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扎县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7-11 11:41:52

尖扎县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是解决农民生活、生产用水,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是确保工程稳定实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农村饮水、管理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尖扎县隶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管辖。位于黄南州的北部,距省会西宁126公里,其东北部绝大部分以黄河为界,与化隆县相望,东南与循化县接壤,南与同仁县毗邻,西与贵德县相连,南北长约87公里,东西宽48公里,总面积171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24%。尖扎县地处山区,海拔在1960米~4614米之间,气温垂直变化大,多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左右。尖扎县共有3个镇6个乡,79个村委会,179个合作社,14座寺院,总人口5.38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608万人,占总人口的80.99%,民族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2.98%。

1、农村人饮工程管理现状

1.1供水工程现状

据2011年水利普查成果,尖扎县共有农村人饮工程2420处,实际供水总人口4.53万人。其中:设计供水规模在200m3/d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4处,供水人口8484人,年供水量为47.89万m3,实行多村联合供水,共计有18个村收益,入户前管道长54.62km;设计供水规模在200m3/d以下至20m3/d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38处,供水人口16715人。分散式供水工程2378处,供水人口20128人。

1.2管理模式

尖扎县设计供水规模在200m3/d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总共有4处,分布在康扬镇、贾加、能科和措周乡,在县(镇)水利水(保)站的指导下,由村委会或农户自行管理。

由于青海省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农民的承受能力还有限,农村牧区供水基本上不收取水费。工程管理由各受益村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格局。

1.3水质状况

由于尖扎县农村人饮工程主要取自于地表水,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水平等限制,自来水普及率低,往往是人畜共用一处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饮水工程基础设施薄弱

截止2011年底,尖扎县共建有农村人饮工程91处,其中21处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计简陋,标准低,加之工程点多、面广、线路长,工程管护难度大,管网老化失修,目前已有55个自然村的人饮工程处于瘫痪状态,涉及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达1.15万人。

2.2缺乏管护主体

由于社会的变迁,现阶段农村没有了集体经济组织,从而造成工程产权模糊,维护管理责任难以落实,形成了工程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状况。同时,管理组织不健全,县域内从上到下没有完善的水利管理组织,全县只设有县水管站和康扬镇和尖扎滩乡设有乡镇水管站,共有在职人员17人。而在农村人饮工程较多的马克唐、坎布拉镇、昂拉、当顺乡没有乡镇水管站或水管员。工作中缺少政策性的指导,没有统一规章可循,根本顾不过来管理和维护91处人饮工程。

2.3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县水管站在职人员大多只有中专文化水平,缺乏系统的水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对工程的管理维护只是边干边学;特别是各村委会没有专职管护人员,且多数是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化知识有限,更缺少专业技术培训,业务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工程日常管理工作要求,工程管护水平差,有管理单位的等、靠、要,无管理单位的没人过问;甚至个别工程没有建完就遭到破坏。

2.4缺乏管护经费

按照《青海省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对集中式供水工程应收取水费,用于维护工程的正常运行。由于缺乏管护主体,没人收取水费,使得工程缺乏维护、保养,形成工程自行运行自行消亡。

3、解决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的措施建议

3.1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工作要从建设抓起

水源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每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成败。尖扎县地处黄河南岸,气候干燥,地下水下降,使许多过去已解决了饮水困难地区水源又出现了问题。为此,在人饮安全工程建设中要吸取教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水源的影响,加强对水源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稳定性论证,采取对水源地制定节约和保护措施,定期对水源的水质进行化验、监测,为农民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3.2落实管护主体和经费

对全县供水规模在200m3/d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应组建农牧民用水户协会,在每个村选聘1-3名村级管理员,进行本村供水工程管理。对单独供水的村,由村民委员会聘1名水管员进行日常管理,并按照《青海省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收取适当地水费,用于工程的维修养护。

县政府要按照工程供水范围规模将供水工程的产权经营权交给农牧民用水户协会或村民委员会,使农村供水工程实行集体管理,工程维修运行费用由村民集体负担。

农牧民用水户协会建立健全“工程管护制度、饮水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水费计收使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同时要对供水的水质、村民用水交费、水费使用等情况进行公开、公示。使村民吃放心水、缴安全费。

3.3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必须建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全县应建立健全县水管站、各乡镇水管站和村水管员的基层服务体系,通过成立各类服务实体,为基层提供农村供水技术培训、药剂、维修、水质检测等技术服务,及时解决工程运行中的问题。

3.4提高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水平

县水利局要加强水管队伍建设,吸收和引进一批水利工程专业人员,并通过县、乡镇水管站来管理和指导各村水管员,保护供水工程。县、乡镇水管站要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经验交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进行行业指导与服务,以提高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水平,保证水利供水工程正常运行,保障农牧民饮水安全。

4、结 语

农村饮水工程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建好管好用好这些工程,使其正常和长期发挥作用,是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将管理和维护工作做到实处,才能使我县农村供水工程健康发展。

上一篇: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