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痴”高玉堂

时间:2022-07-11 06:02:18

2009年6月19日,电闪雷鸣,狂风夹着暴雨……一时间,奉节县不少地方泥流成河、山体滑坡、道路垮塌……

“高玉堂,快到朱康路九公里处。”

朱康路九公里处,严重的山体滑坡导致5000立方米土石方冲上公路,道路被阻断。

高玉堂立即组织人员、调集机械,奔赴现场。

从中午12点,一直奋战到第二天下午4点,朱康路恢复通行。

“高玉堂,干得漂亮!”领导称赞,“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五个小时。”

这样漂亮的活,这些年高玉堂不知干了多少。

公路情结

高玉堂同公路有着剪不断的情结。

他出生于农村,父亲是个养路工。

在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每天上学都要走一条蜿蜒的山路。

“遇到暴雨,山路湿滑,平时40分钟的路程要走一个小时,甚至更久。”高玉堂记忆犹新。

一个下雨天,高玉堂和弟弟踩着泥泞的山路上学。七岁的弟弟一不留神,一个踉跄跌入山谷,造成大腿骨折。

对于这个“半工半农”的家庭来说,父亲要上班,母亲要务农,九岁的高玉堂根本无法独自带弟弟上学。

无奈之下,弟弟只好休学半年。

“山路真是讨厌,要是好走点,弟弟就不会休学了。”高玉堂愤愤不平,“我要把路修好。”

从此之后,高玉堂向父亲请教养路护路的手艺。

高玉堂也常常出现在去学校的路上,看见公路上有石块、路沟里有垃圾,他总要想办法除掉。因此,当地群众称他为“小义务护路员”。

1993年底,18岁的高玉堂高中毕业,他通过奉节县养路工招聘考试,成了正式的道班工人,被分配到海拔1600米的朱芋坝道班工作。

点子大王

“老乡,我们要为你们修路呢。”

“修路是好事。”

“现在公路要截弯取直,得征用你们家一部分地坝。”

“那不行!”说完,村民就关上大门,建设方吃了个“闭门羹”。

这是发生在修汾(合)葆(子山)路时的一幕。

“怎么办呢?”

“找高玉堂吧。”

接到任务的高玉堂心里明白:尽管修路是为百姓造福的好事,但征地问题却始终触动着老百姓的神经。

“老乡,路修好后,我们把你剩下的地坝加固、整平,再给你做几级台阶,台阶下水泥便道连接公路,你觉得怎样?”高玉堂一下就说到村民的心里去了。

“行,还是你懂我们啊!”村民有说有笑地同高玉堂签订了协议。

由于高玉堂“板眼”多,年仅20岁,他就当上了朱芋坝道班班长,是当时全县最年轻的道班班长。

当上班长后,高玉堂肩上的担子一下子就重了起来——那些年,道班生活条件差。

“好久都没有沾过荤腥了。”

一番思考后,高玉堂带领全班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开荒,种上蔬菜和果树,还养了猪。

几个月后,道班就做到了蔬菜自给,碗里的荤腥也多了。

好菜好饭下肚,道班的工人们干事的劲头更足了。不久,朱芋坝道班成了奉节县公路系统的先进集体。高玉堂因为工作出色,连续四年被评为先进个人。

技术能手

“高玉堂,你去吐祥、兴隆帮忙。”2006年7月,领导安排高玉堂去支援道路硬化工程。

这下难住了高玉堂。他原本是养路的,对水泥路建设一头雾水,分配给他的任务就是看材料。

“高玉堂,你去……”话没说完,技术员又改口说,“算了,你也不懂。”

说完,技术员又跑去忙前忙后了。被晾在一边的高玉堂,心里很不好受。

“我得争气。”高玉堂暗下决心。

此后,高玉堂不仅处处留心观察别人怎样干,还找来一些专业书看。慢慢地,高玉堂摸到了一些门道,一个工程下来,他居然可以独立当施工员了。

“那时抽去工地搞建设养护的几个养路工,数高玉堂进步最大。”奉节公路养护一段副段长刘巧凤赞许说。

这次事件后,高玉堂意识到自己得学些本事。

从此,下班后,高玉堂不再打牌,而是捧着书本看。

“高玉堂,你娃要考大学么?”有工友调侃他,他依然不为所动,继续看书。

凭着这股劲,2007年,高玉堂硬是通过了二级建造师考试,成为段上第一个考过此资质的养路工人。

“养路工当上了建造师,为我们争脸了。”段上的养路工人纷纷来道贺。

“只要不甘平庸,你们也可以。”高玉堂淡淡地说。

在他的带动下,全段先后有八位职工通过考试获取二级建造师资质,成为全市公路养护行业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09年,高玉堂又成功考取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

证书的含金量越来越高,高玉堂又琢磨起机械来。

“我们这代养路工比父辈们幸运多了,能接触到这么多专业的机械。”第一次见到大型筑路机械,高玉堂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然而,操作这些庞然大物并不简单。

经过勤学苦练,高玉堂终于能够熟练驾驭那些庞然大物,并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2009年11月,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首届“厦工杯”筑路机械操作手技能竞赛中,高玉堂位列全国第五名,并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

公路卫士

2008年的一天,公路养护一段接到一起投诉。

“我要投诉质量监督员高玉堂。”电话里,包工头怒气冲冲地说。

“高玉堂?”接到投诉,养护一段副段长郑鸿心里一惊,“他怎么了?”

“我投诉他,态度傲慢。”包工头愣了一会儿说。

“我得去工地核实一下。”在去工地的路上,郑鸿心神不宁。

到了工地,郑鸿找到包工头当面质询:“高玉堂做了什么事,你觉得不妥呢?”

“他就是态度不好……”包工头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说具体事情。

在郑鸿的追问下,对方无奈地道出了实情:“唉,这个高玉堂,一天到晚把路盯着,施工时厕所都不去一次,完全不‘配合’工作嘛。”

一番话让大家哭笑不得。

“你这样认真干嘛呀?做得再好又不是你自己家的。”事后,包工头对高玉堂说。

“为了良心上过得去。”高玉堂答道。包工头半天说不出话来。

简朴的一句话,却是高玉堂19年工作的真实写照。

2010年11月11日9点整,渝巴路两河口大桥受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影响发生险情。

“马上封闭大桥,进行断道抢险,修通临时车道。”奉节县政府当机立断。

“高玉堂,你去负责现场施工。”公路养护一段接受任务后,迅速启动应急抢险预案。

“保证完成任务!”高玉堂卷起铺盖就跑到了工地。

接下来的五天五夜,高玉堂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半步不离工地。

11月15日凌晨,两河口大桥顺利抢通。

“回去休息下吧。”工友劝高玉堂。

“我还得到养护站去看看。”高玉堂摆摆手,拖着疲惫的身体,向养护站走去。

上一篇:课程改革对高中体育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影响 下一篇: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