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怎么成了“昨天”

时间:2022-07-12 03:42:08

上个月刚过了3岁生日的成成,晚上睡觉前突然对妈妈说:“天亮的时候,我们去乐童玩好不好?”“乐童?什么是乐童?”妈妈不解地问。成成说:“就是昨天嘛!昨天我生日的时候,我们去了乐童玩的啊!”这下妈妈才明白,成成指的是上个月他生日时,全家去儿童乐园玩的事。不过,对于成成的一番话,妈妈着实奇怪了好久:明明是上个月的事情,孩子怎么会说成“昨天”?

其实,成成把上个月说成昨天,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因为会模仿大人说“几点了”的幼儿,并不一定真正了解时间概念。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幼儿的时间观念,让爸妈们做到心中有数,更好、更科学地培养和增进幼儿的时间观念。

1.用具体事件标示时间

在3岁以前,幼儿几乎都是活在“当下”,对于时间的流逝没什么感觉,言谈中自然很少提到过去或未来的事。他们对时间的知觉,主要依靠本身的“生物钟”。比如,肚子饿了,便知道喝奶或吃饭的时间到了。

大约从3岁开始,孩子的时间概念逐渐形成,言谈中也越来越常使用与时间有关的字眼。此阶段幼儿的时间知觉是与事件的联系为主的,包括:周遭环境或大自然的变化,如日夜的差别;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如吃饭、睡觉、上学等,都是幼儿知觉时间概念变化的主要指针。“早晨”对幼儿而言就是“天亮的时候”、“白天”就是“上学的时间”、“晚上”则是“天黑的时候”。

所以,孩子有时可能会发生混淆。假如孩子记得放学的时间是“天黑了”,那么天一黑,他就认为“妈妈来接我回家”的时间到了。如果一大早就下起雨来,天色阴暗,幼儿可能会纳闷:“天已经黑了,为什么妈妈还没有来接我?”

2.不太了解时间名词的意义

3岁幼儿语言发展迅速,有关时间的词汇吸收得很快,在言谈中可听到他们经常使用有关时间的名词。提到过去的事情,他们常会说“昨天”、“有一次”;有关未来的词汇则有“下次”、“明天”、“以后”、“等我长大的时候”。

但是,此阶段幼儿有些相应于时间名词的时间概念却尚未形成,许多大人往往高估了他们的时间概念。

尽管对时间的估算仍把握不住,但是幼儿很喜欢模仿大人“一下下”、“再等一分钟”、“来不及了,快迟到了”……有的幼儿虽然还不会看时钟,但游戏时,他们也会学大人看看手表,然后说“两点了”或“吃饭的时间到了”。其实孩子往往并不十分确定“一分钟”、“五分钟”、“两点”的真正意义,也不清楚“昨天”和“上个月”到底有什么不同。

3.帮助幼儿增进时间观念

由于时间摸不着,也看不见,大人要与幼儿讨论时间,最好尽量引用具体的事例。比如:“午睡醒来,就是游戏时间”、“爸爸下班回家的时候,就可以看‘小丸子’”,这样孩子比较听得懂,也能帮助孩子逐渐建立时间观念,了解在特定的时间才能做特定的事情。

此外,尽管幼儿的时间概念发展常不及他对时间词汇的掌握,但是学习时间词汇,可以增进幼儿的时间观念,也能帮助他们更正确地使用时间名词。二者之间有相辅相成之效。

上一篇:儿子要回“家” 下一篇:“小气霸道”的2岁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