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出土的东汉三螭龙纹形佩

时间:2022-07-12 10:52:59

在首都博物馆“楚风汉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文物展”的玉器展柜中,有一件东汉时期用和田白玉仔料随形雕琢制成的三螭龙纹(shè)形佩,备受观众关注,被有关文博专家誉为“国宝级文物”。 这件来自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玉佩(见图),长10.3厘米、宽5.5厘米、厚约2厘米。取料为和田白玉仔料,略呈琵琶形,局部有赭红色石皮。玉工随形施艺,运用圆雕、透雕、浅浮雕、阴线刻、游丝毛雕、俏色等创作手法,围绕扁圆形孔活灵活现地雕琢出三只翻滚嬉戏的螭虎龙,塑造出“三螭拱璧”意象。正面三螭造型、神态大同小异,皆虎首、龙身、兽足、独角、人字形分叉尾。整体呈多重“∽”形弯曲,螭体局部采用阴线刻技法分别雕琢出细密平行短线表现腿毛,连弧状阴线加细密平行短线表现羽翅状体毛,用长阴线结合“=”字纹表示脊柱和肌肉轮廓。最上面一螭,体量较小,围绕佩尖部环绕攀附,动感十足,似为幼螭;左下一螭为穿云螭,螭首穿璧而过翻转趴伏,含情脉脉注视上面幼螭,应为雌螭;右侧边攀附一螭,神态威严,孔武有力,与穿云螭形成交尾之状,右爪则轻抚幼螭尾,似有呵护鼓励之意,当为雄螭。三螭一气呵成,气韵生动,呼应传神,共同构成一幅生动场景。背面采用阴线刻和汉代独特的“游丝毛雕”技法,线条飞动,以勾连纹、长“∫”纹、“冰纹”和短直阴线雕琢出云气纹,烘托出三螭穿云嬉戏的超凡意境,创造了浪漫神奇的神话世界。

螭虎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虎头螭身,是螭和虎的合体,传为山神,有守护神之称,是古人根据想象创造的神物。东汉高诱注《吕氏春秋》说:“螭,龙之别也。”许慎《说文解字》:“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汉书・扬雄传》注引韦昭曰:“螭,似虎而鳞。”螭虎形象成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魏晋以降乃至明清延续不绝,屡见于各类艺术品。玉雕上的螭虎形象最早见于战国中期。民国年间洛阳金村战国墓曾出土有三螭纹玉璧,现存美国纳尔逊艺术馆。汉代国家强盛,经济繁荣,南阳作为当时的大都市之一,“富冠海内,既丽且康”。由于光武帝刘秀发迹于此,故有“南都”“帝乡”之誉。因此,这件代表东汉玉雕最高水平的三螭纹形佩在南阳出现,实在是偶然中的必然。 这件玉佩的出土颇具戏剧性。据说2007年冬的一天,雪后初晴,南阳凤凰城考古发掘工地,一个被盗窃一空、残破不堪的东汉砖室墓内有些泥泞,民工们穿着胶鞋正忙碌着。突然,随着一声惊呼,人们在某技工的胶鞋粘泥坨上发现了隐现红光的白疙瘩,有谁能想到这稀世国宝竟会如此离奇面世!从已公开的文物资料显示,这件东汉时期的白玉圆雕三螭纹形佩目前尚为孤品。它质美工精,线条粗犷有力,造型别致,匠心独具,集中反映了汉代浪漫神奇、张扬大气的文化精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责编 陶贝

上一篇:西安博物院馆藏玉器赏读 下一篇: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藏佛教石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