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支付的跨界创新

时间:2022-07-12 12:55:26

大数据时代支付的跨界创新

7月27日下午,张江当代艺术馆的COIN沙龙大本营,一场名为“金与数——大数据时代支付的跨界创新”的第三场支付沙龙如期举行,10余位相关领域的专家、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支付与大数据应如何联姻以激发新的火花,又应如何整合物流、数流与金流?

“数”里缺“金”

中国联通的用户能够精确查询每月流量套餐中的每一KB使用在了什么地方,但中国移动的用户还做不到,最多只能知道每天使用了多少流量;

某咨询公司曾做过一个著名的试验,在某门户网站买下同一个广告位,轮流由一个顶级4A广告公司和两位没有任何营销经验的谷歌工程师来管理,双方根据各自经验和技术为同一间麦当劳餐厅做广告,结果4A公司运营下的业绩提升20%,谷歌工程师使得该餐厅业绩提升100%;

2012年11月7日美国大选结果公布,奥巴马最终以2%的微弱优势险胜罗姆尼,但就在选举结果公布前10天,罗姆尼还以47.6%的民众支持率领先于奥巴马的47.2%。反败为胜的关键是选票截止前的最后一次全国辩论演讲,一个数以百人计的秘密分析部门根据演讲现场人群的表情、声音、动作等反应,实时提醒奥巴马该说什么、该避免什么。

以上三个例子有个共同点,都是大数据在现实世界中的成功应用。大数据从概念提出发展至今,数据规模已经有了裂变式的增长,对大数据的研究不仅改变了原有的产业运行模式,还创造了很多新生的经济形式。

移动支付,作为连接线上线下交易的最新支付手段,可列入典型的客户行为分析范畴,但业界普遍聚焦于NFC应用、支付标准等前沿技术手段的研究和讨论,一直忽视了本该发挥巨大作用的大数据分析在这一领域的缺失。

“金”&“数”联姻

COIN沙龙群策群力,现场列举了多个大数据对于移动支付产业的应用前景,总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于目前的作业流程(包括风控、风险保障等),不仅对支付公司,而且对商业银行的卡中心和零售部门均可产生巨大的价值。中国银联在上海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比如共享银联黑名单。由于同业竞争关系的存在,银行之间不愿意分享优质客户,但共享黑名单却不是问题。

第二,在营销方面,通过整合多方数据,促进零售业务和电子银行等业务推广。目前业内也有相关的积极尝试,但主要集中在体量相近、无直接竞争关系的异业从业者基于“外交对等”原则的一些信息整合。比如中国银联和支付宝,互相共享各自数据,将线上线下数据结合,来自异业的数据对于致力于做C端消费的商户也是有价值的。此外,如果双方共享的信息具有互补效应且不严重对立,同业与同业、同业与异业之间同样可以实现数据整合,如工行和农行,第三方支付公司同商业银行的线上线下合作,移动运营商和银联的合作等。

第三,大数据在支付行业的产业中同样具有巨大应用空间。除了可以改善内部作业流程、降低风险、增加运营效率之外(相对而言这些作用都是间接的),还可以直接影响创新支付产品的研发。比如美国的支付市场在整合线上线下时,利用了大量异业的工作流和数据,这些异业如何付钱纳税,怎样搜集线上线下订单,如何解决销售管理、会员管理甚至终端操作等,均会影响到支付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红娘谁来当?

如果说“金数”联姻已然具备先天基础,那么还欠缺的就是一个红娘——需要有人推一把。但在红娘该谁来当这个问题上,引发了意料之外的大讨论,一度从技术和商业模式领域,延展到政策政治领域和人性角度的思辨。

金与数的联姻,数据本身难免会涉及国家政策方面的管制,推手的人选本应政府最为合适。但一旦政府介入,势必需要顶层领导的强力干涉,才能顺利打通所有层面阻力,那将是奥运会或者世博会层面的玩法。

从参与者内部而言,每一个参与方都愿意当这个红娘,即便是政府没有任何的动作,金融机构、做数据的、做IT的甚至第三方公司都会乐见其成。

宏观而言,要建立共享的数据库,支付、管理、ERP等都是数据来源的终端和平台;金融行业根据这些数据为商家和个人提供服务,商家也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这些都基于IT公司收集、分析大数据的基础之上。但这样一来,就牵涉到商家、IT公司等对这些数据是否具有使用和管理权的法律层面,以及个人隐私是否可以被交易的道德层面。

此次论坛取得了诸多共识,同时也产生了多个新的困惑。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数据作为一个划时代的技术,不仅对众多商业模式进行了改良,很有可能还成为一个颠覆者。数据是未来核心的资源,被美国政府称为“未来的新石油”,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谁拥有了数据,谁就占有了核心资源,并拥有了整个大数据相关产业链的控制权。

关于大数据的应用,COIN论坛的嘉宾们都提到了风险、营销、客户体验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于支付而言,谁控制了手机、POS等终端,谁就控制了数据的入口,就能占据支付产业链的制高点。

上一篇:“小鸡”三:“百付天下”在巨头身后猛长 下一篇:LavaRadi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