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证岗对接”应用型商务俄语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7-12 06:32:07

“课证岗对接”应用型商务俄语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中俄经贸的迅速发展态势下,国内培养的俄语专业商务方向人才不尽人意,目前一些高校的商务俄语人才素质和课程设置等与社会所需脱离。本文从企业所需为出发点对商务俄语人才所必备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相结合,探讨将学、用、考相结合,以求达到“课证岗”对接,以求为社会培养出懂经贸、高语言能力的应用型商务俄语人才。

【关键词】商务俄语人才;素质;课证岗;对接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国内基础工业发展逐渐停顿,导致其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和建筑机械行业发展停滞,无法满足国内庞大的基础建设需要,因此这个展会成为众多国际工程机械和建材、建筑机械厂商进入俄罗斯建筑工程市场的敲门砖。参展的国际企业主要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等。笔者亲身参与了这次盛会,学以致用,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深刻得体会了企业对商务俄语人才素质和从业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中俄贸易开展的火热及其带来的众多工作机会。

一、职业素质

商务俄语从业人员需要在复杂的商务环境内负责双方的沟通,除了基本的语言能力以外,还必须具备相对宽泛的知识面,对相关的各种知识都必须有所涉猎。国际贸易常识、专业知识、历史文化等等,从事工程、工业产品的翻译甚至还需要能够大体看懂建筑和机械图纸。只有学校的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翻译行业进行的是陌生人的沟通,亲和力是很重要的,职业的微笑、文明的举止、适合的语气、得体的着装、熟练的专业知识甚至肢体语言都会产生影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是人的素质,高素质的翻译人员很容易获得沟通双方的尊敬与信任,这种尊敬与信任是促进双方成功合作的重要粘合剂。

展会工作对于参展商人员来说是劳动强度非常大的,人连续数日被局限在十几平米的空间内,不能随意走动和离开,还要时刻保持职业形象,精神高度紧张、枯燥。对体力、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都是很大的考验,这些宝贵的体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都要以适当的方法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对于职业的艰辛有一个提前的认识。

展会间隙,笔者与几家大型企业的高级销售经理沟通时,这些经理人常常感叹:在企业员工中,甚至是对外打交道的销售部门,都存在严重的技术和人际工程不平衡的发展,一些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在中国被称为礼仪。很多有高技能的职员,却不知道最简单的职业规范。一个成功职员的形象,展示出的是自信、尊严、能力,不但能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尊重,也要成功地向公众传达公司的价值、信誉。一个职员的形象是保证公司成功的关键之一。如果大学阶段能够有这方面的训练,可以节省用人单位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对个人而言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二、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外语这个专业可以说既有专业,又没有专业,必须要有一个业务定向,否则就会出现无枝可依的尴尬。商务俄语的应用性很强:商务俄语=商务+俄语,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首先必备的要求。货物进出口所需的流程、法律文书、支付方式、物流方式甚至税率、退税率都需要了然于胸。商务谈判中很多时候双方往往都是企业的经营层高管,对贸易流程的操作性细节往往并不十分了解。如果不能及时拾遗补缺,很容易造成后续过程的麻烦。

笔者由于有俄罗斯贸易企业的任职经历,在一次谈判过程中及时向俄罗斯客商提醒诸如“产地证”等单据要求,避免了后续海关出口程序的麻烦,从而获得了对方的尊敬与信任,顺利的促成了合同的签订;在另一场谈判中,由于双方现金能力有限,需方采取类似杠杆收购的方式,以将要采购的中国生产线为抵押,向俄罗斯银行贷款,预付款以俄方银行信用证方式开具,出于自我保护,俄方银行条款十分复杂苛刻;同时中方企业需要以俄方银行信用证为抵押,获得中国银行贷款来支付原材料、采购件的预付款。整个交易过程曲折奇妙,实体贸易和金融杠杆双管齐下,环环相扣。谈判过程中,由于双方总经理对铁路运输交付条件下的预付款信用证的开立程序不了解,分歧很大。而铁路运输交付程序又与常见的海运CIF或者FOB不尽相同,笔者反复沟通俄罗斯货代、银行、需方,不仅理顺了从预付、制造、发运、通关到提货、安{的全部过程,同时还利用各种渠道了解了俄方银行的信用等级,评价马航MH17事件后欧美对俄罗斯银行业新一轮制裁可能带来的支付风险,帮助中方规避了潜在的不可抗力风险。同时反复推敲中俄两个版本的合同条款,最终帮助双方达成共识。合同签订仪式上,中方老总指着笔者与俄方总经理开玩笑:“这是我们负责国际贸易的副总经理”。这些宝贵的经历更深刻的印证了国际贸易知识在商务俄语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亲身经历的鲜活案例在课堂上学生也喜闻乐见,能够激发学习的热情。

通过一次展会的体验管中窥豹,获得了用人单位的第一手需求信息,通过和用人企业管理层人员的交谈中,笔者对今后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及学生就业指导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进一步思考了如何将课程与职业岗位相结合,学、考、用一致,避免学、考两层皮,如何做到“课证融合”进而“课证岗对接”,缩短学与用的距离,让学生们学有所用。

三、应用型商务俄语专业的“课证岗”对接

我国开设商务俄语课程时间较文学等方面课程要晚得很多,目前国内本科高校在俄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已经有很大的突破,在教学中已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改革中求发展依是高校俄语专业面临的问题,面对21世纪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重新对困扰俄语教学发展的各种因素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发展战略。加大力度培养急需俄语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要缩短现实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差距,缩短学与用的距离,就要从根本上改进我国俄语教学现状,深化改革。就目前状况,各高校只是笼统地按照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定制专业核心课程,无章可循,而对于俄语贸易人才的培养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衡量尺度,也无可参照的国家职业岗位标准、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等,各校只是按照“地方性法规”行事,出现了学、考、用的脱节,造成了很多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以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不一致,导致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是游离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的。如何将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到本科俄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对于应用型商务俄语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俄语人才,促进的学生就业,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一)c时俱进,转变观念和重新认识

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到几个转变和认识。

1.应明晰培养特征,更新教学思想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较高层次”意味着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具有本科底蕴和发展后劲,“应用型”要求必须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相对于科学知识,更加注重技术知识;相对于理论研究,更加注重应用创新;相对于考研升学,更加注重就业竞争。同时还要消除目前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学术性教育而混淆本科教育的两种培养类型;二是过分强调职业性而掘弃学术性,把应用型本科教育办成职业培训班。

2.教学内容变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教学内容要求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适应国际接轨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应明晰培养特征,更新教学思想,依据培养要求,重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水平,改革教学方法。

3.正确界定本科高校俄语课程的性质

传统的俄语教学以传授语言知识为目的,这无形中就导致俄语教学按知识类学科的方向发展,这是俄语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照课程理论外外语为工具学科的分类,我们应把俄语教学界定为以培养俄语运用能力为目的的技能课。职业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有工作经历,工作经历并不期望与今后工作一致,还要让学生感受工作的要求、工作的氛围、工作的环境、工作的程序、工作的纪律,从而促进和改进其学习态度和习惯。培养职业素养,练就职业技能。

(二)“课证岗”对接概念和目前存在问题

核心概念界定。“课证岗”主要是指俄语专业核心课和经贸类课程、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岗位。对接:即接轨。主要指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岗位的接轨,使职业和课程紧密链接,实现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企业转。

笔者认为“课证岗”的对接首先应实现“两课”对接。应用型大学俄语专业的教学“两课”对接主要是指专业核心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的对接。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教学模式,确定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把专业核心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实现“课岗”对接。实现应用型大学俄语专业核心课与职业岗位的接轨,根据专业现状,立足全国经济发展,结合大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首先界定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再次,实现“课证”对接。应用型大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既具备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以及适应的职业岗位群,选择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及相关的职业标准,而职业资格证书是教育的核心能力的体现。培养的是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把专业核心课设置和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最后,实现“证岗”对接。应用型大学教育不仅是一种学历教育,而且是一种职业教育、岗位教育。应打破学科理论取向的教育模式,转为社会取向的、实践取向的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使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岗位结合起来

(三)要想实现“课证岗”对接,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核心课缺乏联系

目前应用型大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已经有很大的突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强调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善,基本实现了从单一理论教学模式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渡。但是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上,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不是基于职业分析,职业资格证书外加于课程体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搞课外突击培训,并没有切实解决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和融合,与专业课程缺乏联系。

2.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岗位脱节,学生毕业就业难

应用型大学专业具有实务性、复合性的特征,而在教学各环节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的设置上,没有参照国家职业岗位标准,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核等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不一致,各有各的标准,出现学、考、用脱节。如果不能紧紧围绕职业岗位,针对性不强,则整个教学实际效益不高。由于专业核心课与职业岗位不匹配,使许多毕业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学生丧失了就业的优势。因此,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既不能与本科水平相比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商务人才的需求。

由于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差异,很多应用型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以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一致,导致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游离在专业课程体系之外,职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两张皮,不能有机融合。如何将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中,对于应用型的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那么要想做到“课证岗”对接,首先要实现专业教师与职业资格的对接。学生“双证书”毕业,教师应该先行。从“双师”素质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过渡,已经成为各家高职院校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能够及时洞察预测行业发展变化,捕捉行业才人供求信息,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双师型”教师是沟通社会实践与教学改革的桥梁,他们能够驾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发挥先进的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和场地的作用,实现双向互动式兴趣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师业务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变。

其次,与企业充分沟通,了解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紧紧扣住“应用”主旨,校企共同拟订切实可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并有效实施。通过校企结合,双向互动,在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相关企业中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商务活动中俄国际贸易活动的工作内容、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经贸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获得第一手资料。

为了培养适应企业生产、建设、管理等的应用型人才,使制定的教学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还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深理论的专家,聘请企业专家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一线专家的意见,根据岗位群,不断改进、完善实践体系。

最后,理论联系实际,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将实践教学改革作为重点,进一步拓宽思路,抓住课程体系改革这一“核心的核心”,要突出应用性;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使高职的课程内容组织服务于所要解决的职业领域的问题;要增强课程模式的实践性,服务于实践教学。

“课证岗对接”首先有利于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用型大学不仅是学历教育,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如商务俄语专业可以结合东北地区或者大连区域经济特色,通过将国际商务俄语中级考试、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报关员资格证等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用俄语从事国际商务岗位的职业技能,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有利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办学,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基于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教学,既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表现,也是企业发现潜在员工,降低招聘成本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很快适应岗位需要,胜任岗位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职业资格证书也是学生职业能力的证明,为企业招聘减少了不必要的职业能力测试,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

参考文献:

[1]王婷.商务俄语口译人才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4

[2]孙玉华,刘宏.新时期高校俄语专业现状调查及专业改革发展方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

作者简介:

王婷(1978-),女,大连旅顺人,教授,研究方向:商务俄语和对外汉语。

上一篇:浅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理及发展... 下一篇:盈余管理动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