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查拳 第2期

时间:2022-07-11 09:39:56

冠县查拳来自于一个爱国者的传说,体现的是一种爱国情怀和精神,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所以,一直以来被世人所重视,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一个闻名于世的优秀拳种。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历程,冠县查拳被社会潮流推到了历史的边缘。

中国武术,现在人们习惯称之为中国功夫,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拳,作为功夫的一个重要门类,历来参与者众,流传最为广泛。而查拳是拳类中的重要一支。查拳发源地是山东省冠县,流行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山西,后遍及海内外。

查拳的历史起源

根据查拳谱上的记载,查拳起源于唐朝。据传说,唐代一支东征军途经冠县张一庄,青年将领滑宗歧负伤滞留该地。在当地群众的精心照料下,他恢复了健康。留住期间,他发现村里人酷爱习武,就把自己的武艺传授给当地村民作为报答。后因学武的人太多,因他一人之力教授不过来,就把旅居长安的师兄查密尔请来一同施教。

关于查拳的起源,说法不一。比较流行的说法还有,在明朝末年,倭寇经常侵扰中国东南沿海,明帝命戚继光为抗倭大将,并诏书天下,聚兵东征,抗倭保国。新疆回族查密尔(尚义),出于爱国,应征东来抗倭。但是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多变,长途跋涉中,经鲁西染病。后经当地回族人民的精心照料,逐渐康复。为报答关照之情,查尚义将自己武艺悉心传授给回族乡亲。他逝世后,人们便把他传授的武艺命名为查拳,以此纪念。而滑拳乃是他的师弟滑宗歧所传,故有“查滑不分”之说。

还有更进一步的说法:查拳起源于山东冠县张尹庄(又名一里庄),由回族人查尚义(查密尔)、滑宗岐、武殿璋等人创编。然而,朝代又说成了明朝,那时西域回民查尚义为抗击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应征到内地,行至山东冠县因病疗养,当地百姓对这位爱国义士爱戴尊敬,精心护理。查氏有一身武艺,病愈后为感激当地百姓的恩情,遂将周身武艺留传给冠县一带的人们。

不管是怎样的说法,冠县查拳来自于一个爱国者的传说,体现的是人们的一种爱国情怀和精神,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所以,一直以来被世人所重视,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一个闻名于世的优秀拳种。

查拳的发展历程

查拳是很讲究习武者道德品行的,要求“学拳先明理,习艺先尚德”。在查拳的发展历史上,早期应推清朝雍正时的“飞腿”沙亮。在《冠县志》中记载“沙亮,字智公,雍正五年武进士改侍卫,授巡捕营守备,历升陕西延绥镇标左营游击,乾隆十三年征大金川力战阵之……”马永贞也是查拳的传人。据记载,马永贞是临清人,自幼跟随龙飞云习武,曾受袁长清指点,精谙潭腿、查拳等功夫。

《清稗类钞・技勇类・拳用大架子小架子二派》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光绪朝,马永贞以大力著名于沪。一天,有卖艺力士约武伶十余人与之决斗,皆辟易而退。”在北京地区早有查拳流传,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号称“大枪刘”的刘昆,回族,字世安,原籍临清人,生于1868年,卒于1965年。享年97岁,其父为清朝北守备。真正比较广泛系统地流传北京的查拳应是常振芳,1956年应国家体委邀请到北京传艺。

著名武术家常振芳(1898-1979),自幼酷爱武术,苦练不辍,深得张其维老师的器重。所以,青少年时就以武艺超群而闻名,成为张氏查拳门下的佼佼者。常老师一生致力于武术教学研究,造诣深透,使查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风格特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丰富。1937年日寇制造“卢沟桥事变”,亿万民众一致要求抗日,在国难当头之际,他毅然加入了抗日大刀队并任队长,杀得日寇魂丧胆破。解放后常先生做了大量有关查拳的材料挖掘整理工作。

李凤林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练习查拳,至今已有30余年了。“1978年前后,查拳最热。当时拳场很多,人们练拳的热情也高。孩子无论年龄大小都入场练拳,有时场子人满了,一些孩子就到街上去练。”

“那时练拳都是自发的,大多不缴学费,也不行拜师礼,由于参与者众多,普及程度比较高。”李凤林说。

王秀芬今年42岁,是冠县体育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冠县惟一专职从事查拳教学的人。她师从张子英老师,9岁开始学习查拳。“晚上在场子里挂一盏灯,师兄弟们在一起练拳感觉很兴奋。一到夏天,中午也有很多人练拳。”

张海敏也认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冠县查拳的繁荣时期,不少外国武术爱好者慕名来冠县学习查拳。

冠县西街清真寺阿訇张士凯从1999年开始学习查拳,其父亲是一位老拳师。他认为,冠县查拳的鼎盛时期应该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七八十年代是复兴时期。

“那个时期出现了,张其维、张凤岭、张英振、张英健、张锡太、李超群等一大批查拳大师,拳场也很多,影响比较大。”张士凯说。

清代雍正年间的回民沙亮是查拳的代表人物,他将查拳推向了一个巅峰,此后传承不断,在长江两岸逐步流传。

查拳的套路特点

历经数百年的实践和演变,查拳形成了现今的冠县的“张式”查拳,冠县的“杨式”查拳,此外,还有河北省任城的“李式”查拳,三大流派。三派的套路内容不同,练法也各有其妙,但其拳理相同,要求也大体一致。

传统较高级套路有十路,又因在第一、二路中又各有一正一副两路,为十二路,后副拳又发展为十路,即正拳十路、副拳十路。通俗叫法是:一趟拳、二趟拳、三趟拳等等,也有按名称来区分。查拳重视弹腿,拳套共分10路,每路有30~60个动作。第1、2路又各有副拳一套,正,副套路又有一刚一柔的技术要求。10路查拳的名称是1路母子、2路行手,3路飞脚、4路升平、5路关东、6路埋伏、7路梅花、8路连环、9路龙摆尾、10路串拳。

查拳的基础功有炮拳、滑拳、洪拳、腿拳。查拳还分长短单(双)练器械以及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构成查拳体系基本动作和方法的有步型、步法、手型、腿法、平衡、跳跃旋转、击、刺、劈、砍等。

查拳在鲁南一带也很盛行,叫黑虎查拳。拳法以一百单八掌著称,是清末民初鲁南萧羲之先生创编的。他是一个武术家,他的拳法讲究臂坚腰实、击打猛烈,长拳中的手、眼、身、法、步,动、静、起、落、站等招式配合紧密、布满全场。特点是步法清晰、以快制胜,以快为先,讲究以快打慢,慢打迟,拳打人不知,出手如闪电,回手如烧灼。黑虎查拳很重视腿法与步法,有“手是两肩门,全凭脚打人,宁挨两拳,不挨一腿”之说。技击中以腿为主,拳为次。其手法中的冲、摆、劈、撩、顶、撞、靠与腿法的弹、扫、截、跺、摆、蹬、挂结合使用。手引脚踢,脚弹手击、上下合一、虚实连环,以脚取胜,劲力是技击之本。

黑虎查拳套路结构严谨,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敏捷,劲路顺达,刚柔上济,手腿相随,神形兼备,可谓风格鲜明。

黑虎查拳在动作组合与衔接上,要

求大动作与小动作互鉴、高动作与低动作相同,开合起伏贯穿套路之中,使之整体连贯,天衣无缝,显示出其舒展、圆滑、大方的气度,给人一种协调美的享受。黑虎查拳动作以快领先,并能巧妙地与慢、顿、停、翻、闪、跌、仆结合一致,体现出动静与虚实的对立统一,极富阴阳转换互为根的哲理。黑虎查拳劲从腰发,贯于腿臂,行于手足,自然流畅;挺胸收腹,拧腰顺肩,动作顺达,意随着行,力随意发,无僵滞,不呆板。忌拙力,节奏明快;窜腾跳跃轻巧、灵活。拳谚曰:“起如鸽、落如猫、砸拳如爆竹、击响如巨雷”。演练布满全场,迂回、穿插在四正、四隅。黑虎查拳摔法系快摔法,沾衣即跌。如:大别子、倒口袋、古树盘根、臂靠摔、摇出摔、背胯摔、抹面摔等。技击中的拿法、分肋、错骨、点穴、反关节是黑虎查拳的绝技。萧羲之先生把黑虎查拳的技击方法总结为10个字:缩、小、软、巧、错、速,硬、脆、滑、绵。

作为武术品类的查拳是一个表现力很强的行当,其专业性和严谨性不可能被太多的人所掌握,中国第一位武术教授张文广是查拳传人,也是张式查拳宗师。他对查拳的贡献极大,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到冠县参加查拳的挖掘整理工作。现在关注查拳传承的人们都是在推崇张老先生的成果。作为一种日渐被大众所忽略的优秀传统武术项目,任何推介工作都是有益的。

查拳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它以站桩抓把开始、弹腿入门、套路求法、散打求真。查拳的风格特点是姿势舒展挺拔,发力迅猛,动静有致,刚柔兼备,步法灵活多变,结构严谨,剽悍矫捷的形态,是较为系统的拳种。以求艺度形的技艺特色引导习武者逐渐进入刻意求真的练功境地。以提倡“习艺尚德,学拳明理,艺德并举”,开拓思维,启发悟性的查拳思想和独特的风格,潇洒的姿态,深受习武者的青睐。

查拳日渐式微

查拳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来,随着习武之风的不断形成,作为中华文化一个项目内容的查拳,越来越被习武者们所选学,冠县作为查拳的发祥地,查拳也成了这里的一块金字招牌,在地方大力推广的情况下,练习查拳的市民越来越多。该县正在推行查拳进小学的计划,一些套路已经制作成光碟,发到小学中去,成为全国较早推广中小学武术操的县,有关人员开始编写查拳操。康振标和王秀芬是极力推广者,他们都在想方设法推广查拳。现在已经推出培训教练、训练苗子、推广套路的方略,县里将体彩基金用于查拳的传播、传承和产业发展。

查拳推广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冠县的威名也传播到世界。在第九届“武德杯”香港国际武术节上,冠县查拳代表队摘得25枚奖牌,其中金牌15枚。其中,张美玉、张沛玉姐弟俩在查拳、朴刀项目中每人摘得2枚金牌,张沛玉年仅5岁。王秀芬作为新一代查拳传人,连续参加了三届香港武术节,在历次大赛中,她获得金牌15枚,威名传遍国际武术界。去年,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武术爱好者不远万里专门来找王秀芬学习查拳。2008年,冠县的武术选手李冉以扎实的表演功底被央视二套“非常6+1”栏目选中,制作了一期介绍李冉练武及生活的专题节目。

但是,过去的辉煌无法掩饰现在的败落。李凤林甚至用“破烂不堪”形容冠县查拳的现状。张士凯则说,冠县查拳的传承存在危机。王秀芬也认为,冠县查拳发展不尽如人意。

拳师们的担忧源于现在的人们对查拳的认知程度很低。不少年轻人不知道查拳,更不知道查拳发源于冠县。“我所认识的朋友没有一个练拳的,它好像离我们很遥远。”28岁的南街青年李宏振说。

“即使有一些孩子跟我练过,一旦升上初中就中断了。如果说有人坚持练下来,也是出于升学等方面的考虑。”李凤林说,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后在他的强迫下练过拳,但时断时续。练拳太枯燥了,不如电脑有吸引力。张士凯说:“我们从内心愿意将查拳传授给下一代,但根本没有人愿意学。现在也没有练拳的氛围了,很多孩子在闲暇时都进网吧了。”

目前,王秀芬在冠县两所小学开办了查拳培训班。“没有专职场地,只好在学校的操场上练拳。”

谈到查拳的式微,张海敏说,在查拳比较繁荣的年代,民间的娱乐生活比较匮乏,人们到场子里练拳不仅是为了强身壮体,也是一种精神需求。“如今,人们有了很多休闲娱乐方式,而且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抹杀了练拳的兴致。”

“另外,比赛体制也是造成查拳走下坡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体育运动员以取得竞技成绩为目标,以谋取个人更好的发展空间。而竞赛采用的是规定套路,考察运动员的动作难度等,这样,运动员就忽视了查拳等传统项目的练习。”张海敏说。

“查拳是一辈辈传下来的东西,谁带走谁有罪啊!”李凤林说,为了将查拳更好地传承下去,他注册了冠县查拳协会。当时,在冠县体育局的帮助下,他与全国各地查拳名家取得联系,让他们担任协会理事。

“但这个协会的运作仅此而已,制约因素是经费和体制等问题。”张海敏说。

冠县查拳走过了千百年的风雨历程,而今社会潮流将它推到历史的边缘。不过,张海敏表示:“我们对查拳的推广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崇高的事业心。”

上一篇:芦荟的特殊功能及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下一篇:父亲的饴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