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宫斗没有正面角色

时间:2022-07-11 05:19:00

宫廷斗争的本质,是权力斗争,而且是关于最高权力的斗争。权力则很难被分享,最高权力尤其不可能被分享,因此,争夺权力的动机又往往演变成杀机。

康熙朝是清代最隆盛之时期,宫廷斗争也最激烈。为了传递或继承最高权力,父子兄弟之间,视同敌国,各人之行为,也充满鬼祟残忍的气息,史称“九子夺嫡”。

1676年,康熙就立二阿哥允为太子,谁知道30多年过去,康熙还不死,太子自己都快成老头了,仍不能即位,心急火燎,乃广结党羽,更经索额图等挑唆,有胁帝让位的阴谋。康熙是雄横之主,立即大肆抓捕太子党羽,并于1708年废掉允,且暂时不立新太子。

权力继承出现真空,诸皇子蠢蠢欲动,所谓“皇长子党”、“皇四子党”、“皇八子党”,彼此勾心斗角,互相倾轧,无有已时。这些人的手段极为极辣,明处争宠,暗中斗狠,以致人人自危。有皇子畏人暗害,每夜各门上锁,其侍卫也怕被杀,将窗楞都用板钉固死。康熙看了又是冒火,又是恐惧,没到一年就恢复了允的太子身份,冀图平息各党争斗。谁知再立太子,不但没有解散诸子之党,反而加深太子之党,图谋不轨,日甚一日。3年后,康熙不得不又废黜太子,且于去世前再未立任何一子。

其时,“皇八子党”势力最盛,以八阿哥允为核心,九阿哥允、十四阿哥允为羽翼,一直想干掉允。在后者被拘禁时,允甚至上奏说:“欲诛允,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暗示可以由他们找刺客去杀允,康熙居然也未加申斥,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皇四子党”核心人物是雍亲王,也就是后来的清世宗(雍正帝)。他主要依仗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其派系势力较“皇八子党”弱。但是雍亲王之为人,城府极深,喜怒不定,又摆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号称自己“不与人结仇,也不与人结党。”在太子初废之时,不但不落井下石,还为其说话,多次保奏,憨厚得像头功夫熊猫,连精明的康熙都被蒙过,褒奖其为“伟人”。

但就是这“伟人”,却扎扎实实地排兵布阵,步步为营,内结京师警卫头领隆科多,外交军中大鳄年羹尧,终于后来居上,一举登基。

世宗即位之初,没有清算“八皇子党”,反而封允为亲王。因他深知,自己的皇位争议太大,合法性尚未完全树立,根基尚未深扎,行事不能太过分。

雍正二年,皇位相对牢靠,世宗就开始酝酿变脸了,发上谕斥允素行狡诈,怀挟私心,“凡事欲激朕怒以治其罪,加朕以不令之名”。又说:“每事烦扰朕之心思,阻挠朕之政事,惑乱众心,专欲激朕杀人”。平心而论,雍正这些话,虽有些夸大和诛心,但也部分是事实。允及其党人,在雍正即位后也没闲着。

雍正三年十二月,世宗正式动手清算,拘禁允,革去亲王,严行禁锢;四年三月,废允、允为庶人。跟着又要两人改名字,允自己改名为阿其那,允为自己改的名字没通过,世宗给改名为塞思黑。八月,赛思黑死于保定,九月,阿其那死于监所,二人均非自然死亡,乃是世宗授意,李纨执行。世宗对屠弟一事,自称“不辩亦不受”。学者孟森忍不住嘲弄说:“夫不辩是否即受,论者可自得之。”

以今日眼光视之,依靠宫廷斗争完成的权力更替,全在暗室中进行,遵循的是相当原始的丛林法则,最狠者胜出。其根源在于,宫廷斗争者们所争夺的权力,乃是垄断性的、不可分割的,同时也是没有约束的,因此,斗争者基本没有中间道路和调和余地,“赢者全得,输者全失”。在宫廷斗争中失败的一方,只能失去一切,无论名誉还是尊严,甚至生命。

(转载自宋石男的博客)

上一篇:简·爱:用文字欺负生活 下一篇:吃左旋肉碱能够减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