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乐:人的感觉之外另有存在

时间:2022-07-11 09:15:11

他对世界的理解:“这个世界从来没有按我的理解来发生,这个世界是按它自己的步调在运作的。”

前不久在北京公社看王光乐的个展,看到的第一眼就猛地愣了一下,原本以为展出的会是他架上作品的新拓展,但这一件无论从形式还是体积来说都让人出乎意料了。王光乐说我的这“出乎意料”是他预设的结果,因为这件作品就是为展览而做的,和他在工作室所做的那些没有预期展览的绘画作品不同。

我好奇的是,画画如同矛盾的修行――与生命痕迹密切相关而又以特有方式覆盖情感的王光乐,会怎样看待人“最大的问题”。

他说:“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终极问题,思索和不思索都不知道它指向何方。区别在于持续思考这个问题会体验到时间,进而体认生命的偶然。知道生命的偶然实质是解决现实纠结的良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现实落脚点,这个基础的偶然和具体性成了不同的视角,我也深陷其中。那么如何让这个身位发出的视线摆脱狭隘?如果生存结构中的信仰元素回到我们的语境中来,应该是个答案,它可以抬高我们的视角,而信仰确实需要身体力行去体验。”

王光乐喜欢的作者、导演有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塔可夫斯基……因为他们的作品中有一些东西切合了他对世界的理解:“这个世界从来没有按我的理解来发生,这个世界是按它自己的步调在运作的。”

至今为止,王光乐做了3个个展,差不多每两年一次。在他看来,办展节奏非常影响创作,过于频繁的展览对艺术生命不利。他对今年的个展是满意的,但同时认为该个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会转变为经验,有助于解决下一个个展的部分问题。目前他已经确定年底在台湾会有一个个展。现在他一直按部就班地工作,积累了三个系列的作品,齐头并进。有意思的是王光乐说:“我也在看它们会变成什么德行。有一些新的经验是,当一个作品演变成一个系列后它自身就会有自己的生长规律,作者也没法去控制。”

Q&A

Q:提起长沙你会想到什么?

A:我会想到这些事情:我的前姐夫,他是长沙人;发生在我身上的两次群殴事件,一次是在长沙,一次是在北京,由一个长沙人引起;小炒肉,我最爱的湘菜;湖南卫视;橘子洲头――就这些。

Q:前两届“艺术长沙”你关注过吗?

A:上一届的艺术长沙“包机赶场”很赚眼球,我没去现场,不太清楚展览本身。

Q:你觉得“艺术长沙”跟其他活动有什么不同?

A:艺术长沙有两个地方有意思,表现在它的制度上:一是它两年办一次,却不叫“双年展”;一是主办方也是执行方,搭建很多展览条件,执行很多事项的操办,而专家在后指导,这区别于一般的双年展,和官方展览的模式正相反,很有湖南特色。

Q:你的作品是怎么跟展览主题“解离”融合的?

A:这个主题是策展人看完艺术家的作品后归结出来的,而不是命题作业。我是从你这听到“解离”这个主题,我想这应和了整个社会的重新分化,暗示着个人化成了趋势。在艺术上,占主流的社会化叙事也在分化,过去的对整体艺术现象的描述已经没有办法来总结今天的艺术现象。“解离”试图来描述这样的新特征,也暗示参展的十几位艺术家之间的张力关系,无疑这是准确的。

Q:是谁推荐你参展的?

A:最初并没有名单上的年轻艺术家,找到我的是张晓刚,他所在的展场巨大无比,他刚刚结束两个个展,对此,他希望自己的展场部分能有一个新鲜度,他觉得加进我们几个年青艺术家产生的组合会更有意思一点。今年的“艺术长沙”每个参展者都是以个展的方式来呈现的。

Q:你的展览丛书的作者是由朋友还是主办方推荐的?

A:我的合作者是何桂彦,是由活动方指定的。恰好我和他很熟,参加过他策划测展览,他之前也有过我的作品的评述。此次我们为这本书做了一个访谈,以此为基础,他会写一篇专论。

Q:介绍下你的参展作品情况。

A:我定下来的是10件作品,是我新近的《寿漆》系列。统一尺寸146x146cm,比过往的作品大一号,还是很厚的画框,把画框侧面作为画面的一个重要部分。作品名称沿用过去的方式命名,就是以每件作品结束的日期为题。

上一篇:马秋莎:在“找到”与“割断”的瞬间 下一篇:陈蔚:全然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