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建筑物详勘阶段岩土勘察工作分析

时间:2022-07-11 03:43:54

一般建筑物详勘阶段岩土勘察工作分析

【摘 要】 本文系作者通过长期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经验,从一般建筑物详勘阶段勘察资料的收集、工作任务的布置、外业施工、内业整理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其它专业技术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办法。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勘察技术 取样 测试 探讨

岩土工程勘察与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结构设计的基础,所以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设计的质量好坏。勘察报告:勘察资料数据准确、结论可靠,符合工程及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目前整个市场已全面放开,显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也由此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令人担忧的是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行为。以下就出现一些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1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1.1 资料收集工作不充分

众所周知,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为建(构)筑物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而一些勘察单位在进场施工前,不认真收集拟建工程的基本资料:如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拟建筑物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从而无法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和工程的针对性。

1.2 勘察工作任务的布置不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要求

详勘规范对勘探点的布置有明确规定,而一些勘察单位勘探点布置比较随意。勘探点不沿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也不论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如何,就把孔距定在规范允许的上限;勘探深度不从基础底面算起,使一般性勘探孔不满足最小孔深的要求;桩基工程勘察的钻孔应控制的深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当建议的主要持力层中有软夹层(透镜体)厚度超过0.5m时不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从而造成地层划分的精度不够;取样钻孔和原位测试钻孔个数不符合规范要求;在勘察过程中已发现有天然地基与桩基两种基础方案的可能,仍按天然地基的要求确定钻孔孔深。

1.3 外业施工过程中的不符合《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 240:2008)行为

1.3.1 钻探操作

不按《工程地质钻探标准》中的明确规定进行操作,对要求鉴别地层和取样的钻孔,回次进尺过大,一般地层中超过2m,在巨厚的淤泥质土中甚至超过5m。在砂层和卵石层中钻进时,没有采用优质泥浆护壁,泥浆浓度也控制不好,虚土过多,造成原位测试无法正常进行,甚至出现塌孔埋钻。

1.3.2 取样和原位测试

在采取原状土试样时不按《工程地质钻探标准》的有关规定操作,对所取试样也没有及时贴标签、封蜡,不采取防震措施,不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试验,导致土样严重失水,致使土工试验指标严重失真;在标贯和动探试验时没有清除孔底残土就进行试验,在静探试验中不控制贯人速率,造成试验数据失准;砂性粉土野外定为粉砂;粉质粘土混砂野外定为粉砂;未采取原状样。主要持力层与下卧层的原状土样少于6件,原位测试数据少于6个,力学性质指标不满足统计要求。

1.3.3 地下水位量测

当勘察场地地层中同时有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时,没有进行分层量测水位,对承压水头不测,致使报告中无法明确地下水性质,只能提供混合型地下水位和水头。

1.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上述外业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导致室内外各项测试指标的统计不满足勘察规范的要求,指标统计的项目不全,难以分析和判断各项测试指标的离散程度和可靠性。(2)勘察报告中的地基评价与结论针对性不强,仅满足于提供基础设计参数,定性的评价多,而定量的评价少。(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对地基与基础方案,地基与基础设计参数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分析、探讨。

2 原因分析

(1)《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中对勘察费用的收取及业务的承揽有着明确规定。但由于现在很多建设单位不能充分理解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中的重要性,片面追求降低成本,追求进度,野外施工完,马上就要报告,报告质量难以保证。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勘察单位为了取得勘察任务,不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压价,并同意建设单位不合理的工期,为了追求效益,从而致使勘察工作任务布置不合理、外业施工粗糙,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很多勘察单位的现场作业不是由专业人员承担,这些人员又未进行过专业技术培训,其技术水平远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从而导致现场作业出现大量的不规范行为,还有少数技术人员不能自觉加强对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使勘察质量有所下降。

(3)一些勘察单位还停留在传统的“工程地质勘察”的管理模式上,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也不够完善,内部的检查、监督与校审制度贯彻不严。

3 结语

(1)工程实践证明: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的勘探技术相结合,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技术问题的最佳途径。(2)各种间接勘察手段所获取的资料应与传统的勘察方法(如钻探、原位测试、岩土试验等)、施工检测、施工监测成果进行对比、验证,建立相对应的经验关系,从而建立定量分析、判定标准,确保工程勘察质量。(3)各勘察单位应健全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对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真正体现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何福平.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与手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

[2]李泉.关于地质勘察技术的漫谈[J].商品混凝土,2012(11).

上一篇: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初探 下一篇: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