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票号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时间:2022-07-12 04:21:09

从山西票号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摘 要】 山西票号兴起于明末清初,是专门从事银钱汇兑、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私人信用金融机构,是中国近代银行的雏形。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山西票号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得出一些对现代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方面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山西票号; 全面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一、引言

山西票号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自光绪甲午后,为增盛时代,自庚子至辛亥为极盛时代。”其之所以能名震中外,汇通天下,执中国金融行业之牛耳,不仅在于其满足了市场需求,顺应了时代潮流,其票号内部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措施和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而百年之后,山西票号在风雨变迁中轰然倒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同样与风险管理措施失效有密切关系。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主要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八个方面。

二、山西票号全面风险管理的可取之处

(一)较为完善的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等。

在治理结构上,山西票号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以东伙合作制为主的股份制结构,这是一种由东家出钱、掌柜出力并为资本负责的股份制资本组成形式。同时,多数票号将总资本划分为若干股,根据占有股份的多少来分配收益和承担风险。掌柜一般拥有很大的权力,包括资金运营权、人事权、业务经营权等,财东很少加以干涉。这种治理结构很好地实现了两权分离,资本由受所有者控制转变为受经营者控制,有利于激励掌柜提高票号业绩。

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山西票号构建了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顶身股”制度,类似现代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即分配给掌柜、账房、跑街等员工一定比例的股份,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归属感,开创了员工持股制度的先河,比美国等西方国家早了一百余年,可见其在内部环境上的优越性。

(二)较为科学的风险评估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四个部分。目标设定是指企业采取恰当的程序去设定切合企业发展使命的目标,并与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一致。清末时期,政府并不对民间经济组织的内部控制进行规范,山西票号一般是在财东和掌柜的意志指导下,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探索内部控制的办法,其设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经营管理符合自定规则,防止舞弊,保证资产安全和提高经营效率等。

风险识别是对企业面临的各种潜在事项进行确认,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特定方法对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而风险应对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各种风险解决方案,来达到降低风险的过程。例如,山西票号存在着较大的会计操作风险,外部人员很可能利用虚假汇票进行欺诈,票号管理者首先意识到了这种可能存在的风险。为了保证异地汇款不被虚假汇票冒领,经过不断的摸索,山西票号创造了一整套严密的防伪制度。首先,在汇票的形式上多用特质的纸张来制作,具有鲜明的识别特征且不易仿制;其次,汇票的书写责定专人,并将笔迹传达到各分号,各号收到汇票,与预留字迹核对无误方可采信。再次,票号书写完后需加盖抬头章、押款章、套子章等各类章件,并且设立了定期进行更换的密押制度,外人很难解密。这样就有效防范了汇票造假的操作风险,这是山西票号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典型案例。

(三)较为合理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结合具体的业务和事项,运用相应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去实施控制。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和会计系统控制等方面。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分析业务流程中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和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山西票号一般按因事用人和相互牵制的原则设置不同岗位,如总号账房一般设管账、副管账和帮账三种岗位,管账既总理全号账目,又负总号银钱出纳之责,副管账辅助管账经理账目,并带领帮账具体处理账务。这样的分岗分工制不仅保证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进行了内部权力的有效牵制。

会计系统控制是指利用记账、核对和岗位职责落实等会计控制方法,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和完整。山西票号自创了一套较完整的会计核算办法,一般先记录流水账,再根据流水账转记分类账,最后根据分类账簿记录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其会计控制一般与业务控制相互交织,主要体现在会计初始记录与转录的控制及对日常财务收支的控制等方面。

绩效考评是指通过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和职能部门当期实现的实际业绩与计划目标进行对比,考核与评估其经营业绩。山西票号不仅对会计账簿进行月清年结的考核,还注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奖惩。票号实行“顶身股”制度,可以凭借优秀表现获得公司股份,这种措施将绩效考评与员工利益相结合,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较为有效的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其有效性,发现缺陷并加以改进。

在事前监督方面,山西票号管理层制定了详细周密的经营管理制度,例如人事任命规定、奖惩规定、贷款信用评价及额度、会计账簿控制等。在山西票号近百年的发展中,这些经营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改进和延续,成为了实现事前监督的重要制度保障。

在事中监督方面,总号设置“协理”一职,专门负责对全国各分号的“巡边”督察工作。督查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包括业务经营和账务管理工作,还会对分号制度规章的执行情况和人事任免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有效的考核。“协理”职位的设置和“巡边”制度,使山西票号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业务经营过程进行适中监督,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总号汇报,从而让总号管理层能够充分了解全国分号的经营状况,以采取措施进行经营方式和制度章程的改进和优化。

在事后监督方面,山西票号也采取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保障监督的顺利进行。例如为了保证所过账目和编制的财务报告准确无误,账房在过账和汇编过程中要对原记录和新账目一一进行核对,凡经过核对无误的账目均在其顶端写有“兑”字,使人能够一目了然。

三、山西票号全面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及启示

(一)对“官商结合”的政治风险应对不够

19世纪50年代以来,山西票号把业务重点从个人汇兑转移到为清政府大量汇兑和垫借公款为主,对于其立身之本的最基本的客户群维护不够。这样的发展路径虽使票号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巨大收益和很高的声望,但过度地依靠政府业务也使票号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但是大多数票号沉溺于巨大收益所编织的美梦中,对风险视而不见,更缺乏科学的分析和合理的应对之策。因此,当清政府在历史的洪流中风雨飘摇时,曾经辉煌的山西票号也迅速走向衰落,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在面对巨大利益的同时,现代企业更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和决心,更为科学地梳理风险、分析风险并应对风险。同时,要坚持以市场导向为主,不可过度依靠特权等因素,以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二)对来自外界的市场竞争风险应对不够

清朝末年,中国金融时局发生重大变化,大批外资银行涌入中国,这些现代银行不仅拥有丰厚的资本,其在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和发展理念等诸多方面比山西传统票号具有明显优势。山西票号在面对这样巨大的市场冲击时,本应该穷途思变,拿出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努力使自身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可惜的是,囿于观念陈旧,缺乏危机和变革意识等原因,他们未能及时分析和应对市场竞争风险,更没有在这样的危机状况下对自身加以变革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最终不得不与现代银行模式失之交臂,成为中国银行业发展史上莫大的遗憾。

因此,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时刻关注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还需要拿出勇气和魄力,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从容应对市场竞争风险,努力将风险的不利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从而能够抓住时代赋予的崭新的发展机遇。

(三)针对财务管理的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具有一定缺陷。

在财务管理方面,山西票号主要将这一重要职责交给大掌柜一人,既缺乏财务上有效的事前规划,又没有合规的始终控制,职务之间虽有牵制,但作用发挥较为有限,在财务的事后监督方面也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同时,山西票号还带有较浓厚的家族管理色彩,难以克服家族企业模式的固有弊端。

所以,面对现代企业内部稽核制度相对薄弱的现状,我们更需要完善内部控制的综合评价体系,增强内部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风险控制部门和内部监督部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从而更有效地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企业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四、结语

山西票号在经过百余年的漫漫征程后,终成一座镌刻着光荣与遗憾的历史丰碑。幸运的是,山西票号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认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等方面对于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更需要注重内部控制过程,及时识别风险,正确防范和应对风险,从而使企业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指导下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红星,池国华.内部控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31-32.

[2] 洪荭,余畅.山西票号会计风险防范及启示[J].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4):139-140.

[3] 王棣华.山西票号兴衰的财务启示[N].财会信报,2012-02-20.

[4] 赵云旗.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N].经济参考报,2007-12-14.

上一篇:刍议企业物资供应成本策划 下一篇:资源税改革对油气资源地经济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