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欣赏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12 07:20:22

普通高校体育欣赏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

摘要:对高等院校体育欣赏课程的意义、开设现状进行分析,对该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体育欣赏;课程设置;教学设计

一、体育欣赏和体育欣赏课程的概念

体育欣赏是人们通过观看体育运动竞赛、体育艺术作品(包括现场观看,收看、收听电视电台转播、观看录像、网络视频及杂志海报等),从中领略体育运动的趣味,感到愉悦,产生审美感受的审美活动。

体育欣赏能力是指个体在欣赏体育竞赛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多种素质在外界体育环境影响下的有机统一。大学生通过遗传获得的多种素质经过外界体育环境的影响,使这些素质向有利于体育运动和体育欣赏这方面发展,并互相影响形成了个体体育欣赏能力。它是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运动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结合,体育欣赏能力保证了个体在体育欣赏活动的顺利进行,使个体在欣赏活动中获得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的成功举办后,体育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而体育欣赏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抒感、激励奋进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增强了人们对体育的兴趣,激发了人们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和向往,提高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此为契机,通过加强体育欣赏能力培养,提高人民体育欣赏能力,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欣赏的参与十分广泛。王薇薇等(2005)对浙江省8所高校的大学生抽样调查发现,有93.1%的学生都喜欢欣赏体育比赛。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欣赏的有63.4%,大多数学已把体育欣赏作为业余生活的一部分。陈文东(2008)调查结果表明,有90%的大学生对体育欣赏感兴趣,而对体育欣赏不感兴趣的只占10%。可见,体育欣赏在高校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体育欣赏这种“寓教于乐”的特殊功能,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载体,因此开设体育欣赏课是提高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现实需要。

体育欣赏课是以具体的体育作品为对象,以欣赏者的视听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内心体验为特征,从而达到领悟体育真谛,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实现体育审美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体育欣赏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大学生获得体育欣赏实践,提高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

二、普通商校开设体育欣赏课的意义

(一)有利于于完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体系

体育欣赏教学是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普通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注重大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忽视对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心理层面的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由于先天身体素质,体育教育背景不同,很多学生对体育存在惧怕、逃避或轻视的现象,对参加体育学习或体育活动缺乏主观驱动力,心理准备不足;此外,传统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往往将学生的学习限定到1-2项体育项目,学生对所学体育项目之外的诸多项目了解不多,即使有兴趣也不知如何去欣赏。设置专门体育欣赏课程,可以有效弥补这些不足,使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和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设体育欣赏课可以让大学生了解更多体育运动知识,使大学生在体育欣赏课程中产生身心愉悦的审美体验,提高的体育欣赏能力,由光看热闹到也能看出门道,必然会增强其参与体育的兴趣;大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经常亲身参与体育煅炼,但借助多渠道的、客观条件影响较小体育欣赏活动,保持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兴趣-尝试-有学习愿望-锻炼身体-想成为运动员-展示自我-终身体育的良性循环”。

(三)有助于大学生体育、美育和德育的结合,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体育美在体育运动中普遍存在,人们对体育的热爱不仅仅是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高超的技艺及智慧的崇拜,更多地是在观赏体育比赛的过程中被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美感所折服,这也是体育运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

大学生正处在生命力最旺盛的年龄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对美的感觉最敏锐,是培养美的情操、提高审美感受能力、进行美育的最佳时期。体育欣赏课的开设既顺应了大学生对美的追求,又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措施。在体育欣赏课中,通过对体育运动的欣赏,使大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达到升华其情感世界,在对美的欣赏中受到教育。

体育欣赏升华了心灵和精神,体育欣赏的教学中丰富的艺术审美因素可以缓解道德教学中的约束感和灌输感,避免了空洞的道德说教,增加了其自由性、自主性和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体育道德判断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欣赏观念,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端正学生的道德行为,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三、高校体育欣赏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体育欣赏与音乐、艺术欣赏一样,对于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自身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音乐、艺术欣赏等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并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多数普通高校仍没有开设体育欣赏课,体育欣赏课程的教学体系也不够完善。

这主要是因为普通高校学生、教师以及教育管理工作者对体育欣赏仍然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如,认为体育欣赏只是大学生的业余爱好,对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放任自流;体育欣赏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无需教师管也无需顾及他人感受。认为没有开设体育欣赏课程的必要。学生在体育欣赏中出现”以胜败论英雄”的不良倾向,甚至出现欣赏恶性事故。在体育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欣赏没有明确的认识,认为体育欣赏就是看看录像,放松放松,看完了事;一些任课教师认为体育欣赏课好上,不注重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而我们认为体育欣赏是指人们通过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协同作用,进而逐渐过渡到整个感官系统,然后引起大脑的思维活动,最终使欣赏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使人们获得锻炼的乐趣和心理上的满足,进而改善生理机能和心理健康水平,而体育欣赏课对任课教师素质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具有全面广泛的体育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熟练掌握各种现代教学手段。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建议

(一)课程设置

建议开设专门的体育欣赏课程,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之中,也可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课程。课程设置以公共选修课为宜,可供全校不同年级,不同院系学生选修。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体育欣赏课的主要内容要依据体育欣赏活动的基本内容。欣赏活动的基本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①对运动员形体美和

动作美的欣赏;②对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意志品质的欣赏;③对运动员的比赛技术、战术运用和临场发挥的欣赏;④对竞技运动比赛中裁判执法水平的欣赏;⑤对竞技运动比赛中教练员临场指挥风格的欣赏;⑥对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解说员、评论员精湛评说的欣赏;⑦对体育音乐的欣赏欣赏等;⑧对体育建筑、设施、器材、服装及环境的欣赏;⑨体育健身者在运动中的自我欣赏等。

体育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一般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按照欣赏的内容或体育项目进行分类讲述,另一种是打乱运动项目或者赛事的界限,根据欣赏角度的不同进行讲述,两种形式各有利弊。王林等(2006)在武汉理工大学《体育欣赏》公选课的教学实验,采用了第一种形式,对体育欣赏课教学内容构成进行了优化,并在实践中总结了讲授的侧重点,对体育欣赏课程教学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但是由于体育项目种类繁多,体育运动形式多样,在这种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下,欣赏的内容就显得非常有限,是就项目欣赏项目,不能打破项目的壁垒,就体育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不利于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第二种组织形式的对具有共性欣赏内容的项目的进行汇总,加以讲授,可以增加课程内容的容量。如从欣赏角度可将体育竞赛项目分为:

1 直接对抗性竞技项目

包括篮球、排球、足球、手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以及拳击、摔跤、柔道、击剑等个人项目。这类比赛项目的特点是:裁判员按规则判断运动员的得分与失分,并以此作为衡量成绩的依据,判断比赛的胜负。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个人技术的运用和整体战术的配合,以及运动员所表现出的那种团队精神和斗智斗勇的精神状态;

2 对比性竞赛项目

包括体操、艺术体操跳水、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这类项目比赛的特点是对比,要求运动员按规定条件和动作质量去完成比赛的技术动作,比赛中强调动作难度、美观和富有艺术性。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的那种富于艺术的美感,即运动员能够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把身体控制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使健力美达到高度的统一,加上和谐韵律和鲜明节奏的微妙配合;

3 记录性竞赛项目

包括田径、游泳、举重、射箭、射击、划船、赛艇等。这类比赛项目的特点是:计算成绩有实际的衡量指标,用时间、距离、重量、命中率等具体指标来评定运动员名次。欣赏这类比赛,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水平和那种忘我拼搏、不畏强敌的精神。

如果能将两种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结合起来使用,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体育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因此其教学内容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各地区体育传统进行调整。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是保证体育欣赏课教学效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欣赏是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审美活动,只有鲜明、具体、生动的形象才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因此体育欣赏离不开体育运动本身具体的形象,教学中应该准备一些丰富的、具有视觉冲击力和美感素材,包括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教师要利用现代数码技术将这些素材加以剪切,编辑、配音和加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展现,加强学生感性经验的积累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解集体项目的战术时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形式,把战术配合的线路和技巧等予以形象地展现,也可以结合比赛录像或者现场观看比赛的方式对运动员所使用的战术进行讲解;在学习欣赏健美操、艺术体操等展现身体姿态美的项目时,要充分利用慢放、定格等技术,同时配合讲解与音乐,这样,学生就会对该运动项目有完整、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同时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不可或缺,我们可以利用运动录像或者视频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没有专业知识的支撑和美学观点的引导,学生仅仅看了看热闹,达不到体育欣赏课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目的,因此必须注重传统讲授和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

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联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欣赏实践。学生体育欣赏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提高,最终在实践中检验,在条件允许地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现场观看体育比赛,举办体育摄影或体育评论比赛。加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因为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以及观赏体育活动,往往是以群体的形式进行的,个体之间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借助美学及其他学科的欣赏观点阐述体育欣赏原理,使学生具有欣赏体育内在魅力和体育运动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美的能力,使欣赏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的一种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桂玲,论体育欣赏与素质教育[J],体育科研,2002,(4)

[2]王薇薇,徐国芳,大学生参与体育欣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渐江体育科学,2005,(5)

[3]陈文东,普通高校开设体育欣赏课的可行性调查分析[J],龙岩学院学报,2008,(2)

[4]肖英,谈当代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J],怀化学院学报,2004,(2)

[5]王林,崔浩澜,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6)

[6]孙海峰,丛日辉,浅谈体育欣赏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3)

上一篇:基于“达利特色”的校企文化一体化建设探索与... 下一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