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张图”管资源、防灾害、促廉政

时间:2022-07-12 03:01:22

用“一张图”管资源、防灾害、促廉政

2009年以来,经过3年多的探索和

实践,通过对应用系统、数据库资源和基础硬件平台的整合,成都市初步完成了“一张图”管资源、防灾害、促廉政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三大应用平台和六种监管模式

“一张图”办公平台。集公文流转、土地登记、用地审批、执法监察、耕保基金等26个业务管理系统,将所有行政审批业务入驻大厅,优化完善了服务流程,形成涵盖“征、供、用、保、查”所有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网上受理、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监察”信息化运行机制。

“一张图”数据平台。集13类51项国土资源数据,包括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城乡土地调查4类基础数据和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土地执法、地质环境、矿产资源等9类专题数据,共涵盖169个要素,3362个属性项,3268万多条记录,能提供数据的浏览、查询和分析,并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定制的数据库服务,逐步实现“以图管地”。

监测指挥中心。实现了基于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嵌入式监管和应急指挥功能。利用手持终端、视频监控和数字化大屏幕等可视化手段,为执法监察、突发地质灾害、业务会审和项目选址等决策行为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一张图”三大应用平台提出了指标监管、资源监测、应急指挥、审批监管、灾害监测和行政监察等六种监管模式。

指标监管。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土地矿权交易和管理绩效3大类112个指标项,实现了各类指标更新和分析,并以图表等方式及时反映资源利用情况。

资源监测。围绕土地利用和矿产开发,通过遥感监测、动态巡查等实时监测手段,建立“防范在前、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执法监察新机制,为耕保基金发放、建设用地预审等业务办理提供支持。

灾害监测。以基础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地质灾害调查及监测数据库、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全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群测群防的动态监测体系。

审批监管。按照“以图管地、管矿”的工作思路,基于数据库建立土地利用和矿产资源探矿、开采的审批、供地、用地、补充耕地的审批规则模型,保证在土地和矿产审批业务流程中自动根据审批规则确认用地和矿产开采的合理合法性。

行政监察。对行政审批行为、行政效能、责任落实情况、党风廉政情况、政策执行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等管理绩效进行监督检查,落实问责机制,推行阳光政务,推进政务公开和党风廉政建设。

应急指挥。开通电话、网络、短信等多种方式的灾情上报,并以多种方式实现多级指挥中心与灾害现场的联动,结合灾害点管理数据库、气象信息服务、电视、广播等进行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

“一张图”推进管理升级

建设两个系统,推进党风廉政。在“一张图”基础上,开发了“电子监察系统”和“岗位廉政风险教育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实时监控所有在网上受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强化源头治理,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电子眼”。岗位廉政风险教育系统实现了岗位风险信息共享、风险实时预警、在线自我教育和教育效果评估,有效促进了廉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规范业务流程,提高行政效能。通过“一张图”办公门户,可办理各类业务,浏览工作动态,建立了“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监察”的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截至2011年底,全市政务中心国土资源分中心累计受理业务29.5万件,办结29万件,办结率98.5%。

扩展信息渠道,提升服务能力。在信息服务方面,利用触摸屏、门户网站、呼叫中心和短信平台等多种手段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截至2011年底,“96625”热线电话共接到有效呼入电话3256个,其中政策咨询2247个、投诉举报132个、其他877个。

创新管理模式,推进统筹城乡。“一张图”系统的应用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耕地保护基金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效解决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问题繁琐等诸多难题。

一是在土地登记发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颁证是关键。利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成果建立的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承包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确权颁证工作落到实处。为农村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为耕地保护基金的发放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有效地保护了耕地。成都市每年拿出20多亿元用于耕保金发放到农户,其目的是把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每个农户和每一个地块。“一张图”耕保基金管理系统为耕保基金的发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让耕保基金真正起到了保护耕地的作用。目前全市已通过该系统完成2009年度和2010年度耕保基金发放工作,涉及177.18万农户。

服务地灾防治,提高应急能力。“一张图”中收录了成都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286个,这些点的区位分布、灾害类型等基本情况在“一张图”中均可查询。2010年8月13日,都江堰市龙池镇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通讯中断。成都市立即启动了地质灾害四级预警响应,技术人员冒雨架起卫星移动基站,建立起灾害现场与监测指挥中心的网络连接,将灾情勘察结果和现场抢险救灾实况传回监测指挥中心,成为了当时抢险指挥前线和后方联系的唯一工具,及时、准确地传达了市领导抢险救灾的指令。

上一篇:创新城市发展模式 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下一篇:《听听那冷雨》语言陌生化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