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设计难点及解决办法

时间:2022-07-12 04:06:12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设计难点及解决办法

摘要:大型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建筑类型和经营模式在全国各地涌现。按照现行防火设计规范,此类建筑防火设计存在诸多难题。本文以某个大型购物中心为例,剖析建筑防火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难点,并从消防安全目标出发,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消防策略。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防火分区;疏散距离;亚安全区。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1.消防设计概况

1.1工程概况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由办公、酒店及商业三部分组成。商业南北向长224米,东西向宽118米,由室内、外步行街、地下超市、车库共同组成。地上五层,地下二层,总建筑面积约312827。地上建筑面积229305、地下建筑面积83522,属于一类高层,地上、地下耐火等级均为一级。购物中心为高层配楼,五层建筑,地下一层超市商业区面积为4040,电器商业区面积为1939,设备用房面积为2362,车库面积为9729。

1.2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设计

1.防火分区

1)负二层地下车库面积4176,分为十七个防火分区和独立设备防火分区。负一层车库面积9729,分为三个防火分区,设有机械通风和消防排烟、自动喷淋、消火栓灭火系统,并设有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灯。每一防火分区均设有二部以上人员疏散楼梯,疏散距离小于60m;本区属于地下车库,地下车库共设置两个坡道出入口。

2)地下负一至五层均设有营业厅,疏散最大距离控制在30m。设独立防烟楼梯间。商业地下防火分区面积小于2000,地上高层部分防火分区面积小于4000。设有二十部疏散楼梯,商场楼梯疏散宽度参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3.17条的要求设置。

3)负一层电器部分为一个防火分区,超市分为两个防火分区。购物中心地上每层均分为若干防火分区,小于300的商铺整层划分为一个防火单元,中庭为亚安全区,各层设有机械通风和消防排烟、自动喷淋、消火栓灭火系统,并设有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灯。

2.安全疏散

商业部分每个防火分区内疏散距离均小于30m,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均不少于2个,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作为辅助安全出口,计算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但未计入安全出口数量,向相邻防火分区借用疏散宽度不大于30%。

2.消防设计难点

随着商业建筑的发展,当前商业建筑的消防设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规范本身局限性,另一方面来自商业建筑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兴商业建筑功能复杂多样,多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和结构形式,建筑设计多引进国外的设计理念,这些都给建筑防火设计带来新问题。主要存在防火分区面积过大、疏散宽度不足、疏散距离过长、部分楼梯在一层不能直通室外等设计难点。

2.1防火分区面积过大

该工程当前的设计方案中,由于步行街中庭开口未使用防火卷帘围蔽,造成中庭步行街防火分区贯通建筑负一至五层,该防火分区地下一层面积4378,首层面积11264,二层面积11264,三层面积5329,四层面积5373,五层面积5565,总面积43173。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中第5.1.2条的规定: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

2.2疏散宽度不足

疏散宽度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第6.1.9条的规定: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米计算;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米计算。

2.3部分楼梯不能直通室外

该建筑中部分疏散楼梯不能直通室外,与一层室内步行街相连,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3.13条的规定。

2.4疏散距离过长

地上室内步行街内最不利点距离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约55m,超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3.13条的规定及《大中型商场防火技术规定》第3.4.1条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的观众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基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0m。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

多层商场的营业厅符合双向疏散条件的,其最大允许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最多不应大于35m,行走距离不应大于45m;符合单向疏散条件的,其最大允许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5m,行走距离不应大于18m。

3 初步调整方案

解决体量过大,带来室内步行街防火分区面积过大、疏散宽度不足、疏散距离过长、部分楼梯间在一层不直通室外的问题,采用将室内步行街通道作为“亚安全区”的方案。且需要保证以下几个条件:

室内步行街通道无固定火灾荷载。通过有效的防火分隔和严格的消防管理来实现,使室内步行街通道发生火灾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控制室内步行街周边店铺火灾烟气不进入“亚安全区”,另一方面,室内步行街通道区域的回廊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且在室内步行街顶部设置排烟系统。

为保证“亚安全区”条件的成立,应采取的主要消防措施如下:

1.室内步行街的顶棚装修材料、墙面装修材料、地面装修材料、隔断装修材料、固定家具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装饰织物的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采光顶应采用A级材料。

2.室内步行街的电气线路应使用低烟无卤阻燃型电缆。

3.百货、次主力店与室内步行街通道区域间应采用防火墙、特级防火卷帘进行防火分隔。

4.精品店与精品店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0h的实体墙分隔,且连续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0,超过2000的部分应采用防火墙或通道分隔,通道两侧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3.0h的实体墙。

5.连接楼梯间前室与室内步行街通道的走道,其两侧为耐火极限不小于3.0h的实体墙,走道端部设甲级防火门,走道内采用不燃材料装修,无移动火灾荷载。

6.室内步行街顶部应设置机械排烟,排烟量应不小于6次换气。

7.室内步行街采用集中控制型疏散指示灯具,解决了复杂建筑环境中人员疏散的诱导。

8.室内步行街建筑内采用完备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9.室内步行街外墙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窗口的净尺寸不得小于0.8m×1m,窗口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识别的明显标志。

3.1疏散宽度不足

对部分商场区域疏散宽度不足采取如下主要措施:

1)增加开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门,使得起火防火分区内有较为充裕的疏散宽度,人员在短时间内能逃离起火防火分区。

2)经过后场通道疏散是设计中的主要疏散模式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快速响应喷头,使得在火灾发生或发展初期即可被扑灭或抑制,以控制火灾发展规模,延长人员安全疏散的可利用时间。

4)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加大机械排烟量,使得火灾发生后,烟气能够以更高的速度排出,延长烟气层的沉降时间,减小烟气辐射、毒性等因素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

3.2塔楼疏散楼梯不能直通室外

根据《高规》6.2.6规定高层建筑中疏散楼梯在首层均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塔楼疏散楼梯位于核心筒部分,当疏散楼梯延伸至首层后,出口位于塔楼首层大堂内,疏散人员需穿越大堂后才能疏散至室外,并采取以下措施:

1.将大堂部分设计为扩大封闭楼梯间,对大堂装修材料进行控制,降低大堂火灾风险。

2.塔楼大堂必须采用防火墙与裙房大商业部分分隔,开口部位应设甲级防火门,不允许商业裙房人员经由大堂疏散。

3.塔楼大堂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及机械排烟系统等消防保障系统。

4.结论:

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基础上,分析室内步行街和商场部分的火灾危险性,设定最具有代表性的火灾场景。通过对加强消防措施下的建筑火灾危险性进行研究,判断人员是否能安全疏散,从而判断建筑在消防措施加强的情况下能否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如果不能保证,则需要调整现有的设计。

参考文献:

[1]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50222-95(2001年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S].

[3]GB50084-2001(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4]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

[5李引擎主编.建筑防火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探析 下一篇:矿山边坡植被恢复目标和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