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听力训练研究

时间:2022-07-11 11:02:00

大学生英语听力训练研究

摘 要: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听力训练是尤为重要的。要想同别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必须听懂对方所讲的内容。从听力的重要性,听力材料的选择,听力训练的步骤和听力理解的难点对大学生的听力进行研究。对于听力材料的选择,采取不同的听力技巧和方法,其听力效果也大不一样,因此,对于听力训练中的研究,在能够使大学生针对任何英语考试听力部分的应试技巧中得到提高的同时,还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其他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听力训练;听力材料;方法;效果;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205-02

听力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随着现代化通讯方式的发展,听力正逐渐上升为人类在当今社会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听力理解过程并非单一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造过程的积极、复杂的结合。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听(Listening),说(Speaking),读(Reading),写(Writing),译(Translation)是必不可少的,而把听(Listening)则放在了首位,可见听力的重要性。听力训练是一个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且提高起来也比较困难。要想和讲英语的人进行交流,必须听懂对方所表达的意思,要达到听懂别人讲话的目的,除了自己的基本功和必要的词汇量外,还要克服各种方言和不同语调的障碍。

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听力作为英语考试试题中的一部分,既是试题中最容易掌握的部分,又是整套试题中最容易得分的重要环节。听力测试已在中考、高考、大学英语AB级以及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听力训练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教师和各类学生们的重视。传统的听力训练是教师先播放磁带,然后告诉学生答案,这种方法已不适应外语发展的需要。这种训练只是考验学生的记忆力,而不能有效的提高听力技能;学生也容易感到听力课枯燥无味,逐渐失去兴趣,最终导致听力成绩的下降和厌学。

在2013年的校级科研项目研究中,我对2012级的1000名大专生和400名本科生以及2013级的600名本科生进行了研究性实验。《大学英语》这门课,每个单元都会有两节听力课,并且听力成绩也计入学期末的英语总评成绩中。在学期初时,我就对他们的听力水平进行了一次测验,其结果可想而知,平均成绩只得35分(满分100分)。大专生的平均成绩只得33分,而本科生平均成绩也只得37分。按要求距离教材的目的要求相差甚远。经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后,采用了以下措施和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听力的重要性

听力是英语中“听、说、读、写、译”这五部分中的第一个,同时也是以第一部分出现在各类英语考试试题中,足以说明听力是基础、核心和关键。听力作为一种有效的综合性测试,可以考查学生词汇量、拼写、句法、理解、记笔记和一定的书面表达等多方面的要素和技能,全面打好语言基本功是提高听力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听力与口语、阅读、写作、翻译之间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影响。

“听”和“说”其实是相辅相成分不开的两部分,在用英语与人沟通时,总是要在能听懂对方表达的前提下,而后回应自己的意见才是完整的交流。换句话说,就是在英语交际用语中,必须先得听得明白,才能为说得好做准备。听力考查的是口头语言,应该立足于听力之上来学习听力才能获得更大提高。

“听”与“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阅读是听力的基础,阅读能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句法结构、丰富背景文化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加强听力的训练对听力的提高有着直接、重大的影响。我们所有的听力材料其实就是一份阅读材料,简单的听力完全可以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来进行完成。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首先为自己提供了直接的阅读想象内容,学生在听的同时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复述所听到的材料,并通过试卷上面的听力试题来选择正确答案,而这一个过程就是对于听力材料的阅读复述,脑海中的复述,实际上就是听到的内容在学生脑海当中的反应。在英语学习中,应努力提高听力,这样可以借助听觉,大量、快速地复习学过的单词和词组,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知识面,更多地掌握同一词的不同用法;同时,跟读听力材料可以对语音、语调、语速进行培养,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这样,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的互相转化、互相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次可以分别提高他们听力和阅读能力的好机会。

“听”和“写”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做听力时,会需要记录下一些重点词汇、重点短语,甚至是关键句,比如:时间、地点、方位、数字、日期等。那么这些都是对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听”和“译”相互制约。要做到听得懂、译得出,就要加强学生对听力材料的领悟力,才能为翻译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听力材料的选择

教学中的听力训练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听力,它缺少听的环境。如果没有上下文,没有听话者和说话者的回应,听懂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选择听力内容时就相当重要。目前,在学历文凭考试的教材中,听力材料的种类不够丰富,材料内容陈旧,题型单一,这使学生听起来比较困难。

随着社会改革开发的深入,与外界间的交流在不断扩大,其听力也正向实用化方向发展。教师除了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具备丰富、多面的社会知识,并且让学生多接触社会、日常生活中相关联的事物。比如,打电话、购物、住宿、旅游、问路、坐车、找工作等等。在选材上要注意听力内容的意义性和趣味性,增进学生对听力训练的兴趣。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材难易度要适中,可增可减,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太易不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太难会丧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听力材料的难度和速度,使学生一步一步来提高,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听力训练的步骤

听力训练一般分为三步来进行:

1.听前(pre-listening)训练方法的预测。(1)对于听力稍难的材料,要对它进行解释,如标题、图画、场景、文化、地理、交通、旅游胜地的历史背景等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所要听到的内容,提前做好思想准备。(2)了解背景,要讲解一些和所听的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联想,利用生活常识对所听内容做出臆测,逐步降低听力难度。(3)在听前先让学生粗略浏览所听材料的题干和内容,同时要确立听的目标,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而不是盲目地、消极地去听。

2.听中(while-listening):先泛听,后精听,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可联想和猜测来达到最终目的。(1)泛听,就是让学生不停顿的听一遍录音,了解整篇内容的大意,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适当的做些简单的笔记以帮助记忆。泛听之后,根据笔记可以完成对整篇内容的了解。(2)精听,就是对于细节题,需要3―5遍的播放,进行精听后才能完成。对于所听材料较难听懂的语句、词汇、地名、人名,教师可做相应的解释,还可以运用一些技巧进行提问,来指示学生反复听到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不断地猜测出听力的内容,并加深熟悉各种方言和不同地区的语调。

3.听后(post-listening):听、说、读三者相结合,听后让学生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朗读,检查他们是否可以准确地读出所听到的内容,充分地将以读促听,以听促说,以说促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就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复述、讨论、评论、争论、提问的方式,以加深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在听力练习的过程中,还可适当听或学唱一些英文歌曲,放松一下课堂中的紧张气氛,以增加英语听力中的乐趣,促进大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四、听力理解的难点

(一)词汇障碍(Word-obstruction)

词汇障碍和语音的准确与否是造成听力水平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提高听力必须以一定的词汇量为基础,主要存在障碍的听力材料问题多半在词汇上,(如果自身发音不准,就听不出听力材料中词的意思,就无法确定听力材料里的准确含意),对于听力材料中出现的一些难词、生词,听前教师会事先加以解释,所以问题不大。而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一些熟悉的词听不懂,那是因为在大脑中没有该词的音义结合图式。如听到某个词时,不能在短时间内反应词中的中文对等含义,如听到“president”这个词时,一时想不到“总裁,总统,校长”这个词的中文含义。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可根据意群猜测出该词的意思,而却不应停下来错过了后面的内容。

(二)语音问题(Pronunciation Problem)

发音不准确也是听力中的一个难题。英语语音有弱读、重读、同化、连续、省略音,以及方言、个人的口音等现象。不同地区的人在朗读时,语音、语调也不一样。美国之声“VOA”,英国BBC、奥广等广播在语音和语调上都存在一些差异,更何况分布在世界各地能讲英语的人中,发音就更不像广播、电视那样十分标准了。因此,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听力上语音和方言的困难,所以,经常有听错的情况发生。综上所述,学生一定要突破语音关,平时要多注意掌握正确英语语音和语调。

(三)个人因素(Personal Factors)

在整个听力课程的过程中,个人的心理、习惯、情绪、思维等都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到听力的理解。因此,听力训练时应保持环境安静,放松精神,高度集中,以达到最佳的听力效果,并且听力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疲劳。

(四)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

有好多听力材料在学习的过程中,好像每个词都听懂,但理解却不是很明白。这就是因为各个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在全世界,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风土人情等诸多因素下形成的语言规范,对于该国人来讲是极其容易的,而对于其他不同种族、民族的人来说,理解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扩大背景知识,增加知识面,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资料室翻阅、浏览这方面的资料,了解讲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地理、人文等,培养大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不断促进他们听力水平的提高。

五、结束语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研究和探索改进,这两类学生的听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经过第二次测试,大专生的平均成绩达到58分,本科生的平均成绩达到68分(满分100分),学生对各类听力材料的语速和难易程度也逐步适应,对进一步研究听力技巧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的听力水平,达到了教学和研究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语音教学的流派与风格[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社,2000(08).

[2]英语课堂上的学习风格[M].汤姆森学习出版社,2002(03).

[3]张焕庭.心理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4]庄根源.语音习得机制是由什么启动的[J].外语电化教学,1991(04).

[5]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38.

上一篇:体育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 下一篇:慢性胃溃疡临床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