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贤相:晏子

时间:2022-07-12 06:01:50

晏子是我国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子,在《史记》中专列《管晏列传》,将晏子与管仲合为一篇传记,并且称:“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意思是说,假如晏子现在还在世,我为他赶马驾车,都觉得非常荣幸,可见司马迁对晏子的景仰之情。从齐灵公到齐庄公,再到齐景公,晏子在三朝中做官长达50余年。这位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究竟是凭什么先后侍奉三位国君这么多年呢?

除了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晏子使楚的故事,也许下面三个小故事能让你更加了解这位春秋贤相的真实风采。

晏子使吴

春秋末期,地处长江下游的吴国开始崛起,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一员。看到邻国楚王称王,吴王也开始称王。吴国在吴王阖闾以及夫差时期最为强盛,大家熟悉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在吴王夫差时期,齐景公曾派晏子出使吴国。

吴王夫差听说晏子将要出访吴国,就对负责接待的大臣说:“我听说晏子是北方国家中最善于辩论又通晓礼仪的人。他来了之后,我要设法考验一下他。你去命令接待的人等客人来求见时,就说‘天子请见’。”手下人一听就忙着作接待准备去了。吴王夫差很为自己的这一招得意,心里盘算着:这次晏子一定会中我的计!连晏子都被我难住了,这可是我夫差在诸侯国中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哈哈!

晏子一行来到吴国,一路车马劳顿,早早休息了。第二天一早,晏子前去拜见吴王。接待人员看到晏子远远走来,便喊道:“天子请见。”晏子一听愣了一下,心想“天子请见”是诸侯拜见周王时用的,这吴王的胆子也太大了,竟然用天子的礼节!这一定是吴王在故意刁难我!晏子不愧是著名的外交家,马上想出了对策,他迅速做出了十分不安与迷茫的样子。接待人员只得再喊一遍:“天子请见。”这回晏子表现得更加惶恐了。招待人员不得不第三次喊道:“天子请见。”这时晏子才诚惶诚恐地说道:“我受我国国君的命令,前来吴国拜见吴王。没想到因为愚笨,竟然走错了路,来到周天子的朝廷,真是不好意思啊。请问吴王现在在哪里呀?”

接待人员一听此话,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慌忙去回报吴王。吴王大吃一惊,晏子果然名不虚传啊,只得命令接待人员传话说:“夫差请见。”

晏子这才不紧不慢地来到接待大厅,以拜见诸侯的礼仪拜见了吴王夫差。

晏子又一次以他的灵活机智挫败了对手的阴谋!

马夫的“罪过”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国君身边说话,一味逢迎,有失大臣的职责,对国家、人民不利;直言规劝,国君如果不能虚心纳谏,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招来杀身之祸。晏子在辅佐三位国君的几十年中,用他过人的智慧、灵活多样的劝谏方法一次次帮助国君改正了错误,维护了百姓的利益。

话说有一天,齐景公的一匹爱马突然死了。这可是景公好不容易才从别国买来的一匹好马呀!听说马死了,景公大怒,下令把养马人抓来。

养马人很快就被抓来了,景公在朝堂上怒气冲天,守卫们在堂下个个手持大刀,严阵以待。看来,只要景公一声令下,养马人就变成刀下之鬼了。这时晏子正在景公身边,看到景公要命令,急忙上前制止,说:“君主,杀人总得有个说法,请问尧舜肢解人时,是从哪一个人开始的?”尧、舜是传说中的仁君,也是后代最高统治者们常常称颂、努力学习的榜样,他们当然不会随意肢解人的。齐景公一听恍然大悟,尧、舜是从不肢解人的啊!就说:“看来肢解人的事要从我开始了,那还是不用肢解吧,把他关到监狱算了。”

听到能免养马人一死,晏子一阵窃喜,但他还不罢休,养马人是无辜的,关到监狱也冤枉呀。他又对景公说:“这个人的确该死,但是他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请让我一一列举他的罪状,让他明白自己的罪过后,再关到监狱也不迟,您说行吗?”

齐景公随口道:“行,那你就说说吧!”

晏子走到养马人面前,声色俱厉,开始列数养马人的罪状:“你犯了三条大罪: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这是第一大死罪。死的马又是国君最喜爱的,这是第二大死罪。因为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百姓听说后一定会恨他,其他诸侯听说后一定轻视我国。你养死了国君的马,使百姓生出怨恨,使邻国轻视我们,这是第三大死罪。今天只是把你送到监狱,你知罪吗?”

齐景公听了喟然而叹说:“先生把他放了吧!放了吧!不要因为这件事损伤了我的仁爱之名。”

晏子是一个聪明人,知道景公滥用酷刑、随意杀人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但是景公当时情绪激动,如果直接劝谏的话,一定不会听从,所以采用了借古喻今、正话反说的办法。这样委婉、间接地劝谏,景公听进去了,养马人也免除一死。

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一般比喻借刀杀人。关于这个典故的来历,也与晏子有关。

齐国有三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人个个勇猛异常,力能搏虎,深受齐景公的宠爱。可他们自恃武功高强,从不把别的官员放在眼里。三人意气相投,彼此互壮声势,行走在临淄大街上,路人都纷纷躲避。身为相国的晏子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些莽夫在齐国的势力一天天壮大,将来要是惹出什么事来,对齐国不利呀!一天,三人正在路上行走,相国晏子从他们面前经过,三人根本没有理他,这在当时可是很失礼的事!晏子的担忧更深了,第二天就去见齐景公,说:“我听说圣明君王手下的勇士,上有君臣之礼,下有长幼之序,对内除暴,对外御敌。君王得利于他们的功业,臣下佩服他们的勇力,所以尊崇他们的地位,提高他们的俸禄。现在君王手下的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上无君臣之礼,下无长幼之序,对内不能除暴,对外不能御敌。这是国家的祸患啊!你要他们干什么?不如把他们除掉。”

齐景公有些为难,一来是因为除去三位勇士确实有些于心不忍,二来这三位是齐国的悍臣,怎么才能除掉他们呢?让谁去除掉他们?“这三个人,恐怕抓抓不住,刺又刺不中啊。”齐景公向晏子说出了他的为难之处。晏子想了想,说道:“这些人都是靠力气攻打强敌的人,不讲长幼之礼,必须使用技巧才能除掉,我来处理这件事吧。”

第二天,晏子请齐景公派人送去两颗桃子,说:“你们三人都是国家的栋梁,君王后院新引进了一颗优良桃树,国君想请你们品尝桃子,但是桃子尚未完全成熟,现有只有两只桃子赏赐给你们,你们三个人不如按功劳来吃桃子吧。”只见那两只桃子,粉嫩水灵,看得人直流口水,三人都想立即吃到桃子。

公孙接首先说话了:“我陪君王去打猎,一次打过一只野猪,一次又杀过一只正在育子的母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可以吃一颗桃子了吧?”说完他站起来大大方方地拿走了一颗桃子。

公孙接还未开吃,田开疆就大声说道:“当年我率领军队两次打败敌人。像我这样的功劳,还不配吃一颗桃子吗?”说完也拿起另一颗桃子咬了一大口。

眨眼间,两颗桃子都没有了。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我曾经为君王驾着马车渡河,一只大鳖咬住了左边的那匹马,把马拖到了激流中。那时候我还不会游泳,只好猛吸一口气跳下马车,潜入水底行走。逆流走了一百来步,又顺流走了九里,终于捉到大鳖杀了它,这才救了君王。像我这样的功绩,也可以单独吃一颗桃子,无须与他人分享。你们两个为何不将桃子送还呢?”

说完,古冶子猛地站起来,“刷”一下拔出宝剑,剑锋闪着凛凛寒光,对着二人。看来,一场恶战就要爆发了。公孙接想到三人结为兄弟,平日情同手足,如今为了两颗小小的桃子,却大动干戈,不禁有些后悔。他慌忙说道:“我们没有你勇敢,功劳也不如你。我居然拿走一颗桃子,我是小人呀!但我不是懦夫,我敢作敢当。”田开疆也应声附和着。于是,二人全都把桃子放回原处,抽出剑,刎颈而死。

古冶子亲见二人之举,也渐渐冷静下来,伤心地说道:“我们三人本来亲如兄弟,如今竟然为了争两颗桃子,他们被我逼死。我如果独自活下来,是不仁呀;我只知夸耀自己的功劳,用言语伤害他人,却不考虑他们的感受,是不义啊;我只悔恨自己犯下的过错,却不去死,是不勇啊。”说完,他拿起手中的宝剑也自刎了。

后来,使者回复齐景公说:“三个勇士都已经死了。”齐景公长叹了一声,决定用官服装殓他们,并按士礼给他们送葬。

这就是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这个故事常常被后人引用。如诸葛亮作《梁甫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李白《惧谗》诗中也有“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的句子。

晏子有高超的谋略,他能以智斗勇,克敌制胜。这说明人只用武力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谋略,要有智慧。三个勇士本身的武力不能说不强大,可是因为没有智谋,中了晏子的计谋,导致自相残杀,就这么死去了!

这则故事明显有民间传说的特点,一生爱惜人才、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的晏子不可能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将三个勇士杀了,这应该是民间为突出晏子的聪明才智而附会的故事。

晏子一生辅佐三位国君,在从政期间,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机智诙谐的语言赢得了齐国上下的敬重。他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在外交场合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在外交中一次次捍卫了齐国的尊严。

上一篇:开学了,你“恐惧”了吗? 下一篇:穷形尽相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