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夫妻”15年默默奉献爱心

时间:2022-07-12 02:35:27

“铅笔夫妻”15年默默奉献爱心

在吉林省长春市,夏治国和他的老伴陈玉珍被人们誉为最有爱心的“铅笔夫妻”。他们老两口在光复路批发市场里经营着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文具批发店,赚的钱维持家里生活后所剩无几。但15年来,他们却不声不响地捐助了32所学校的8000多名学生价值60余万元的文具。2012年,夏治国、陈玉珍夫妇荣获“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称号;2013年12月,夏治国被评为第四届“吉林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15年奉献爱心积沙成塔,他们的慈善之举,不但在受助学生幼小的心灵播撒下一颗颗爱心种子,也为社会传递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正能量。

15年前一幅“大眼睛女孩”的照片,触动平凡夫妻开始给贫困孩子捐文具

1954年,夏治国出生于长春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期间曾下放到九台市偏远农村。在那里,夏治国亲身体验了农村生活的艰难困苦。尤其是冬天,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四面透风、低矮简陋的教室里上课的情景,他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1977年,夏治国毕业于长春师范学校,被分配到长春五十六中学任体育老师。对比城里的教学环境,农村孩子艰苦求学的情景,经常在他的脑海里浮现。

1980年,夏治国与同城的姑娘陈玉珍结为连理。第二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

陈玉珍原是一家企业的食堂管理员。婚后不久,她就因企业精简人员主动下岗。此时,夏治国也因身体原因,办理了提前退休。

1987年,夏治国帮妻子在光复路批发市场做扑克牌批发生意。当时,文化娱乐生活单调,打扑克成为人们主要的消遣方式,因此生意非常红火。3年后,夏治国夫妇在光复路批发市场开了家“新文化文具”批发店,经营文具批发生意,这一干就是30年。他们的批发店只是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临街小屋,狭小局促,很是拥挤。

1998年冬的一天,夏治国的妻子陈玉珍在街头偶然看到一张宣传画,画面中的小女孩头发略显蓬乱,身上穿件黑色的破旧棉袄,趴在小桌上,手握一支铅笔,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充满求知的渴望――这是《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拍摄的安徽金寨8岁的苏明娟“我要上学”的照片。当时,“大眼睛女孩”和“希望工程”已经家喻户晓。

陈玉珍对着宣传画端详了半天,“大眼睛女孩”那渴望上学的眼神打动了她。她对丈夫夏治国说:“这孩子多可怜啊,我们帮帮她吧!”

看着宣传画中的“大眼睛女孩”,夏治国想起他下乡时山村孩子们在破屋上课的情景,当即对老伴说:“我明天就去联系,咱们给农村孩子捐些文具,多少能帮上穷孩子一点忙,能帮一个是一个!”

第二天,夏治国去了长春团市委,找到相关的工作人员,说:“我想给农村孩子捐点文具!”工作人员问:“你要捐多少?”“就捐3车吧!”工作人员惊讶地看看衣装朴素的夏治国,以为听错了:“3车?”夏治国郑重地点点头。

联系好捐赠事宜后,夏治国和妻子抓紧筹备文具。这一次,他们整整装满了3辆小货车文具,价值5万元。这在当时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第二天,夏治国和妻子带着这3车文具,来到长春市郊区一所乡村小学。学校的教室简易破旧,孩子们的求学条件与夏治国下乡时相比没有多少改善。夏治国心酸之余,对妻子说:“咱们以后就捐文具,帮一帮这些学生,能减轻他们家长不少负担。”

1999年春天刚开学,夏治国夫妇就装了一货车文具,来到九台市郊一所条件简陋的农村小学。孩子们都围了过来,露出惊喜的神色。尤其是孩子们看到夏治国带来的10个篮球后,兴奋不已。“有篮球了!以后我们可以打篮球啦!”一帮小男生欢呼雀跃,捧着篮球爱不释手。夏治国心里一酸,对孩子们说:“以后每学期开学,我们都来给你们送文具!”

拄着双拐来到偏远乡村学校,受助孩子的留言使他内心无比温暖

夏治国夫妇每次去的都是偏远乡村。交通不便,夫妻俩就经常租车前往。次数多了,光运费就不是小数目,可他们从未放弃捐助孩子们的念头。

夏治国对陈玉珍说:“咱们虽不是有钱人,但只要咱们尽最大努力,就能积沙成塔,帮助到更多的孩子完成学业!”

2005年的一天,陈玉珍正准备去给受捐学校的学生们发放文具时,夏治国突发奇想:“我们建立一个签名册吧,让那些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名字和他们想说的话,日后也能留下个纪念物!”

从那以后,夏治国夫妇俩每到一个小学,每捐助一个学生,都会由学生亲手写下自己的名字。那个长约5米的红色签名册上,至今已经写满了8000多名小学生的名字。夏治国夫妇时常拿出签名册,细看那上面稚嫩的签名笔迹。夏治国想:这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孩子开心的笑容,有这8000多个开心笑容,我们自己还会不开心吗?

2008年,夏治国不幸患上双侧股骨头坏死,医生说这病重则导致瘫痪,轻则需要长期拄着双拐。治疗了一个多月后,夏治国的病情有些起色,可一旦犯病,他就只能躺在床上无法动弹,这使他痛苦不已。而不菲的治疗费用,对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也增加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因为夏治国有病在身行动不便,文具店的生意全靠陈玉珍一个人打理。她每天起早贪黑地忙活,十分辛苦。夏治国每天在家坚持依靠拐杖练习走路,后来,他能自己走到店里,帮妻子打理生意。

虽然夏治国疾病缠身,但他们夫妇捐助文具的行动没有因此间断。每次捐赠,夏治国依然会拄着双拐亲自来到学校,为那些贫困学生发放文具。

一次,新学期开学了,夏治国和陈玉珍又像以往一样,给受捐学校的学生们送些学习用品。那天,夏治国回到家打开签名册,看到一个小男孩写的一句话:“有爱就有力量!”这6个字,让夏治国内心无比温暖。他想:“我帮助孩子们,孩子们有了学习劲头,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啊!”

15年“微捐”不求有回报,只盼那些穷孩子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2012年初,夏治国、陈玉珍夫妇坚持了十几年的“微捐”爱心行动,被当地媒体记者发现并报道出来。不久,他们先后被评为“长春市文明家庭标兵”、“全国文明家庭”。

由于夏治国夫妇平时行事非常低调,光复路批发市场一条街的商户们都是看到报纸、电视上的报道,才得知他们的故事。大家在向夏治国夫妇表示祝贺的同时,都感叹说:“你们捐了这么多年,不容易啊!今后我们也得向你们学习,多关心那些穷孩子。”

2012年4月10日,夏治国、陈玉珍应邀到北京参加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颁奖典礼。从北京领奖回来的路途上,夏治国激动地对妻子说:“咱们从捐助学生那天起,原本没想过什么回报、获奖。可如今,咱们却得到这些荣誉,还受到温总理的接见。以后,咱们还是要继续关心那些上学难的孩子,这样才不辜负这些称号啊!”

2012年5月22日,夏治国夫妇又带着书本、铅笔、书包等文具,来到长春市宽城区育新小学,捐助50位贫困小学生,每个同学拿到了价值100多元的文具。看到孩子们欢乐的样子,夏治国夫妇也开心不已。

2012年下半年,夏治国夫妇又走进3所学校,向400多名困难学生捐助了50至100元不等的学习用品。

经营闲暇,陈玉珍经常拿出那个写满小学生名字的签名册,和丈夫一起浏览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签名。夏治国说:“现在也不知怎么了,特别想念那些穷困孩子,有一段时间看不到他们,心里就不踏实。只要能看到孩子开心的笑容,我心里就一下子静了下来!”

15个春夏秋冬,夏治国夫妇已经走进32所农村小学,捐助了8000多名学生,累计捐出60多万元的文具。他们也因此被称为“铅笔夫妇”。

2013年12月10日,吉林省慈善总会召开五届一次理事会。在这次会议上,夏治国被评为第四届“吉林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

不久前,笔者来到“新文化文具”小店采访夏治国夫妇。陈玉珍正忙着接待顾客,夏治国坐在小店门口,平静地说:“只要孩子们需要,我们夫妻两人将一直捐献下去!我们能坚持这些年,是想让那些穷孩子得到了帮助,更得到了一种鼓励。这样,他们有劲头发奋学习,也许将来他们当中就有人会成为社会栋梁之才。这比起我们把那60多万元握在手里,变成房子、车子,要有价值多了!”

上一篇:干活的地方 下一篇:两张越战经典照片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