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段 第52期

时间:2022-07-11 01:01:45

这里说的“生死”,与人命无关,与单位无关,却与节目有关。这里说的“时段”与历史无关,与年度无关,甚至与每一天也无关,却与某一刻有关。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生活中,正是某些个“时段”成了人们选择做什么事情的单元格。5秒钟,决定了大部分人对一张报纸版面上的文章是否可以读下去,决定了对一台广播节目是否听下去。5分钟,决定了人们对一台访谈节目是否看下去。10分钟,决定了人们对一部电视剧是否可以看下去。20分钟,可以决定私家车主对交通广播提供的路况播报是否认可。由此,“生与死”在这里成了“有用或无用”。你办的报纸,你播的节目我能看下去,有用;反之就是无用。

12月25日晚北京市下班高峰期间,在20公里路程却开了3个小时的时段里,笔者充分享受到了无可奈何的“有用”和挥之不去的“无用”。李莉和杨洋两位让我们倍感亲切的主持,在电波中陪伴我们“一路唱堵”。间隔不到10分钟就播报路况的时速很及时。一路上,你可以听他俩笑聊起女人如何给男人加分,比如独自给女友买到对方中意、尺寸又合适的高筒皮靴能加高分。听他俩给我们选播的那首谭咏麟唱的,几乎听不懂词的粤语版老歌。听一位专家对校车掉进水沟淹死11个孩子新闻的评论……3个小时里,交通台的内容很热闹很丰富,就是没有一个人提到现在正是西方过的那个圣诞节的当晚。回家后上微博才被博友告知:“去年同样是圣诞节当日的下班高峰期间,比今年更拥堵!”

由此引申出我们对如何掌控“时段”的思考。在平日大部分时间里,交通台播路况的间隔是半个小时。按近日有关机构统计北京人上下班单程需要平均45分钟来估算,半小时才报一次路况是否属于迟来的信息。即便不是上下班时段,半个小时我们已经开了多少距离?相信无论是交通台还是司机心里都非常明白。

由此也引申出我们对“时段”中的内容形式与时段是否匹配的思考,为什么在10分钟里,有些电视剧大段的台词使你看不下去而换了频道?因为太无聊。可我们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听王刚、张铁林、张国立那三位一气唠叨十多分钟,仍然觉得有趣,因为台词和他们的传神表演的确有趣。为什么看某些抗战剧里杀鬼子如砍瓜切菜般热闹,你也没觉着剧情紧凑?因为戏假。可为什么在《黎明之前》里你看吴秀渡演的刘新杰那张脸,在镜头中动也不动地苦想了那么长时间,你也不觉得厌烦?因为你已经被剧情套进了角色开始的静默气氛间。为什么你在地铁中看到电视里歌手扬着脖子酣唱并不感兴趣,而看到电视里的魔术和动漫画面却定住了眼神?因为地铁里不是听音乐的环境,而有动感和神奇的短镜头才能解决车厢中他人和噪音对你的干扰。为什么你开车开到半夜,听春晓在《蓝调北京》里那独特的音色、语感和内容并不新奇的絮语式的播报,不仅没有一丝沉闷反而觉着很雅很甜?因为此时此刻,你的享受早已经接受了她的风格对“时段”的突破。

这里,“时段”的生死时限与其内容有了质变的转换。什么样的节目需要什么样的“时段”来吸引观众听众。观众希望在什么样的“时段”里得到什么样的服务很值得我们推敲。或许恰恰正是这些个分布在每一天中的不同的播出时段和每个时段播出的内容,关乎到广播电视节目能否真正获取受众信任,是脚踏实地服务百姓的关键。我们不仅要让观众看你一眼,还要再看你一眼。直到看下去时,你就会成功。

上一篇:“铁血”青年:17岁白手起家,年销400多万 下一篇:火,你去对了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