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low Scale评分表应用于昏迷卧床病人的护理研究

时间:2022-07-11 10:39:52

Waterlow Scale评分表应用于昏迷卧床病人的护理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评估昏迷卧床病人压疮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预防压疮的发生。方法:对136例昏迷卧床病人采用Waterlow's评分表进行评分,对压疮高危病人实施针对性、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136例昏迷卧床病人,压疮危险评分≥20分,均为压疮高危病人,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压疮。结论:昏迷卧床病人入院时立即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并针对性进行护理,能有效预防压疮。

[关键词] 昏迷卧床;压疮;危险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21-0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又称压力性溃疡,是护理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工作中压疮发生率为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昏迷程度深、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营养摄入障碍等多种因素易致压疮的发生。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昏迷卧床病人压疮的发生,是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我科13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Waterlow's评分表)对其压疮因素进行评估,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综合性护理措施,有效预防了压疮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8月~2007年9月共填写评分表136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32例,年龄14~85岁,平均44岁。格拉斯哥≤8分,排除醉酒及住院期间病重死亡者。住院时间4~425 d,平均48 d。

1.2方法

1.2.1 Waterlow's压疮危险评估表根据评估累计分值,10分为危险、15分为高度危险、20分为非常危险,分值越高,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病人入院后24 h内责任护士及时逐项评估压疮危险因素,并针对评分结果实施护理措施,见表1。

1.2.2减压护理入院后即安置在气垫床或高密度的泡沫床垫上;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合理使用翻身枕,定时查看受压部位的皮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安置正确卧位,平卧位时床头抬高不超过30度;侧卧位时,屈髋屈膝,两腿前后分开,翻身时避免拖、拉、拽、扯,尤其是臀部要抬高。对病情严重病人采取间隙性解除压力,使用小腰枕,以使骨突处悬空。

1.2.3做好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家属翻身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压疮形成的原因、好发部位、预防措施等并示范,使其了解预防压疮的知识,积极主动配合,共同参与护理计划的实施。加强督促指导,使家属在病人住院期间掌握翻身、叩背、按摩的要领。

1.2.4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病人由于昏迷,不能自主进食,伤后3~5 d根据病情、经济状况选择肠内或肠外、静脉营养等互补结合的方法补充营养,尽快恢复内环境的平衡。

1.2.5 有效的大小便护理根据病情采用留置尿管或保鲜袋接尿,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腹泻或大便失禁者便后软纸擦拭,及时清洁并在肛周涂紫草油或氧化锌软膏保护。保持床单元的平整、清洁、干燥。

1.2.6 肢体功能锻炼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24 h即可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3次/d,15~30 min/次,同时由远端至近端轻柔、缓慢、有节奏地进行四肢肌肉的拍、揉、按摩,被动活动各关节时,顺序为先小关节后大关节,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1.2.7 促醒护理病情稳定后采用听觉刺激[2],可戴耳机听广播、音乐和亲人的呼唤声,录制病人最喜欢的歌曲和音乐,音量轻柔,3~4次/d,10~20 min/次。抚摩刺激和语言刺激同时进行,由病人父母或爱人对其头部、体表进行抚摩、握手,交流平时熟悉的话题。光照刺激,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用红或绿或蓝色纸包盖手电筒,对病人头面、侧面和正面进行照射,6次/d,10下/次。疼痛刺激,用棉签杆刺激足底、十趾,强度以不损伤表皮为度,6次/d,每次8~10 s。温热水擦浴3~4次/d,泡足以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忌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2 结果

入院时病人Waterlow's压疮危险评分均>20分者136例(100%),出院时>20分者38例(27.94 %)。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压疮。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压疮危险评分比较见表2.

3 讨论

压疮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局部因素有持续压力、摩擦力、潮湿。潮湿可由皮肤出汗、大小便污染、引流液污染引起,导致皮肤浸渍、松软,易为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全身因素有感觉丧失、营养不良、年龄、组织灌注不足、体重、体温、制动等。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急性期和康复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综合功能障碍,被动时间长,从表2显示,入院时病人运动/感觉缺陷评分为5.32分是本组病人发生压疮的第1危险因素,由于不能自行变换或手术时间>2 h,垂直持续压力是导致压疮发生最重要原因;运动功能障碍是发生压疮的第2危险因素,被动变换时的剪切力、摩擦力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性别和年龄以及禁食期间营养素摄入不足和排便功能异常是发生压疮的第3危险因素,其中女性和老年病人在皮肤受压、潮湿部位易发生压疮;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情的进展,入院时不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会产生并表现出来。因此,对昏迷卧床病人应定期或随时进行评估,及时跟上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修改护理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

在以往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中,翻身后对骨突受压部位常使用红花酒精按摩,而现代观念认为,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 min退色,不会形成压疮,无需按摩;按摩易使骨突组织血流量下降,组织活检显示该处组织水肿、变形、分离,局部皮肤损伤,故发红部位禁用按摩[3],而酒精可造成皮肤干燥,降低局部皮肤的抗病能力。

压疮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的关键是预测。以往对可能发生压疮的预测是凭护理人员主观临床经验考虑,没有一个具体衡量的标准来系统评估压疮发生的各项因素。应用Waterlow's评分量表可对有压疮危险的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此表简单易懂,便于操作,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我们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卧床病人采用Waterlow's评分表及时评估病人多项综合因素,评分在10~14分之间,有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可给予个别健康指导;评分在15~19分,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在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必须尽早采取预防措施;评分在20分以上者,分析病人的相关资料,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受压,定时翻身,在翻身的同时给病人安置正确,避免剪切力和摩擦力,加强支持疗法,加强对病人家属健康教育,严格交接班,护士长负责检查督促护理措施的落实,对潜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层层把关,使干预措施更具针对性,有效预防了压疮的发生,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痛苦,真正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疾病康复。本组病例研究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虽然存在引发压疮的多种危险因素,但只要及时准确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严格管理就能有效预防压疮。同时,评估量表的过程和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标准化、系统化实施护理,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6.

[2]史月田,王碧艳.呼唤治疗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促醒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5,20(6):3-5.

[3]得永惠子.压疮病人禁用按摩疗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2,11(1):39-40.

(收稿日期:2007-10-3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术后护理 下一篇: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