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品质教育的基本认识与实践设计初探

时间:2022-07-11 06:50:13

小学生品质教育的基本认识与实践设计初探

【摘 要】小学生品质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培育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行为的较高品位。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思想品德是一项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有重要影响的科目,所以,人们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关键词】小学生;品质教育;实践初探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而育人的核心是品德教育,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生学会做人,主要是形成和发展好自我的为人做事的好的品质。《哈佛学生必须具备的15种优秀品质》一书认为: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是通向成功的第一阶梯,一个人的品质和修养决定了他成就的大小。人的品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的品位,心理素质如情感与意志,个性心理倾向等,行为的品位主要是行为的道德水平、性格指向和习惯的良好与否等等。小学生品质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培育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行为的较高品位。

一、小学生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没有伟大的品质,就没有伟大的人,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实践证明,优秀品质的塑造远比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人的品质是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是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小学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因此也是品质教育的最佳时期。针对小学生的品质教育,有研究认为小学阶段学生应形成与发展的良好的品质是:身心健康,终身喜爱运动的习惯,性格开朗,与人为善;诚信、守时、责任、正直勤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内务能够自理,按时完成各种任务;不撒谎、不推委,敢于承担;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充满阳光;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敢于表现,不怕出丑;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也有研究者认为小学生良好的品质主要体现在六种能力上:自信能力、自主能力、快乐能力、交往能力、理智能力与积极学习能力。

二、小学生品质教育的基本认识

成长中的小学生要想在未来取得杰出成就,就必先锤炼出优秀的品质。20世纪以来,针对人的积极品质的探讨迅速在世界各国兴起并取得长足发展,为此,笔者主张小学生品质教育的重点与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形成与发展积极的个性品质。

1.积极品质的认识。积极一词在英文中是“正面、肯定”的意思。积极是人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形成与发展的个人心理素质与行为品位,是与正面的、积极的个人生活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指出:积极的思维准则,正是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都应具有的人生态度。教育家塞里格曼更认为:美德和力量是积极品质的核心,是所有少年儿童都应具备的积极发展的潜在能力。中国研究者官群、孟万金等人在借鉴西方积极品质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学生6大维度的积极品质,如认知品质维度上有:创造力、求知力(热爱学习、好奇心)、思维与洞察力(开放思维、洞察力)、领导力、宽容与t虚等。

2.积极品质的特征。积极品质的特征研究者认为有,学生的积极品质都是可观测的;积极品质都是有利于少年儿童未来的幸福和成功的;积极品质有利于少年儿童抵御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发展风险,帮助他们度过人生中的不利处境;积极品质在少年儿童阶段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

三、小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实践

1.创建积极的环境。一是在家庭环境创建方面,学校可以采取家长讲座、家长作业、亲子心理剧、优秀家长经验分享等多种途径帮助家长优化少年儿童积极品质的家庭环境。二是在班级环境创建方面,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一个充满接纳、鼓励、温暖和关爱的环境,以及给予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决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空间。三是在学校氛围创建方面,学校应通过种种活动建设明确的舆论导向,要利用学生榜样弘扬积极品质,让每个学生都把积极品质的发展作为自我设计的目标。四是在同伴环境创建方面,应该创造足够多的机会,让少年儿童得以接触较年长的、具有突出积极品质的伙伴,使其可能通过观察学习而产生模仿的意愿。五是在媒体信息环境创建方面,应充分挖掘身边的或者新闻中的正面信息和积极榜样,尤其是那些具有强大情绪感染力的正面新闻事件,用作少年儿童的讨论话题。

2.开展课程的实施。一是直接教学,如包含相关内容的德育课、心理健康课、主题班会课、电影课、传记阅读课、成长小组等,可以为少年儿童积极品质的培养最方便手段。二是开展积极品质的课程实施,通过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使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与到体验活动中,忘我地亲近自然、亲近社会,从而实现品质的完善和提升。有研究者在品德、数学、英语等学科实施中进行尝试体验式教学,也积累了一些积极品质培养的宝贵经验。如毛静娣认为教师应适当采用成功机制,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促使学生善于质疑。

3.实施多样化的思品教育。所谓多样化,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样,如课堂讲解上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可根据教材联系实际补充丰富德育资料向学生讲授,着重抓住德育目的,讲清人物实际,让学生感受德育道理。再如专题班会上,班主任可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德育专题班会,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悟、有收获。当前,思品教育应重视对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非常发达的时代,要求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学习背景,依据活动、体验、内化的逻辑规律,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活动主题,再根据主题去引领学生用心去经历生命的美好艰辛,用心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用心去感受人生的奋斗与幸福,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细腻、诚实、坚强。

4.获得正确的道德体验。小学生有多动、插嘴、干涉他人正常学习的学习问题,在成人看来是不道德的,不允许的行为,而这在儿童心目中是道德的、是完全合理的。小学生的内心道德世界虽极其丰富,但其道德情感非常脆弱的,模仿性强,易受暗示,意志落后于认识,因此作为小学任课教师,需要深深领悟到观察和正确了解儿童内心道德体验的重要性,需要把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把道德养成贯穿在儿童生活的始终。如用适当的竞赛激发儿童道德行为的内需,间接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儿童道德意志,利用游戏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等等。

5.指导好自我评价。小学生掌握道德修养的标准,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教师应该把学生认同的集体目标分解为具体指标,作为小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标准。教会他们运用已有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和道德标准,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断和自我批评。班主任要具体指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自我教育取得点滴成功的机会,并给以肯定和赞扬,帮助学生形成先进的自我。

【参考文献】

[1]侯仁.《教育》,2015(12):00057-00057

上一篇:以活动单导学模式为抓手,拓宽中职语文教学新思... 下一篇:论高中语文学习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