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任何年龄的人都有未来

时间:2022-07-12 03:05:41

今年的10月1日是“国际老年人日”,10月2日是我们中国的老年人日“重阳节”,在此祝广大老年朋友们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常言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是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一宝却成为很郁闷的一宝。老人们辛苦把子女们养大成人,可当儿女们都长大了,该结婚的结婚,该生孩子的生孩子了,这时老人们才发现,自己的心里反而空落落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了,高血压、糖尿病等相伴而来,还有关节病变,严重的老年人这时只能在轮椅上度过自己最后的时光。如果再遇上老伴儿离世,那真可谓是雪上加霜了。

“空巢”老人:为自己创造幸福晚年

记者在太原市地矿小区采访时,见到70多岁的史阿姨。史阿姨告诉记者,她每天和老伴儿在小区里散步,不到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想回家。老两口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公园,望着满园景色发呆。“家里也冷清,老伴儿耳聋,也就只能和保姆说说话。”史阿姨有6个孩子,但只有2个子女在身边,其他的孩子都在外地。在身边的孩子们也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过来看看,其余时间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的身影,逢年过节更是难得一见,很少有机会可以全家人聚齐。“谁不想孩子呀,但是孩子们都忙,孩子们的事业也是大事,我不能老拖累他们。”即使满怀对孩子的思念,史阿姨克制自己不到迫不得已不去打扰自己的孩子。

目前,“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身体疾病和心灵孤寂。近几年,4―2―1家庭结构时代(4个老人、2个中年人和1个小孩)正式到来,独生子女们往往无力兼顾事业和多位老人,这也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步减弱。而在中国,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让子女养老送终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但现在时代变了,4―2―1的家庭结构需要人们不断对传统的养老方式进行调整。先一起看看国外老年人是怎样做的。

离开城市的喧嚣,搬到郊区或者乡村,回归田园生活是土耳其老人退休后最大的心愿。很多土耳其老人一般在退休前就会把养老的地点选好,然后请来设计师和建筑师为自己盖一幢温馨的房子,等一切都就绪了,正好是退休“回乡”的时候。回归田园除了爱它的宁静和悠闲外,还可以亲自种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饲养鸡鸭,对老人们的健康也有裨益。

而在加拿大,笑得最开心的是老年人,穿得最漂亮、最绅士的是老年人,最受社会尊敬和爱护的还是老年人。加拿大老年人大都喜欢“以静为乐”,到图书馆去看书,或修剪、浇灌自家庭院的花草,或到咖啡馆坐坐,享受那里的清雅与安静。老年人平时还有一项最大的爱好就是健身。加拿大土地辽阔,到处提供了让人们跑步、骑车、健身的专用道。在冬天,冰雪覆盖的加拿大,老年人则更热衷于室内冰球、室外滑雪、溜冰等运动。

近几年来,德国的老年人开创了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单身的老人们结伴而居。这样既可以相互照顾,结伴游玩,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又可以节省费用。这些老人们至少一个星期在公共厨房和起居室共进一次正餐,他们还一起出去游玩,一块上剧院。一旦有人生病或是受伤,其他人很快就会提供帮助。这种养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德国老年人的欢迎。

日本则推崇“我很老,可我还工作”。日政府鼓励老人“再就业”或“发挥余热”。“高龄雇佣保险法”特别加强了对大量雇佣高龄者的企业进行奖励的制度,另外,日本政府还采取鼓励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等措施,引导老年人由“老有所养”转变为“老有所为”。

看到各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状态,本刊希望中国老年人也向外国老年人学习,身体力行地给自己争取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晚年。对于在家中独居的老年人,本刊有以下几点建议:

1.老年人独自一人在家时,首先把水和必备药、氧气放在自己随手可摸到的地方;

2.电话放在身边,手机要常开;

3.子女在同城内居住,要求孩子们早晚各通一次电话,便于及时了解老人情况;

4.平时别不拿自己不当回事,有不舒服立即通知子女或者去医院;

5.经常测测血压和血糖;

6.经常进行朋友或同事之间的沟通。

老年人要学会自己关爱自已,时时刻刻注意关心自己,身体好才能不给儿女添麻烦。

“啃老”一族:从现在起开始自立自强

记者还通过社区了解到这样一对老夫妇的生活状态。家住在太原市小店区的李大爷和王大妈夫妻俩都是退休职工,2人有一套三居室房屋,生活还算富裕。儿子虽然已经结婚,但是儿子一家已经在该房屋中与两位老人一起生活了5个年头。儿子结婚时,老李夫妻就已经为小夫妻置备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婚房,但随着孙子的出生,儿子一家又搬到了老人的三居室里,与他们共同居住。自然,一家三口的饮食起居、照看孩子等家务活都落在老夫妻二人身上。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老两口越来越觉得不能胜任这么一大家子的家务事了,希望儿子一家可以搬出去回自己家,还给他们老两口一个简静的生活。但是儿子和儿媳妇却不理解老人们的心情,也一直没有搬出去居住。老两口依然不能安享晚年,还得继续为孩子一家操心操劳。

李大爷的经历在我国可谓屡见不鲜,“啃老”不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个问题。虽然现在可以视为家务事,但长此以往下去也可能发展成为天下事。因此,为了减少“啃老”现象,国家也尝试将禁止“啃老”写入法律。希望通过立法禁止“啃老”,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被“啃老”。

可喜的是,日前在杭州,已有《杭州市老年权益保障规定(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明确规定,禁止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啃老”。立法禁止“啃老”乍听来缺少人情味,不妨将其看成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激励和监督;对老年人来说,可以让他们从盲目的溺爱里意识到为人父母权利的重要性。很多中国父母认为只要儿女们过得好自己就无所谓,这固然可以理解为亲情的伟大,但是在老龄化的主观大背景下,甚至会造成社会性的养老隐患。父母对子女倾其所有地无限给予,并不一定就能换来亲情满溢的安享天伦。老年人必须时刻意识到经济独立对于幸福养老的重要性,无论怎样爱子心切也要注重维护自身权益。

更何况,无底线地给予非但帮不了子女,反而可能害了他们。欧美、日本、印度等国也都曾为“啃老族”操心。美国政府还专门制定了一份长达16页的《家长激励因素》手册,要求家长给予孩子“严厉的爱”。手册指出,父母的“过度支持”是个错误,如果家里生活过的太过安逸,子女们就不愿意出去找工作。可见,做父母的在爱惜自己孩子的同时,应该保留一份清醒和理智。如果子女是因为懒惰、逃避等原因“啃老”,或者子女“啃老”已经让自己不堪承受,就大可拿起法律武器,坚决地告诉他――“你违法了”。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是子女们在“有出息”之后千万不要忘记“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在这个老年朋友的节日里,本刊希望每位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安享天伦之乐,并希望更多的人们和社会团体来关注老年人的健康。

上一篇:诵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下一篇:如何区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