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时间:2022-07-11 10:30:23

解析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摘要]王家卫是当代香港影坛创作个性最独特,也最具个人魅力的电影作者。他在的华人电影导演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王家卫的电影是另类而个性的,他在色彩运用上打破了“百分之百天然色彩”这一传统电影美学原则。正是他的独树一帜成就了我们的长久难忘。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具有主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而这种独出心裁的色彩运用已然成为王家卫电影的独特符号!本文先从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中阐释其特点,接着探讨其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王家卫;电影;特点;色彩艺术

众所周知,王家卫是当代香港影坛创作个性最独特,也最具个人魅力的电影作者。他在的华人电影导演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从人们对“王家卫”这一名字所做的解释——王,王者的王;家,大家的家;卫,前卫的卫——可以看出人们对他的高度评价。在王家卫和他的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别的艺术家身上和他们作品中没有的东西。一个艺术家确立了一种样式,这种样式又和别人的作品没有可比性,那么,他基本上就确立了自己在电影界的地位。王家卫的电影让观众动摇了固有的对电影的看法,其中不论是影像或人物、叙事或细节,还是电影色彩,都独树一帜,别出心裁。本文先从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中阐释其特点,接着探讨其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王家卫电影色调概述

《旺角卡门》(1988)是王家卫初试啼声的处女作,叙述的是两个情同手足的黑帮打手阿华和苍蝇的遭遇。在这部电影中,王家卫在色彩运用上就初显才华,别出心裁。整部影片主要运用了红、蓝、白、黑等色彩。但是在酒店那场戏中,王家卫改用了棕色和淡紫系列,用以凸显男女主角心理层面发生的变化。毋庸讳言,黑白色象征着阿华所处的黑社会的冷酷无情,而蓝红象征着阿华和表妹之间的纯真爱情,这份爱情烂漫而热烈。冷暖色的有效对比,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另外,《旺角卡门》不是简单使用蓝色和红色的,当阿华在楼梯拐角处和前女友吵架,镜头的基调是蓝色的,但这种蓝色基调还用前女友的“红上衣”“红唇”加以点缀,使红色更加炫目、刺眼,这种红与蓝相互融合的用法,更加加深了冲突的氛围。

《阿飞正传》(1990)写的是旭仔与几个女人之间牵不长扯不断的感情纠葛。当旭仔从养母处得知自己本是西班牙和菲律宾贵族血统生身父母的私生子,便前往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寻找生母,生母却拒不承认他是自己的儿子。对母亲的寻找就是对亲情对生命的寻找。而生母对他的拒绝注定了他是都市永远的被放逐者。果然在绝望后的浪迹生涯中,他抢假护照杀人而遭菲律宾黑社会刺杀。在这部电影中,色彩语言运用得也很独到。摄影师杜可风明确说明:“拍六十年代的电影,自然免不了怀旧气氛,但是我们不会采取那种黑白色再加上黄色调调的传统做法。”6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面对着政治动荡、经济腾飞、文化断层的境地,他们与长辈的鸿沟越拉越远,矛盾愈演愈烈。所以王家卫根据那一年代的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环境,采用了以绿色为主要视觉风格,同时还将陈设、道具以及服装的色彩都往这个色调上靠。通过这种做法,观众明显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人缺乏热情、无精打采的情感世界。

《东邪西毒》(1994)讲述的是“东邪”与“西毒”与一个女子的半生缘。“西毒”在长兄结婚那天黯然离家到沙漠隐居,因为其嫂乃是他因过于自尊矜持而失去的心上人。碰巧的是他的好友“东邪”黄药师也爱上了他的嫂子。后来得知嫂嫂病逝后,他以一把大火烧掉了小店,重返故乡白驼山。影片不再着重传统武侠片惯有的江湖仇杀、飞天遁地的武打招式,而重在对感情的剖析。同时打破传统电影剧情逻辑的起承转合,用旁白、独白、对白等手段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整部影片以沙漠为背景,给观众一种苍凉的感觉。

《春光乍泄》(1997)是描写一对同性恋人的电影。这部影片的主题在当时比较敏感,王家卫在片头、片尾都将字幕打在全屏的血红底板上,让人看了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非常触目惊心。其实,红色一直是这部影片的主导色彩,其中还加入了黑、白、蓝等颜色,以此构成整部影片的基本色调。这四种颜色有机融合在一起,承担起导演在影像层面上所赋予影片主题的任务。《春光乍泄》的前半部用了黑白色,后半部用了彩色,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王家卫想用这两种色彩的对比来凸显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使整个故事更加流畅。

二、王家卫电影特点

纵观王家卫导演的所有电影,可以发现他的电影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首先,在主题的设置上,王家卫的电影表达的是现代人彻骨的孤独和现代城市的荒原感。具体表现为人物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的缺失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漂泊感,一个个孤独的游魂在都市阴暗的角落里,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为打发孤独,打遍所有能找到的电话号码,为打发寂寞,逼迫自己爱上打烊后第一个来到快餐店的女人,因为无人交流,只有对着物件倾诉(《重庆森林》)。王家卫的电影表现了世界的瞬间倏忽性。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人,皮影戏般地在镜头中滑过。“什么东西都会过期”,像《重庆森中》中的“凤梨罐头”。没有天长地久,刚才还如胶似漆,转眼却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等再见时,只有相视一笑。爱的错失,爱的迷茫,爱的孤独。看完王家卫的电影,总感到有种透心凉,好像世界的末日就要来临。

第二,王家卫电影试图借鉴各种电影类型的特征,将它们纳入自己的创作体系。《旺角卡门》模仿黑帮片,《阿飞正传》模仿飞仔片,《东邪西毒》模仿武侠片,《重庆森林》模仿警匪片,《堕落天使》类似杀手片,《春光乍泄》和《花样年华》模仿情爱片,但稍往里窥视,它们又都不是正宗的黑帮片、武侠片、警匪片或情爱片。仅以《旺角卡门》为例,影片舍弃了传统江湖片将人物英雄化的倾向,以阿华、“苍蝇”杀身不成仁的行为,显示出人生的卑微、无助和冷酷。王家卫在仿制各种电影类型的同时却在改装和瓦解各种类型,他不过是在借类型电影的商业化外衣来表达现代主义的主题。因此,评论者说,王家卫电影与徐克、吴宇森和林岭东等人的动作奇观及其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气质背道而驰,也与许鞍华、关锦鹏电影中美丽的伤感和缜密的阴柔判然有别,更与张之亮、陈果等人的朴素平实和脉脉温情迥然有异。

第三,在形式上,王家卫电影往往以嗜杂、逼仄而又变形的空间展示,跳动不居的时空转换,镜头的无逻辑组合,展示非理性意识活动画面的意识流,冷的蓝色基调,挥之不去的人物独自和暧昧颓废的虚无主义情调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如《堕落天使》在蓝色基调的画面中,以超广角摄影将男女主人公压缩在一个没有深度的空间,仅仅剩下大量的以98ram镜头拍摄的颤动、变形和扭曲的影像,既表现现代社会咫尺天涯的人际关系,又喻示着世界的荒诞和人与物之间的冰冷与敌意。

总之,王家卫电影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纯属感官、纯属符号、纯属个人的华丽而颓废的空间。

三、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以《东邪西毒》为例

正如斯坦利考夫曼所说的,色彩应该成为剧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于王家卫而言,色彩艺术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电影里,色彩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还与人物性格、心理、命运等紧密联系,具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作用。王家卫自己本人也说过,色彩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还原,而且还是一种自觉的审美选择。色彩艺术不仅是视觉造型,还是情绪氛围;不仅是色调,还是情调。在王家卫电影里,色彩几乎成了某个特定人物的象征和环境的象征。这一点,在《东邪西毒》中表现得尤为精彩。

《东邪西毒》算是另类武侠片,影片的美术风格天马行空,表现了一种对电影空间的思索——这是这部影片最有特色的地方,即是说电影是否能抽离故事本身而仅仅为了表达某种意念而存在。所以这个片子有很多观众认为看完不知道要讲些什么,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故事。其实严格说,这个电影根本没有故事。《东邪西毒》没有确定的时间地点,可以发生在有华人的任何朝代、任何有沙漠的地方。西毒的故乡白驼山和东邪的隐所桃花岛,都只是作为抽象的表意符号出现在电影里。然而,影片整体的美术风格诡谲华美,虚幻艳丽,与音乐风格相得益彰,成就了影片华丽却不耽溺、雅致却不单调、繁复却不流俗的视觉基调。

可以说,《东邪西毒》中对比度极强的夸张色彩足以使观众放大几倍瞳孔。故事走向、人物关系变化都处在一个虚幻空间,与王家卫以往影片中香港都市的浮靡躁动的感觉大不一样,几乎没有人间烟火气。这样设置场景的文化心理原因,大约与人们常说的香港文化特性有关,具有与生俱来的无根感,没有历史感、归属感。置身荒漠,已经没有热烈期望探求太多东西。所以最后,欧阳锋终于看着茅屋毁灭在熊熊大火中,起身回白驼山颐养天年。

《东邪西毒》里面的场景分为开放和封闭两种,穿插出现,调剂气氛,表达情绪。场景与人物性格有紧密关联。最重要的开放场景就是欧阳锋终日面对的沙漠。沙漠随一天阳光的角度变换色彩和照度,有不同的明暗、虚实层次。而嫂子寄托对欧阳锋思念的男孩,出现的方式也是面对无边大海。

在《东邪西毒》里,每个人物都独具特色。西毒欧阳锋开头亮相即“用构图形式的本身暗示内容表现的含义”,不规则构图表明他心态的失衡、不平,他的衣饰黑白相间,以后都是玄色与白色呼应,整体基调看起来凝重而单纯,暗示一种矛盾性格,既有真诚又有阴冷的一面。欧阳锋自命放浪不羁,无所约束,适合在沙漠环境里生长。影片中的沙漠并非光秃秃,晕黄光调里,有山,有几棵树,在独孤求败练剑的水边,大量的俯拍镜头里,水中绿色树影斑驳,水边白色衣袂飘飞,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东邪黄药师的基调以黄色为主,黄色在东方传统色彩观里是尊贵的,代表最高智慧和文明,与沙漠色彩很有亲和力。慕容燕出现时,衣服以白色和中性色为主,造型化妆都凸显男性阳刚特征;慕容嫣的服装则有嫣红、靛紫、豆绿、淡蓝等鲜艳色彩,质感也柔软轻盈,突出女性温婉妩媚。西毒的嫂子出现之处多为红色调,身着红衣,手拈红花,红唇鲜艳,但是有种青春逝去的凄美感。所有这些场景布置,人物形象设置都是通过色彩来得到体现。毋庸置疑,色彩在王家卫电影中已成了不可或缺的因素。

四、结 语

王家卫的电影是另类而个性的,他在色彩运用上也违背了“百分之百天然色彩”这一传统电影美学原则。然而,正是他的独树一帜成就了我们的长久难忘。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具有主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而这种独出心裁的色彩运用已然成为王家卫电影的独特符号!

[参考文献]

[1]翁强.城市和一个并不存在的记忆——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解读[J].福建艺术, 2011(01).

[2]廖艳君,欧阳璐.在传统与颠覆中呈现审美张力——女性主义与王家卫电影女性形象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02).

[3]曹荣荣.王家卫电影中的爱情、时空、诗意[J].艺术广角, 2010(01).

[4]徐亚先,李紫琼,包文泉.王家卫的电影叙事美学[J].新闻爱好者, 2011(14).

[5]崔慧晶,于澎.《重庆森林》中王家卫电影音乐的使用[J].名作欣赏, 2011(15).

[6]张大海.王家卫电影译名略窥[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0(02).

[作者简介]牛峰(1976— ),女,河南新乡人,硕士,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上一篇:画家笔下的天堂岛屿 下一篇: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翻译中的意象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