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人民币升值就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时间:2022-07-12 07:38:29

不要以为人民币升值就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摘 要] 本文从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着手,通过对上世纪日元、西德马克的升值与美国贸易逆差的相关性分析,综合得出人民币汇率调整不足以改变中美贸易失衡的结论,并提出了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贸易失衡 出口管制 产业升级

一、中美贸易现状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自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的14年里,中方一直处于逆差,美国于1993年首次出现约6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此后,逆差就成为美国贸易收支的常态。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总额为2268亿美元,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美国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将贸易赤字归咎于美元币值的高估,而贸易逆差也一度成为美国逼迫贸易伙伴国货币升值的主要理由。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今年3月,奥巴马政府首次提起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包括弗里德曼在内的许多美国经济学家都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由经济问题转变成为中美两国最敏感的政治话题,也是最大的分歧。

二、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

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是中美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国外转移,而廉价的中国劳动力正好吸引了加工贸易产业在中国大陆“落户”。中国通过向日、韩等周边经济体进口原辅材料和零配件,加工、组装后再出口到欧美国家,在以欧美等目标市场的本土生产转移过程中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时也使得对美贸易顺差由东亚其他经济体向中国转移,这种新的国际分工格局最终导致中美贸易顺差的迅速扩大。

2. 美国国内储蓄不足与财政赤字是造成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

贸易逆差通常与一国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差额紧密相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升级后的美国几乎成为全球的“资本配置中心”,对外投资显著增加的同时,国内储蓄率却因过度的消费处于极低状态,投资与储蓄双重因素的推动引发财政赤字急速膨胀。财政赤字必然导致贸易逆差,且随着财政赤字的不断增加贸易逆差也日益攀高。据美国商务部统计,1980年美国财政赤字762亿美元,占GDP的1.94%,贸易逆差为314.1亿美元;2005年美国财政赤字4992亿美元,占GDP的4%,贸易逆差达7258亿美元。

3.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决定了双边贸易的不平衡

美国的优势在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而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美国向中国的进口以生活必需品为主,需求弹性较小,美国经济增长带动中国出口增加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扩大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高科技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随着日本、韩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的高科技替代产品逐渐增多,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反而降低了对美国进口商品的依赖,从而也放大了中美贸易顺差。

4.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与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国际货币有关

美元作为世界主要的国际货币,不仅要满足世界各国在贸易清算、债务清偿和国际储备等方面的流动性需要,还要维护美元币值的稳定。美元流出必然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然而长期逆差又威胁到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这是所有国际货币都不可避免的“特里芬难题”。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扩大,全球对美元的需求日益增多,美国贸易赤字必然加大。

5. 美国出口管制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

美国长期对中国单独实施的出口管制严重束缚了美国的出口能力。美国在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却严格限制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出口,使得美国对华比较优势难以发挥,这必然会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加剧。2007年,美国专门增加了包括计算机、航空航天民用技术、数控机床和集成电路设备在内的47个出口管制项目,迫使中国消费者向日、韩等国寻找进口替代产品。近年来,虽然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但自美进口比重却从2001年的18.3%下降到2009年的7.5%,如果仍按2001年的进口比例推算,2009年美国对华出口至少损失330亿美元。

6. 原产地为基础的贸易统计方法夸大了中美贸易顺差

由于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和子公司出口改变了贸易流向,打破了过去的原产地规则的界限,从而改变了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的内涵和经济意义,因此以原产地规则为基础的贸易统计方法,没有反映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海外销售和出口迅速增长的真实情况。美国采用整体统计方法,导致原产中国的货物通过其他经济体出口至美国过程中的增加值部分也被计入中方顺差额,加上美方进口报关价格高于中方出口报关价格,不合理地夸大了贸易差额。

三、人民币升值对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的作用分析

1. 上世纪日元和西德马克升值并没有改变美国的贸易逆差状态

20世纪80年代,美国也曾因汇率问题向德国和日本施压,迫使两国的货币大幅升值,但这并未改变德国和日本一直维持对美国巨额贸易顺差的现实。“广场协议”签订后不到三年,日元兑美元名义汇率升值约110%,而同期美国贸易逆差却增加约70亿美元;1990年至1995年,日元兑美元升值约90%,同期美国贸易逆差增加约650亿美元,涨幅约60%;1998年至1999年,日元升值约40%,美国贸易赤字增加1000亿美元;截止到2008年,美国对德国仍然逆差429亿美元,对日本逆差726亿美元。事实证明,日元升值并没有使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得到改善,反而使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2. 人民币升值也没能改变中美贸易顺差常态

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1.1%,而同期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年均达到5.9%,对华逆差年均增长21.6%;2009年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稳定,而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却从2008年的5.7%降至3.5%,对华逆差下降16.1%。此外,2002年至2008年,虽然美元平均每年贬值约3%,但贸易逆差却从2002年的5000余亿美元提高到2008年的9000余亿美元。

3. 货币贬值对改善结构性贸易失衡作用有限

贸易失衡是深度经济结构问题,仅靠汇率调整不可能长期有效地解决这种失衡状况。中美贸易流向并不主要取决于汇率,而与两国供需结构有关。据统计,美国产值70%以上来源服务业,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下,美国已难以使传统的制造业回流。即美国限制对华进口,也只能转而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求替代,同样无助于解决美国整体的贸易逆差,只能将逆差额从中国转移到其它国家。由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占国内消费比重较大,人民币升值不但不会为美国的制造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会给美国消费者造成很大的成本负担。

四、有效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政策建议

无论是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人民币升值对改善美国贸易逆差的作用有限,单方面寄希望于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不可能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中美双方都应从根本原因着手解决双边贸易失衡问题。

1. 美国应着手调整国内经济政策,改变长久以来的过度消费模式,增加国内储蓄,减少财政赤字。

2. 美国必须放开对华出口管制,尤其是对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出口限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中美双方互补的贸易结构扩大对华出口,达到改善贸易收支的目的。

3. 中国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尽快完善医疗等基础保障措施来降低居民的“谨慎性储蓄”,刺激国内消费带动经济持续增长,降低对出口的依赖。

4. 中国非常有必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增加高新技术及现代服务业的比重,积极参与国际再分工,减少对传统加工贸易的依赖,尤其是对欧美等出口市场的依赖,增强人民币汇率的自。

参考文献:

[1]Nicolaas Groeneworld, Lei He. The US-China trade imbalance: Will revaluing the RMB help(much)?[J].Economics Letters 96(2007)127-132.

[2]Yin Zhang, Guanghua Wan. What accounts for China’s trade balance dynamics?[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9(2007)821-837.

[3]SaangJoon BAAK. The bilateral real exchange rates and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J].China Economic Review 19(2008) 117-127.

[4]李稻葵.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J].国际经济评论,2006,(05).

[5]王晓雷.美国贸易逆差与美元汇率走势无关[J],中国金融,2008,(20).

[6]孙磊,赵国钦.解析美国储蓄-投资缺口与贸易逆差的关系[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2).

上一篇:浅议财政经济良性循环 下一篇:金融危机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