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7-11 02:53:20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摘 要】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7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7例予以解剖钢板,研究组37例予以锁定钢板,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锁定钢板;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

桡骨是位于人体前臂外侧、大拇指短一侧的骨骼,是前臂双骨之一,对人体前臂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由此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行为活动阻碍较大[1]。本研究分析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7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37例,男女比例19:18,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52.49±11.29)岁;对照组37例,男女比例20:17,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3.10±11.2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予以锁定钢板,选择掌侧入路或背侧入路行骨折复位,应用克氏针将骨折块临时固定,平整桡骨远端关节面并恢复其长度,选择适应LCP钢板与螺钉进行骨干固定,观察C臂机透视情况后逐层将伤口缝合。对照组患者予以解剖钢板,除将锁定钢板更换为解剖钢板,其他环节基本一致。两组术后均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的术后处理措施。

1.3疗效观察指标

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数与恢复程度为反向关系;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下尺桡关节脱位、腕管综合症、肌腱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应用标准差(x±s)完成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完成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比[n(%)]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8.11%明显比对照组的16.22%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病症,骨折发生在前臂桡骨远端处2-3cm内,骨折同时多伴随腕关节与下尺桡关节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前臂行为活动与生活质量。本研究资料选取74例患者骨折部位均位于桡骨远端2-3cm范围,经X片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多为暴力外伤与意外伤害至骨折,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临床对桡骨远端骨折的常见复位方法为钢板固定术,以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两种技术为主,其中解剖钢板在手术中可有效减少钢板折弯情况,整体手术速度较快,但实际应用对患者桡骨骨骼适应度不足,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较缓慢,并发症发生几率较大。

相关文献证实锁定钢板是在桡骨远端骨折中适应度较好的固定方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快,由此研究组采用锁定钢板方案,分析两种钢板方案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可以看出研究组治疗后未出现恢复效果较差患者,整体恢复程度较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原因可能为锁定钢板利用角稳定技术形成力学支架系统,对腕关节骨骼支撑效果较好,从而促进骨折端运血与愈合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可以看出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安全性更高。原因在于锁定钢板根据人体骨骼形状设计,手术中无需折弯,且钢板螺孔处有螺纹设计,可将螺丝固定于钢板,减少治疗后钢板脱出或移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从而提高治疗安全性。另外为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临床治疗中还需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配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措施,有效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舒适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患者腕关节恢复效果较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一飞,薛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01):64-65.

[2]梁柱德.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07):1408-1409.

[3]李小双,张畅,彭天星.探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164-465.

上一篇: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的改革与创新 下一篇:物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推进智慧城镇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