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男行女 10期

时间:2022-07-11 10:22:19

“心要静,身要动。”这是历代很多养生家推崇的养生法则。古代流传下来的太极、五禽戏等健身运动,当然是动静结合的典范,但如果要找一种适合普遍人群、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应该是什么呢?答案是步行。

医学界通过多年来对体力活动的形式、时间和强度的大量研究,发现走路是最简单易行且经济有效的运动方式。它不但不需要特殊技能或仪器,而且容易坚持,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受伤的危险很小,在各个年龄段、不同社会背景人群中均可以进行。

步行健身在国外早已流行。美国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参与步行运动,他们每周至少做二至三次步行运动。日本有些机关甚至奖励职工步行锻炼。一些欧洲人则喜欢在雨中散步,享受清新的空气和有“空气维生素”之称的负氧离子。

然而在中国多数都市,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迅速增多,人们走路的时间日渐减少。由于大众化体育设施和锻炼习惯的缺乏,很多都市人不可避免地患上“都市常见病”:体态发胖、疲劳乏力、神经衰弱。

事实上,行走是人的本能,人类的进化起始于直立行走,行走是一种摆幅运动,全身肌肉协调工作,能很好地促进血液循环。有人把双腿看作人体第二心脏,俗话说:“人老先老腿,病从腿上来”。

在现代社会,双腿的功能日益退化,因此要加强双腿的活动,必须走起来。心血管疾病的大肆流行,就与国人缺少体力活动密切相关。尽管全球各国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指南均强调了体力活动的重要性,但从实际情况看,改变静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比服药更难以改变的行为习惯。为此,2010年卫生部推出“吃动平衡,走向健康”运动,并将每月11日定为“步行日”,倡导民众能多步行。

问题是,大多数人行走时,身体在走,心里却想着别的事,身心常常是分离的。大脑中那些杂乱的思绪基本上不会产生行为后果,但它却吞噬着我们身体的能量,消耗着我们的精气神。本期专题将要介绍的49度走道,则强调身体在行走的同时,内心也关注于自己的脚下,思绪飞过,则由它来顺它去,不主动去思考,始终将内心的注意力放在身体上,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样就能做到身心同步地向前走,从而把大脑中的妄念降到最低,将大脑能量消耗减少到最低,营造出一种动态睡眠的状态。

在大家的印象中,走路(散步)似乎成了老年人清晨和饭后的专利。其实社会上不少的中青年人,也开始越来越热爱行走,行走渐成时尚。然而这种走,却远不是为了健身,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追求。身心合一的走道练习,除了健康,还为了修正生活模式,走出好性情,走出快乐与智慧;热爱户外旅行的驴友,充满朝气,不惧挑战,为了大美河山,更为了抽离惯性的生活;陈坤发起的“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徒步,在静默中与自己对话,在行走中获取内心的力量;千里行脚朝圣的僧人,为了兑现诺言,忏悔业障,也为了行脚觉悟……

我们且将这些热爱行走的人称做“行男行女”,他们有独立的思考,有鲜明的生活态度,把心与身体放在一起,行走,体悟,修正,让自己活出更美丽的未来!

上一篇:走之道:身心合一,有动有静 下一篇:道在养生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