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断臂山》看中西文化交流

时间:2022-07-11 06:36:40

从《断臂山》看中西文化交流

[摘要]李安是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电影导演,他的中西结合的文化背景、国际化的商业眼光,令他在好莱坞创作出了众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商业影片。本文以对李安电影《断臂山》的美学分析为出发点,将李安电影放在中西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解读其艺术构思及“中国美学”特点的呈现。并通过此影片揭示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与碰撞,并对未来优秀的国际性影片趋势作一个建设性的思考。

[关键词]文化;电影;中西融合

一、李安电影风格形成的文化背景

李安的作品都暗含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交融,这与他本身的文化背景及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李安是一个精致内敛的人。他出身于台湾知识分子家庭,自幼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儒家文化思想根植于他的文化积淀之中。后来移居美国专修电影艺术。个人的生活以及求学经历使李安能够自在地游走于东西方文化之间,而心灵的沟通跨越了文化和国界,心心相印自然引起东西方观众共鸣。他的身体里流淌着源自东方文化背景的血液:温和、儒雅、负责;同时也闪耀着西式的华彩:多元、随性、欲求。他在仔细研究好莱坞电影剧本结构和制作方式的基础上,尝试着将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相结合,创造一些全新的作品。

二、《断臂山》一一以电影进行跨文化对话翻译

李安在西方的生活长达46年,但这并没有动摇他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根基,而相反在西方文明的参照下,他开始以现代电影为媒介,对中西文化进行对话翻译。在他众多优秀的电影作品中,《断臂山》是一部将中国的文化内核深深融入西方题材之中的电影。《断臂山》引发的争议和文化歧义的探讨非常之多。对《断臂山》讨论最多的,是李安以电影进行跨文化对话及文化翻译的工作。在一些西方的华裔学者那里,一致认为跨文化翻译一直是被西方的人类学家所把持的。而李安以流行的现代文化形式――电影进行文化翻译,或者说把东方文化暗度陈仓、偷运到西方。在导演《断臂山》时,东方文化理念的积淀决定了李安在处理具有悲剧意味的作品时,刻意冲淡令人压抑的沉重,避免使用狂烈暴躁的处理方式,而是充满了东方式的温情,形成了“中和”的美学风格,并且成功地“跨越华语或称为母语文化的局限,而成为一种国际的、世界背景的共同文化主人”。

三、把握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像李安这样脚踏东西文化的电影人并不少见,但能够从商业性强的奥斯卡到艺术含量高的威尼斯、柏林“通吃”的却在导演圈里屈指可数。李安的长处在于把握了两种文化碰撞中产生的火花,将东方文化的神韵用西方人能够理解的电影语言来包装,从而让两种文化圈都能认同。

1 东方的神,西方的形。

东方文化一向注重神韵,中国的绘画以及诗歌词赋等注重韵律与神韵之美,而西方的文学与艺术更注重模仿与再现的形似美。在《断臂山》之中,李安不追逐时尚潮流,不为技巧而技巧,一如既往地以平实的叙事风格和熟练的电影技巧――朴素、流畅的摄影,干净利落的剪辑和场面调度,沉静、平和的叙事笔触,理性而睿智地演绎着独具东方情调的伦理人情,追寻永恒的文化命题。我们在影片中可以看到类似于中国山水画的美丽风景,在风景如画的山脉上演绎一场两个同性之间的缠绵故事场面。这是一个很具有美国式的同性恋题材,如果用西方的形似模式可以设计一场刺激或暴力的同性恋情节,但李安没有采用西方电影中惯用的宣泄、爆发、冲突等戏剧手法,而是用一种细腻抒情的手法来讲述这段“超越和穿透文化差异”的爱情故事,它的思路、手法、意境、色调却都弥漫着中国的味道。例如影片用大量的篇幅来展现山区的美景,悲欢交集与世事变迁中绵延了22年之久的同志情意,与苍郁高远的山脉遥相呼应,以一种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将牛仔对于同性之爱的渴望与彷徨不安融于这苍翠寂静之美景中,这种舒缓、含蓄的表现手法极富东方的诗意。如诗如画的景色,动人心弦的歌谣,广角镜头中的断臂山并非粗犷的西部风格,而几乎变成了中国古典式的世外桃源。另外,李安还借用中国古代爱情特有的含蓄方式――以物传情来表达这种细腻的感情。例如以月亮和镜子传达爱意,使得倾诉衷肠的台词显得多余。影片结尾,当年迈的安尼斯送走女儿回到屋里时,发现女儿的外套忘记拿了,他只好又回到屋里,把衣服放在柜子里,这时,他看到了一直珍藏的两件带着血的衣服――他与杰克因争执而留下的“血的证据”,此时,安尼斯怅然若失,在西方人脸上展现的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悠长韵致。

2 东方的集体主义与西方的个人主义。

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步调一致。所以中国文化以“和”为贵,主张包容、“隐忍”,并体现出一种中庸之道。在《断臂山》中,李安表现了一种东方的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和包容的亲和姿态。李安擅长从一个家庭着手解剖社会,解读文化。家庭观念是东方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影片《断臂山》中,李安除了对杰克与安尼斯之间同性之爱那种超越性别的态度之外,他对影片中每一个人物都用一种无责备的眼光在看待,他认为这部影片中的每一位人物都是无过错的,或许正是这个社会的错误造成了每个人的痛苦。宽容是李安影片的态度,也是他的电影能被各方所接受的原因。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体现在婚姻观念中的差异。西方重视个人感受,所以对婚姻缺乏一种责任与隐忍的姿态。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人在婚姻观念中,当他们认为夫妻之间已经没有爱情时,他们就会考虑并最终选择离婚。而中国人受传统伦理观、道德观的束缚,以及考虑到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特别是对孩子的影响时,也许会维持所谓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所以,在这部影片中,李安用中国人对婚姻的传统观念和态度去诠释杰克与安尼斯面对情感与责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影片中无处不在散发的是孤独和寂寞,李安让整个影片节制隐忍而充满张力,他用中西文化共通的朴素情感去表达原著。他选用普通人的感情或家庭矛盾作为表达自己对人性关照的切入点。李安是人世亲和的儒者,中庸文化的根基决定了他能既表达出内在的自我又能为世人接受。无论轻喜剧还是悲剧,李安都用一种相当人性的方法将面临的问题克服、化解,这也是中国的儒家文化所推崇的方式,横扫天下,得到东西方的广泛认同。

3 中西融合的“人伦”内核。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天伦”、“人伦”,“人伦”思想也可以说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基础。“人伦”在中国古代本来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然而,在《断臂山》中,这枚“人伦”内核的棋子已经被衍生到一种对人性关怀的高度。人文主义关怀是艺术作品不会过时的母题,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信仰,奏响了沁人心脾的主旋律。《断臂山》虽然是以美国西部为背景,描写同性恋题材的,但里面互相爱慕的两个牛仔也是因为背负着人伦的压力不得不分开、各自成家,以至于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在好莱坞纵横驰骋的同时,能依然固守着东方文化中那份生生不息的人伦精神,“脚踏东西文化,一心做人伦文章”;通过“人伦”这枚棋子,李安激活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棋局,使中国的传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是不分东方西方的,真正的艺术,如音乐、歌剧、电影、各国文化的精粹都是跨越文化和国界获得人类普遍共鸣的。

四、中西合璧,创造更优秀的国际电影

电影是外来艺术和现代艺,电影语言又是一种最富有国际性的艺术语言。随着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加强,电影也融入这种交流与碰撞中,体现出一种中西合璧的时代性和国际性风采。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影创作的实践表明,要使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形成有影响的民族流派,创作出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影片,就必须把纵向继承和横向借鉴结合起来,将民族美学传统和西方电影语言和美学风格融汇起来,并把两种不同的文化融入其中,求同存异,使华语电影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风格,又有鲜明的时代意识和国际风采。

[作者简介]幸小利(1982―),女,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广播电视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现实的视角 唯美的情怀 下一篇:论传统文化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