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个税起征点卡在哪里

时间:2022-07-12 04:12:12

从2008年秋天起,公众便已经在强烈呼吁“上调个税起征点”,可到了2009的春夏之交,还是没有个准信儿。我们仍然不知道,个税起征点会不会上调。什么时候上调。上调的幅度有多大。个税起征点上调,站在十字路口,眼巴巴地盯着讯号灯,可这黄灯一亮。便亮了大半年。

公众热切关注的两会话题

2009年2月底,中央电视台网站进行了一个“你所关注的两会话题”的调查,调查的6个话题是:1,提高个税起征点;2,向居民发放消费券;3,政府刺激股市;4,央行继续降息;5,促进房价下降:6,其它。

到2月27日。调查的结果是:“促进房价下降”位列第一,公众关注度为54.17%,“提高个税起征点”位列第二,公众关注度为16.67%。这表明,老百姓对“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关注程度非常之高。

个人所得税是个什么税

个人所得税从创立之初,它就被称作“罗宾汉”税种。它是专为富人所设立的,旨在均贫富,旨在进行社会财富二次分配的富人税。

在中国,个人所得税从创立之初,同样属于“罗宾汉”税种。

中国第一个个税起征设定于1980年起征点为800元。那时候中国城镇职工的平均月工资在40元左右,这个800元的起征点,是以平均月工资在40元为座标原点的。说白了,当初中国设定这样的个税起征点,压根儿就没工薪们的什么事儿。是专为私企老板们所设的“老板税”。可25年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成了中国工薪。

800元的个税起征点,是当时是城市职工平均工资近20倍。如果按1980年的标准,2009年,这次个税起征点起码应定在月收入16,000元以上。所以,有专家说,应该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6,000元,有根有据。此说法的确并非源自个别人的逃税冲动,或是在说气话。

专为富人设的个人所得税。现在的现实是,几乎成了工薪们的人头税。

这个账是怎么算的

本来把个税起征点提高20倍是有理有据的,然而供职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的孙纲先生却大有异议。他说:人们经常把起征点的提高,与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联系在一起,这一看法有很大误区。据统计,全国城镇职工平均月工资是2000元,而2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者是绝大多数,他们是不纳税的。孙钢还说:“按照目前2.000元的起征点,全国缴纳个税的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不到2%。进一步上调个税起征点,只是令少数高收入者获益,低收入者受益不大。”

由于国家统计局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数字尚未,所以,我们只能引用国家统计局于2008年10月29日的数据。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9731元,月工资为2192元。刚好跨过2000元的个税起征点。

按照2000元的个税起征点,全国所有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都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2000元的个税起征点,已将全国所有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一网打尽。怎么会才2%?

如果,孙钢先生2%的算术是对的。那么,全国所有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98%的工资应该低于2000元的,只有2%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在2000元以上。那么,国家统计局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为2192元,则肯定是错的。

我们不知道孙钢先生2%的比例是以什么为基数的,可无论是以13亿的全国人口,还足以全国所有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为基数,都无法得出这个2%的比例来。

孙纲先生得出的结论是:“个税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提高起征点,而在于提高起征点的目标是什么。通过提高起征点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是做不到的。因为提高起征点。与中低收入者是无关的,涉及的只是中高收入的人群。”

“提高个税起征点”就卡在了这儿。

一个用错误的计算建立的荒唐的逻辑,一个用荒唐的逻辑引导出来的更加荒唐的结论。

“提高个税起征点”能为一大批中等收入的人免税,让他们的钱包鼓起来,难道这还需要论证吗?如此简单明白的事实。难道还有疑问吗?

国家财政收人难以承担“提高个税起征点”?

反对“提高个税起征点”的人说,现在“提高个税起征点”,国家财政收入难以承担。这是个理由。可问题是,国家财政收入真的难以承担吗?

2009年2月20日,财政部税务司公告称:《2008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4219.62亿元,同比增长18.8%》。这里还必须提出,财政部税务司所的数字,与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不同。国家统计局所的同一数字为57862亿元。两者居然差了3600亿元。其中还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而这三种税都是大税。如果加上这三种税,总额将超过6万亿元。

按照对国家税收的贡献率排序,个人所得税在总税收中的比重仅为7%。并非“大头”,不会对国家财政收入发生重大影响,而此项税收的减免将有可能让90%的工薪们受益。这的确是成本很小而受益巨大。

将个税征点定在5,000元是可行的,这个标准能将80%的工薪排除在外,只让富裕的那部分工薪们纳税。让穷人免税,让富人纳税,这才是一个公平社会的合理的纳税结构。

2005年,当中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800元调到1600元时,税务专家们曾作出过这样的测算:个税起征点上调至1,500元,国家财政年收入将减少200多亿元,占2004年全部个税收入的11.5%。可结果却是,当年的国家个人所得税财政收入增长了17.1%。

2008年3月,开始实施2000元的新起征点后,中国个人所得税完成2135亿元,再次同比增长了27.3%。明显高于上半年GDP10.4%的增速。

两次上调个税起征点,国家财政的总收入两次大增长。平均增幅22%。

这样看来,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积极的。简单的认为个税起征点的提高。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的担心是多余的。

为什么说个税起征点以5000元为宜

那么,个税起征点上调多少为宜?

2008年12月3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国家信息中心的一份报告表示、应该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至3000元。还有媒体披露说,个税起征点上调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有可能年内就出台。扣除标准应不会超过3000元。

此后的见诸媒体上的消息,都集中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会大幅度提高,很可能是“微调”。

这样看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很可能就设在3000元一线,并且不久就会很快出台。于是,我们便有许多话要说,还得尽快说。

将个税起征点定在5,000元是可行的。这个标准能将80%的工薪排除在外,只让富裕的那部分工薪们纳税。让穷人免税,让富人纳税,这才是一个公平社会的合理的纳税结构。

其次,也可以让个税起征点至少稳定两年。

让个人所得税归位,重新回归为专为富人们所设的税种。个人所得税不是人头税。它应当是均贫富、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公平的衡器。

上一篇:全球之下的产业升级 下一篇:保就业与“保八”孰轻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