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性施教与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7-12 07:54:07

因性施教与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果说生命是场漫长旅程,个体就是那跋山涉水的徒步者,不仅需要女性的心思缜密去探索发现,还需要男性的坚韧勇敢去化险为夷。现代社会对个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往往决定了他的发展道路和极限。无论男女都应该努力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健全,能力更加完备。从男女性别差异的角度来看,这需要男女生互相学习。这是现在流行的教育思路――双性化教育。

个体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学生群体差异是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这决定了男女学生有着不同的心智发展潜能和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正视男女学生差异,既能够体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也能彰显教育者的人文关怀。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引起和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使这一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心理特征,它是人内心的一种力量,具有激活、指向和强化或维持的功能。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语文的内部动力之一,它既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因,也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好的学习成果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女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要比男生强烈,尤其是到了中学阶段,男女的学习兴趣出现明显分化,男生偏爱理科,女生则专情于文科。男生学习不好语文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兴趣,对此语文教师要尤为注意。

第一,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及早防止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性别上的片面性。

学生在初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由家长培养的,家长按照自己的性别刻板化认识和期望引导孩子学习什么,放弃什么。现如今很多家长把男生送去奥赛辅导班,把女生送英语辅导班,他们是在有选择地发展孩子的学习潜力。这固然是因性施教的一种表现,但却忽视了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孩子过早地被父母选择具体的发展方向并不有益于其身心发展,教师应该注意观察这种“偏科”萌芽并及早纠正。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声画合一、图文并茂的视听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启发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答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互动式教学情境,鼓动学生畅所欲言、参与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表扬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第二,初中阶段,语文教师要谨防学生的厌学情绪。

青春发育高峰期是男女生学习兴趣出现分化的时期,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或多或少都存在厌学情绪,学习热情不高,男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迅猛,注意力转向理科,更需要教师充分的注意和引导。在此阶段,女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成绩一般都优于男生,教师应该针对男女生的心智差异采取不同的手段。对于女生,教师要着力于丰富她们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课本中解脱出来,扩展视野,使女生重新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加强女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引导她们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寻求语文学习的上升空间;鼓励女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而男生知识面广,好奇心比较强,但对语文的兴趣又不高,教师应该重点针对他们的优势和好奇心来设计教学。如在学习语教版九年级下册的《沁园春・雪》时,因为此文是一首境界开阔,气势磅礴的词,讲授时,我通过播放北园雪境的录像,把学生带入词的意境中去,感受词中辽阔雄浑的境界,学生豪迈激昂的感情很快被激发起来。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提高男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识记的习惯,因为获得进步和肯定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不二法门。

第三,高中阶段,语文教师要致力于构建开放型课堂并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基本上已经定型。这个阶段面临升学压力,课业繁重。教师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扩宽知识面,为构建开放型课堂奠定专业基础;其次要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踊跃参与教学排除心理障碍;再次要采用启发、提问等教学方法,组织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参与提供合适的教学形式;最后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回应及表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有效的催化剂。

刘少君,教师,现居广东河源。

上一篇:语文教学与学生情感的塑造 下一篇:改进教法 提高教师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