来实施,要避免企业年金制度行政化、命令化的趋向。国家作为企业年金制度的最终监督者,要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监管,同时制定相关的年金管理办法和条例,规范企业的制度安排。

3、处理好企业年金制度与一般员工福利制度的关系。企业年金制度所具有的长期保障和激励功能是一般员工福利制度所难以达到的,它可以成为企业吸引人才、增强企业凝聚力、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措施。这就需要企业和员工转变观念,树立长期发展意识,充分认识企业年金的福利特点。

综上所述,企业年金在减轻政府负担、提高退休者生活水平应对、老龄危机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将继丰厚的薪酬、广阔的发展空间、期权激励之后,成为吸引人才、激励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

[1] 耿志民.养老保险与资本市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2] 章忠军.浅议企业年金和养老保险[J].现代商业,2008(26):136

[3]《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2004年

作者简介:

黄晓安,性别:男,工作单位:安徽省电力公司池州供电公司,

职称:政工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多年,现为人力资源部主任。

余向阳,性别:女,1968年7月出生,汉族,籍贯:安徽马鞍山,

工作单位:安徽省电力公司池州供电公司,职称:经济师,技能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14年,现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师。

上一篇:从建材超市适应性看中国建材市场的变革与创新 下一篇:EPC合同投标阶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