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师人格魅力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时间:2022-07-12 11:27:27

发挥教师人格魅力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师;人格魅力;习惯;人品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9―0047―01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及特殊地位,决定了语文教师同学生接触更多、思想沟通也更多,因此语文教师对学生有着更大、更直接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怎样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学生本身就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的刺激下引发出来。语文教师运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对语文学科的热爱,这是获取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首先对待学生要真诚。课堂用语、课下闹聊,都要亲切、委婉,言真意切,处处体现出浓郁的情味,温暖每位学生的心。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其次,课堂教学要充满激情。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充满哲理和闪烁着优秀品德光芒的内容。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一课》;有盛赞民族气节的,如《白杨礼赞》《谈骨气》;有宣传传统美德的,如《俭以养德》《愚公移山》;有表现亲情的,如《背影》《母亲架设的桥》等等。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激情尤为重要。“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学科较其他科目具有更丰富的情感性,这情感性甚至超过其科学性。只有教师充满激情地授课,才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未经人积极情感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赞可夫语)初中生对真、善、美的认识有时还比较模糊,这也需要教者在满怀激情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去引导学生。

“文如其人”,一个不会爱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以满怀激情感染学生,教会他们去爱,爱亲人,爱友人,爱生活,不断地用真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才能写好他一生一世的文章,语文教师的思想、言论、道德与情操即人格力量,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应爱憎分明,教会学生辨别真正的是非、善恶、美丑。

二、以纯正的人品教育学生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社会生活使语文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别突出,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师应多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做到大语文和小语文的统一。在此中,教师的为人,教师的胸怀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所以教师应格外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事,要公允、正直。

中国有句古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小事最见真情,小事最见真心。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是最重要的,一生幸福即源于此。学生们沉默了,我想如遇此事,至少他们内心会有一番斗争,而不是不加思索地丢掉,那么教师的做法会令他们有所选择吧?在日记评改中,作文指导中,授课中,语文教师常遇到各种思想、行为的冲突,教师的人格光芒,无疑会成为一盏导航灯。

三、以良好的习惯影响学生

人类与生俱来的模仿本能,是后天学习和接受训练的重要基础。这表明教师的示范性非常重要。语文教学是个博大、深远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行为、习惯也会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应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踏踏实实,精益求精。要求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我首先字典随身带,不论课上,课下,不论课内的还是课外的,无论是语文学科的还是其他科目的,只要遇到需要校正的字,马上查字典。哪怕只为验证一下音调。久而久之,学生都会不厌其烦地查字典,对每个字音都苛刻起来。推而及之,在求学过程中,处处都需要有这种踏实、求实的精神。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量,除了认真指导阅读课本中的经典名作,还适时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做在前面,多年来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我始终坚持阅读,坚持做阅读笔记。报刊图书、文学名著是我阅读的主要对象,同时及时向学生介绍、推荐好的作品。我的阅读习惯、阅读情趣把学生也引入了阅读的海洋。另外,定时让学生列阅读的书目、收藏的书籍,并定期交换阅读心得。学生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阅读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但提高了语文能力,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上一篇:慎重决策,持续保障 下一篇: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提高政治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