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11 06:34:31

田东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基础是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工业提供的设施装备、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及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农业[1-3]。目前,现代农业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现将田东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田东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

1.1推进田东县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重要手段。农业的推进需要现代经营形式,农业的装备需要现代物质条件,农业的引领需要现展理念,农业的改造需要现代科学技术,农业的提升需要现代产业体系,农业的发展需要培养新型农民,以最大可能地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竞争力,从而实现农民长期稳定增收的目的。推进田东县现代农业建设不仅使农民从农产品的数量和效益上增加收入,还能够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收入。

1.2推进田东县现代农业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推进现代农业,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和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城乡和工农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3推进田东县现代农业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传统农业增产增效的主要途径是靠大量的投入,包括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等劳动力的增加以及耕地面积的扩大,该种主要依靠增加农业要素投入来达到增产增效的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增产幅度小,增效不明显,投入产出率低,土壤肥力下降,并且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4-5]。实践证明,该种方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加速推进。根据田东县人均耕地少、土地使用以家庭经营为主和农业资本积累薄弱等实际情况,采用新的科学技术,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实现精耕细作的集约经营方式,走劳动、资金、技术和管理集约相结合的道路,促进农业实现较高的投入产出率,节约资源,节省能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益,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2存在的问题

2.1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农业市场风险增大

自我国农村改革实行以来,困扰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业稳定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且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该问题日益突出。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产品短缺的时代已基本结束,进入了总量基本平衡的新阶段。步入21世纪后,粮食生产面积的下降局面曾一度出现,但经过政府的扶持,最近几年粮食生产连续增产;水产品、畜产品、水果及蔬菜等增长的速度均较快。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对食品消费的需求虽然也在增加,但速度已明显有所下降,尤其对于城镇居民,其在食品方面的需求已基本稳定。由此可知,我国生产的农产品总量过剩,且该情况呈加剧发生的态势。而与此相应的,农业市场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2.2人多地少,农户家庭经营土地规模小

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基础性约束就是农业就业所占的比重过高,农户进行土地经营的规模过小。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930 m2,广西自治区是860 m2,田东县为730 m2,田东县比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低200 m2,比广西自治区人均耕地面积低130 m2,且农田的结构较为零散。据有关的资料统计,农民人均土地规模韩国是我国的3.5倍,日本是我国的7倍[6-7]。其结果导致农产品的单产虽然已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劳动生产率要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该种反差是我国小农经济最显著的特点,直接造成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卷化,对农民的增收产生严重影响,促使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与整个社会收入相比明显偏慢。

2.3农民文化与科技素质较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不少农民只会盲目种田,不会科学地种田及操作配方施肥,盲目地对农药、化肥及各种添加剂等进行过量使用。

2.4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薄弱,装备条件落后

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率不高,不能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目前,田东县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差,现行的农业现代化与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相距甚远,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强,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塘堰、渠道、水库淤积,抗旱能力弱;二是水利及排灌设施老化,对洪水的抵御能力较差;三是农业生产装备水平低。

3发展对策

3.1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前提是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8]。应按优质、高产、生态、高效、安全的要求,促进主要农产品集中到优势产业带和产区。发展畜产品及粮深加工,以促使畜牧业及粮食综合效益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以期培育出“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的产业优势,加快农产品加工业、水产业及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发展。

3.2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加强对农田水利的建设,搞好土地整理工作,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同时,对农产品贮运、加工、流通各流程及农业综合配套设施进行建设[9]。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种养业良种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等。针对农业灌溉设施的带病运行、老化失修、配套程度低,农村水、电、路及土地板结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加大资金及技术投入,进一步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3.3构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不断对农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进行创新,进一步完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及普通教育相衔接的农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积极选择远程教育的方式对农业人才进行培训,完善农业人才教育的终身制度。对农业人才选拔任用的机制进行创新,完善选人用人制度,以促进各类优秀人才施展才能。对农业人才保障机制和激励进行创新,遵循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规律,制订出科学的人才激励政策,进而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促进人才的成长进步。

3.4完善农产品补贴制度

现在已经实行的粮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等,对于促进农产品生产具有直接的重要作用,应当保持稳定并且不断地完善[10]。

3.5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业发展机制

通过有力政策措施的实施,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引导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进入,充分发挥出龙头企业推广科技、引领市场、促进增收、带动农户等作用。对税收、财政及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进行有效完善,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促使其发展壮大,进而促进企业带动农业现代化能力的提高。建立起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并积极进行完善,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等方式,促进农户与龙头企业相对稳定购销关系的形成[11]。

3.6推进科技兴农

针对农产品质量不高、进入市场难、附加值低的问题,以科技推广应用为着力点,着力促进农业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的形成。一是通过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融入科技。二是制定适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特点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标准,积极抓好实施。三是在科技应用中对农民的主体作用进行充分地发挥,培训科技当家人、明白人,促使农民科技素质的有效提高。

4参考文献

[1] 马怀礼,王小丽,迟宏伟,等.皖北地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58-20161.

[2] 姚於康.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7):178-181.

[3] 徐琳,张雯.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以辽宁省五龙背镇的调查研究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86-17687.

[4] 刘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4):74-77.

[5] 张宝珍,陆祥林,章柏青.句容市现代农业现状及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391.

[6] 田建民,李昊.对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2005(1):5-8.

[7] 王伯祥.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解决好相关联的几个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1999(1):17-19.

[8] 黄小兰,黄桂兰,赵登宏.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举措[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10-11.

[9] 关勇.兴安盟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与方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4):102-103.

[10] 刘爱军,张臻,丁振强.试论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战略[J].江西农业学报,2008(6):119-121.

[11] 梁增灵.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种业导刊,2008(6):8-9.

上一篇:金华市农业产业现状及转型升级对策 下一篇:化学技术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现状与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