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人本思想”下的图书馆建筑

时间:2022-07-11 08:51:23

浅议“人本思想”下的图书馆建筑

摘 要:处于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其建筑的灵魂。图书馆的规划设计、建造与运营,应遵循这个理念,以读者的要求为中心,同时兼顾馆员的工作条件。本文就图书馆建筑的人本思想理念以及围绕这个理念所进行的一系列设计作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建筑 人本思想

1 "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

"以人为本"起源于人本思想,它作为一种现代心理学思潮,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诞生,其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根本,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以人为本"追寻的是尊重人性、崇尚自然。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观认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最终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人本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早有体现。著名的阮氏五项原则中的前四项,即"书是供使用的"、"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都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化。而基于人本观的建筑,是人们为满足特定功能的需要而对客观环境的再塑造。图书馆是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进行学习和科研活动,开展学术交流的场所,故图书馆建筑的着眼点,在于空间的使用者,即对读者需求的把握,强调"人"重于"物",这是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出发点和归宿。

2 图书馆建筑中人本思想的体现

图书馆建筑中的人本思想是指图书馆在设计、规划等诸方面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本精神,创造美与和谐的环境,这种人本思想的精髓就是追求平等、自由、尊严、价值。

每个建筑都不是孤立的,它与人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图书馆在本质上是一种由人的心灵与情感共同参与的塑造自我的场所,数字时代下的图书馆在建筑形式上更注重情感化。一方面,技术的物质力量和人性化的精神需要在建筑中得以良好的平衡;另一方面,空间被赋予尊重和温情,成为充满趣味和人性的线面组合,才会将图书馆的人本思想最大限度的体现[1]。这样让读者在欣赏一座座别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建筑奇葩的同时,领略其中蕴藏的人文内涵并感受具备人文关怀的图书馆建筑文化。

2.1 图书馆的建筑外观体现人本思想

(1)合理的选址

选择合适的馆址是建筑一座图书馆良好的开端,也是最外在的图书馆人本思想的体现。图书馆选址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便利、通达的要求。学校图书馆一般应建在校园中心区域,又要接近教学区和生活区,位置越方便,图书馆被利用的可能性就越大,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如安阳师范学院新校区图书馆,馆址选择在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师生来往的中心地带,是学生三点一线必经之地,方便读者利用;同时远离市政道路,相对安静,充分体现了"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办馆思想。

(2)良好的整体造型

图书馆造型是一个国家、民族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综合发展的象征,张扬着不同时代的民族风格、主题内涵、艺术审美。摆脱了传统图书馆的古板造型后,现代图书馆融层高、柱网、荷载三同一的模数式设计,呈现出充满人文精神的独特造型。

学校图书馆建筑的整体造型要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改变以往单调的形象,突出自我个性,提高其文化品位。如,坐落在郑州大学新区的中心馆,其造型是一本翻开的书,寓示着图书馆是一个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期待着学子来研究,来探索,来开发,具有浓郁的学术气氛。

(3)和谐的外部环境

图书馆室外环境是其建筑的延伸。国家建设部新颁布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强调,图书馆建筑要有较好的室外环境条件,绿化面积不少于30%[2]。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图书馆室外环境的重视,也是对图书馆建筑中人文关怀的重视。

不少学校图书馆都力求使其建筑风格与周围和谐一致,使图书馆建筑融入整体环境中。如郑大新区图书馆在馆前设有水池、雕塑和休息平台,展现出绿树成荫、草坪遍布、山石草木的景象,馆舍底层古拙厚实的仿商代石墙,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显得古朴典雅,有散发着现代气息。整个建筑与周围环境达到了一种协调关系,为读者创造出一个平和、宁静、优雅的外部空间环境,使读者一进入馆区就有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让其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2.2 图书馆建筑内部环境体现人本思想

(1)人性化的内部环境

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室内的装饰设计应立意高,既要反映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要富有时代特点,人性化的设计使图书馆更具舒适,更具自然情趣。

各学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在实现三性,即艺术审美性、自然和谐性、舒适愉悦性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体现出地方性、民族性。一般地,采用高雅大方、美观实用的装饰设置,采取典雅、美观的色彩配置,变"严禁…""违者…"等生硬警告标识牌为友情提醒,建造生态型图书馆,营造生机勃勃的生态美。如此营建的人文氛围,使读者和工作人员在阅览、学习、工作中达到心理、生理享受,获得最佳效益。

(2)无障碍的环境设计

"无障碍设计"就是人文关怀在建筑设计中的充分体现。在图书馆建筑中,"无障碍设计"主要体现在通道设施的无障碍,来以此保证弱势群体出入图书馆的方便性。首先,馆门口应有供轮椅进出的坡道以便肢障读者的轮椅上下;正门门口应装有自动门以利于视障读者出入;地上应铺有凹凸纹的盲人引道,彰显人文关怀。其次,图书馆应为患有各种障碍的残疾人配备了专用设备,方便他们利用文献信息,如可以通过摸读、语音输出和字体放大等方式帮助他们阅读和利用馆藏资料。再次,馆里还应有调节高低的阅览桌、专门的柜台和洗手间,为残疾人服务。随着教育由精英走向大众化及招生体检条件的放宽,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志残疾人接受在校教育,因此图书馆建筑无障碍设计势在必行。

(3)科学的空间布局

图书馆内部空间一般有两部分构成,一是使用空间,包括办公区、基本书库、阅览区、生活服务区、学术交流区和现代设备用房;二是交通联系空间,如走廊、门厅、楼梯以及电梯等。所谓布局就是根据图书馆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空间,使各用房有恰当的位置、适宜的面积,以适应视听设备、文献资料、阅览桌椅、书架等设备的布置和人们使用的需求,以及方便的交通联系[3]。

"一切为了读者"是图书馆工作的不二法则,图书馆建筑要以此法则为指导,进行合理分区布局,做到流线分明,使用方便,让读者走最短的路途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以最简捷的方式、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

参考文献:

[1]窦英杰.论图书馆建筑的人文内涵[J].图书馆建设,2004

[2]王 英.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中的人文关怀[J]. 图书馆纵横,2005

[3]石彩英,赵维平.图书馆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

作者简介:王晓璐(1986-),女,研究生,助理馆员,就职于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李倩(1987-),女,就职于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上一篇:UF―RO纯水系统的运行维护 下一篇:论中国民间音乐对笛子艺术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