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改形式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11 05:23:58

新教改形式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又面临了新的挑战,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学习的方法、价值观等一系列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但是,这些目标几乎都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完成,那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个教育者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就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简要分析了新教改形式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供读者参考,以便高职数学教学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4-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课堂教学成为了每一个老师的追求。所谓有效教学,也就是老师在尊重教学活动规律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换取最大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二、创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都知道,科学合理的学习环境和教学场景对于学生来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于老师的教学效果也是一样的,鉴于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明确每一个情景的创设目的,以便在创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践出发,寻找最佳切入点,进而为学生创建出一个客观真实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理念和思维来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和思考。对于老师来讲,创设科学合理的学习情景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那么,只要是能够促使学生在思维上发生相应的冲突,造成他们在认知上的不平衡,就可以激发他们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所以说,只要是能够满足学生探索欲望需求的情景,都是科学合理的有效教学情景。与此同时,老师不但要加强研究情景教学的作用,而且还要在认知上进行全面发展,鉴于此,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中所引入的情景也有所不同,根据教学需要部分教学内容是可以直接导入新课的。

三、将老师的角色进行科学有效的转换,让他们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参与者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以传授数学理论知识为主,而学生只能被迫的接受这些理论知识,这种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模式相对来讲比较单一,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只是在课堂上进行制式的讲课,无法表现出他们的亲和力,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错觉,让学生不敢靠近。在新教改的大环境下,高中数学老师要从以往的角色中走出来,尽最大的努力走进学生学习活动中,甚至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参与者。对于高中数学老师来讲,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学习、个别学习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如此以来,不但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来讲,老师在其中扮演着引导的角色,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时,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并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思考,而不是单纯的抛出正确答案,如此以来,在老师科学有效的引导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老师要想改变曾经“高高在上”的形象,就必须要融入到学生中,并积极主动得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观察学生并积极主动的与学生交流沟通,如此以来,不但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度,以至于他们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不断完善数学教学方法,给予学生一定的数学“再创造”空间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会提前创造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然后将其直接告诉学生,如此以来,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其被迫的记住,根本无法感受到数学的“再创造”过程,鉴于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再创造”过程。老师要想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再创造”过程,就要从课堂教学开始,在开始阶段,老师可以将相应的数学现实和实例提供给学生,如此以来,学生就有了推理和实验的起点,在推理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再给予相应的证明,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结论进行分析,并从中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一套新的体系。对于再创造教学来讲,不仅仅局限在数学知识和性质方面,还可以对那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相应的再创造,例如,我们在学习棱柱概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讲解之前为学生展示一些棱柱的实物,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如此以来,学生在没有学习棱柱之前就了解了它的相关性质。接下来老师再鼓励学生从棱柱的一个性质推导其它的性质。如此以来,学生不但了解了棱柱的概念,而且还掌握了性质的推导方法,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科学有效的利用延时评价,以便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所谓延时评价,也就是在学生提出某种见解或做出某种行动之后,老师在短时间内不会给予相应评价,而是让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发展。由此可见,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样,在学生提出质疑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继续往下探索,而不是将答案直接抛给学生。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辩别对与错。如此以来,科学有效的保护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出学生的多项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肯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六、结束语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同理,不同的老师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每一位数学老师都要不断的总结和摸索,进而寻找出一种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家晶.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25):32-33.

[2]黄雨.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3):58.

[3]程新展.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六个着力点[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0(10):10-11.

上一篇:Ka频段卫星通信自适应抗雨衰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区域性产业集群、价值链与体育用品之间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