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研究与战略合作: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案例

时间:2022-07-12 03:19:10

当代中国研究与战略合作: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案例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接下来,我将就本校目前与中国开展合作的基本政策、合作情况等进行概述,并就未来我校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各位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与中国开展合作的基本政策

首先,我将为大家简要介绍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对中国的相关政策。我校一直十分关注中国的发展情况,尤其聚焦当代中国的教育事业。我们秉持互相信任、尊重多元化的精神和互惠理念与中国开展合作。目前,我们不仅与中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还与包括博物馆在内的中国各地的相关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做的不仅限于这些。我们还努力开拓各种伙伴关系,并尝试通过提高我校在中国的声誉和影响力来推进自下而上的创新项目,以及通过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也确保了我们与中国合作的共同利益。当前,我校的国际学生数量占在校生总数的23%,中国学生在我校国际学生中占到7%,在荷兰和德国籍学生之后。2012到2013学年,有220名中国学生在我校接受各种类型的教育。当然,我校国际化的未来发展仍然面临着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让我们比利时本地的学生走出国门。

二、与中国的合作情况

(一)建立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

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建立于2006年4月,是我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创建的,由时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袁卫教授与我校签署合作协议。该中心的使命是成为专门研究中国和欧洲关系的欧洲核心学术中心,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四大领域:中国和欧洲、外国和安全政策、中国的外交和中国法律。

我们为亚洲和欧洲学生分别开设了有针对性的研究生课程:为欧洲学生开设了中国商业发展、当代中国研究、中国商业法等课程;为中国学生以及其他亚洲留学生开设了欧洲投资学课程。我们希望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能够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探讨当代中国及其在全球的影响力的核心平台。

(二)积极拓展与中国的多元国际项目

我校一直在积极开拓各种国际合作项目,包括与布鲁塞尔中欧研究学会的合作,以及各种互动和对话,比如与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高校开展的论坛项目。此外,自1992年起,我们就与西北工业大学建立了校际间的长久合作关系,这是我们和西安市的一个重要的合作模式,而这段关系最初是基于良好的私人关系而建立的(见图1)。

三、国际合作形式的特点:日益多元化

我校在中国开展的合作形式是多元的,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学生流动(见图2)。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校学生在诸多研究领域拥有强劲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这些学生都满怀研究热情。他们正逐步从个体研究转向团队研究,并在中国开展交换学习项目。这种合作形式拥有诸多优点,包括研发业绩会相对更好,具有自主交换机制。另外,我们认为联合培养项目也是一种不错的合作方式,比如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学位项目。当前,我们还就联合技术转移方面开展了相关的合作,比如引进中国西安的孵化器项目。近日,我们还签订了一份协议,旨在促进两地的共同发展。

四、未来国际合作面临的挑战

当然,在未来的国际化发展中,我们将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挑战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第一是人员流动与联合培养方案的实施。比如,如何有效解决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所产生的交流障碍?如何使博士研究生与导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如何获得官方的认可,以推进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

第二是技术转移。比如,如何促进法律的规范化,实施何种商业模式,如何吸引相关的投资商?又比如,就工作模式而言,如何开发有效的计划、规划,推进决策进程?

第三是区域间互动。比如,研究成果如何促进地区发展,如何联系相关地方机构等?

上一篇:浅谈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一篇: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