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县“十二五”现代农业取得稳步发展

时间:2022-07-11 09:22:49

辉南县“十二五”现代农业取得稳步发展

“十二五”期间辉南县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和农村工作方针政策,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持续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全县农业生产呈现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5年,辉南县播种面积121.0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10.84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23万亩。2011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十二五”期间,以优质粮食工程为重点,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克服了各种极端灾害性天气多发重发的影响,粮食产量保持在11亿斤阶段性水平。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园艺特产和绿色食品快速崛起。2015年,全县棚膜蔬菜面积达到2184.5亩,棚膜经济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林下参栽培面积达到15万亩,鹿发展到4000头,养殖黑猪6000多头,林蛙活体储藏达到500吨。2014年被吉林省园艺特产局评为长白山林蛙之乡和长白山山核桃之乡。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农产品精深加工、多层次转化增值是农业扩能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围绕优势资源,逐步形成了粮食、畜禽、农特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6户,市级龙头企业13户,卓越、宏久等一批龙头企业已经发展成为省内同行业的排头兵。呈现出总量规模扩张,质量效益提升,辐射带动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2015年,全县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较“十二五”初期增长87.5%。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强化现代农业建设的科技支撑,支持农业重大技术集成和示范应用。建设粮油高产示范田10.046万亩,将创建活动与基层农技推广补助和高光效技术推广等项目紧密结合,对现有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推广了高光效栽培、测土配方实施、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等先进适用技术。持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全县设立了80名技术指导员,确立了800个示范户,培训农民10万人次,开展粮食高产竞赛活动,大大提高广大农户科技种田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全县建设标杆村14个、省级示范村36个、省级人居环境重点村6个、达标村82个,建设农村公路478公里,完成农村改房改造16336户。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按照摸清底数、分清责任、逐步化解、控制新债的原则,农村垫付税费债务化解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全面推进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各类生产要素内在活力。

上一篇:浙江:农业“两区”出“三新” 下一篇: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