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对价值确立的意义

时间:2022-07-11 03:15:56

摘要:确立价值的最终目的是在于使每个人达到道德的至善,这也是所有人文学科终极性目的。然而如何确立价值,最为基础的乃是人的自我认识,人只有真实地了解了自我,才能确保价值方向的正确。如何准确地认识自我?布伦塔诺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身心修炼的方法,引领我们进入自身灵魂并且对其进行整体性的观照,从而把握自身。本文旨在展开对布伦塔诺表象的意义,表象的把握方式及表象的次第理论阐述,由此说明表象如何确立价值并且有何意义。

关键词:表象 内知觉 次第性 善 至善 默祷

还记得圣经旧约里面关于巴别塔的记载吗?“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注:就是‘变乱’的意思)。”[1]这是对我们现状的真实描摹。

我们一直运用着单一的方式即向外扩张探求来认识和把握世界,以便人们自己能够更好地在世界上生存,然而,这样的方式却让人们越来越远离自己的本然,人的生命存在在造就认知外部世界的通天塔的过程中被支解,人的本性被固定在一块块僵死的理性砖块上,在这个时候,人没有自由,就更谈不上任何的价值和意义。上帝推掉了通天塔,人们无法沟通,开始变得混乱,人们在这样的状况下迷失了自己。面对整个天地,人们往往感到彷徨无措,这大概就是许多人面对现状的一种最直接而又最无奈的感触。

其实,仔细揣摩,实现人的价值,除了上面的向外探求以外,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即向内探寻。向外和向内两条线,相互交织,共同编织了人类认识世界,实现价值的图景。然而,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向内探寻的方法时隐时现,以至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今,向外探求的方法在人类产生价值危机的当下一筹莫展,无疑,向内探寻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人类意识最初萌之时起,我们就发现一种生活的内向观察伴随着并补充着那种外向观察。人类的文化越往后发展,这种内向观察就变得越加显著。”[2]布伦塔诺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内向观摩的方法,那就是对于表象的认识。

一、表象的意义

布伦塔诺说:“这里的表象不是指被表象的东西,而是指表象活动本身。”[3]用这句话来定义表象,看上去略显单薄,但是,涵义极深。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获知表象是一个活动,而不是对一个客观事物的机械映照。

在表象活动中,我们的意识都会指向一个对象。正由于如此,我们所感觉到、体验到、把握到的对象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比如我们听一首歌,在听的过程中,我们就能感觉到所有的音符在我们的面前激荡,而音乐本身的内涵也在此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这整个的活动就称之为表象。也就是说,表象在布伦塔诺这里不是指听到的声音这个结果,而是指包含着声音的“听”,即整个表象活动。

很明显,表象活动绝不是一个僵死的对一个对象的静态反映,它是在当下不断涌现的一个过程,它在霎时刹那都是新生的。这意味着是一颗跳动的心对本体存在的贴心解读。而这种解读,就是我们获取真知的途径。然而,我们该如何把握表象呢?

二、表象的把握方式――内知觉

布伦塔诺说:“我们可以把内知觉定义为对心理现象的知觉,而这正是它与其它一切知觉活动的根本区别。”[4]什么是心理现象?

其实布伦塔诺把我们的意识世界,分为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心理现象,一种是物理现象。他说“我们意识的材料构成一个整体的世界,它们可分为两大类,即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5]而心理现象就是指表象活动以及基于表象活动之上的现象。而相对的物理现象,就是指表象的内容,是心理现象指向的那个对象。对于两种不同的现象而言,就相应地有不同的把握方式,“所有心理现象的一个进一步的普遍特性乃是:它们只在内意识中被知觉,与此相反,物理现象只有通过外知觉而被感知。”[6]

回到内知觉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到这样的意思,那就是,内知觉的含义就是对表象活动的知觉。前面我们说过,表象是一个整体的活动,也就是说它是主体和客体的交融,是心物合一的。这样的特性,决定了认识和把握表象,必需是在当下完成。而内知觉,也恰恰正是这样的认识。布伦塔诺如是说:“内知觉不仅具有特殊的对象,而且还有另一种它所独具的特征,这就是它具有直接性、不谬性和自明性。在我们所有的知觉活动中,只有内知觉具有这种特点。”[7]

内知觉的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现实生活遮蔽了这样的能力,因此,想要获得这样的能力,则是需要培养训练的。表象的次第性就是展开内知觉的结果。它对确立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表象的次第性对确立价值的意义

人文学科确立价值,其最终的目的乃是帮助人们达到道德的至善。然而,我们对于这个道德的至善的界定是模糊的,此时,我们需要弄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才是“至善”?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得从善的来源开始追问。

布伦塔诺说:“我们必需进一步追问善这一概念的源泉。这个概念,就像我们所有其它概念一样,其来源在于某种直观表象”。[8]这种表象直观,并不包含具有物理内容的直观表象,它仅仅指具有心理内容的表象直观。“我们的某些直观表象具有物理内容。这些物理内容以感觉的性质呈现给我我们,这些感觉性质是占有空间的并可以通过特殊方法来测定,它们构成了我们关于颜色、声音、空间等等概念的来源。但是,善之概念的来源不在这儿,‘善’之概念与‘真’之概念是完全联系在一起的。显而易见,这两个概念的源泉在于某种具有心理内容的直观表象之中。”[9]在这里面,我们又看出“善”和“真”的亲密联系,它们都是同位的,当你确立了“真”,也就意味着你确立了“善”。

然什么是“善”?什么是“至善”?布伦塔诺说:“就最广义而言,所谓善指的是值得爱,亦即能够被正确的爱所爱。”[10]而关于至善,他说:“最高的实践之善的领域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所有善之物可在其中产生而言,受到我们的理性活动的影响。因此,一个人不能只考虑他自己,还要考虑到他的家庭、城市、国家以及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而且不能只考虑眼前,还要考虑长远的未来,所有这一切都遵循着善的总体原则。在进一步,善会尽可能地贯穿于这个伟大的整体――显然,这就是人生的正确目的,我们所有的行为应当围绕着它。它是至上的绝对律令,其他的责任都应以它为基础。……在这里,一切嫉妒、羡慕、恶意都被排除了。”[11]弄清楚了以上的概念,那我们应该如何达到至善?那就是进入表象活动。

表象,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具有次第性的。这种次第性的展开,也就意味着真理和价值的确立。布伦塔诺说:“每一个表象行为,也就是说,每一个含有表象的例子,都是善本身。内在于我们的善,不论它所带来的结果是有益还是有害的,都会随着我们表象的扩展而增长”。[12]表象的次第性描述,和东方哲学不谋而合,下面我就引用古印度哲学家法称著的《正理滴论》一文中的现量概念来说明表象的次第性问题,并借以说明表象如何确定价值。

文中如是说:“此中现量,谓离分别,复无错乱,辨察识中,所现影像,其像适于安立名言,即此辨察,名为分别;若能远离如是分别;复无翳目,急速旋转,乘舟以及诸界不调,所生错乱,如是之智,名为现量。”[13]法称文中的现量,就是指表象。按照法称的话语,我们可以理解到现量的性质:现量首先是离分别的,就是要摒弃分别意思。当有了分别,就出现了心物二分的状况,你所把握的对象,就成了物理现象,这恰恰不是心理现象或者说表象活动所需要的状态。因为“表象不是指被表象的东西,而是表象活动本身。”[14]这就是意味着,我们要通过表象唤起的是对价值的整体性把握。其次,现量是要无错乱的。真正的对于对象的表象,是要摒弃错谬的。离开了分别和错乱,这就使表象活动本身。表象活动的当下,就是现量。现量是离分别且无错乱的一种新而没有欺妄的认知。但是因为表象呈现程度的不同,这样,现量也就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因此,法称将现量分为了四种:五根现量、意根现量、自证现量、瑜祗现量。这就是表象的次第性。“此有四种。一者,五根智。二者,意根智,谓五根缘境,自有根智无间而生,即以此智,境为助伴,作等无间缘,有意识生。此初生意,名为意根现量。三者自证。谓诸心心所,各自证分。四者定心。谓修定者,修真实义,至究竟位,所起瑜祗智。”[15]五根现量是指五官感觉的认识功能,我们认识世界都是要通过五官感觉作为经验基础,才能使表象有所依托。五根现量的重要特点,就是一一对应关系,就是眼只能对色,鼻只能对香,耳只能对声,嘴只能对味,身只能对触。即使每一个具体的事物都是有色,香等性质的。这就是布伦塔诺表象活动(心理现象)的“意向性”,“每一心理现象的特征在于具有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所说的对象的意向性的内存在和我们可以略为含糊的词语称之为对一内容的指称,对一对象的指向,或内在的客体性的东西”。[16]也就是说,只有进入了意向的关系,才能有认识的发生过程。意根现量,这个次第,我个人自视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根据我个人肤浅地理解只能大概体会到意根现量来源于五根现量,是前五根现量的表象刚坏灭之际的一刹那产生,那一刹那还没有进入分别阶段,我认为,五官感觉发生活动的同时,意识就会伴随,这个也是没有分别的,所以也是现量。自证现量,就是心识的自我认识。陈那法师认为,心识都有三部分,即相分、见分和自证分。相分,是外界对象反映在人们认识中的形相,亦即客观对象反映在主观上的表象内容;见分,是人们自己对于形相的认识能力或作用;自证分,是证知、鉴定自己如何认识形相的了别作用,亦即见分、相分的自觉作用。见分对相分的认识有可能陷入错乱中,就不是现量,但是自证分对见分的认识活动绝对是现量。由此可见,自证现量可以不以某种感官作为依托,而且是始终贯穿于认识活动中的。最后一种就是瑜o现量,也可以说是瑜伽现量。瑜伽,原意为马的缰绳,引伸意为人和法的统一。这大概可以理解为修禅定者在禅定中的认识,在这个时候,对事物的认识都是清清明明的,]有分e,这个也是F量。完成了这四个次第,也就达到了修炼的最高境界,而就在此时,“至善”也就清清亮亮地呈现在了你的面前。

表象的能力,每个人都具有,而要展开表象的次第,达到道德的至善,那就需要修炼,这种生命实践,类似于我们中国的修禅。活在当下,把自己看清楚,此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每一个当下都是丰盈饱满的,放射出人的光芒的,我们的价值与意义就在此时得到了流溢,从中,我们也会得到难能可贵的现实生活中闲适的喜悦。

上一篇:蓝牙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我国住宅金融风险的因素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