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象尽意,创写皇天后土之大美

时间:2022-07-11 12:21:14

徐卫国,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艺术创作院画家、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山水画创作院艺委会副主任。获奖作品有:

《穿越太行》获得第三届江南文化节――“大痴情缘”纪念黄公望全国山水画展“黄公望美术奖”(最高奖)(中国美协主办);《塬岭密雪图》获得首届“公望富春”中国山水画作品展“黄公望美术奖”(最高奖第一名)(中国美协主办);《水落真武道气生》获得“画说武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高原新绿》(与程晔合作)获得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生生不息陇上春》之二获得“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协、全国政协办公厅、民革中央)

徐卫国山水的笔调可称为“密体”写实山水,与写意的“疏体”山水相较,呈现出精工细腻的审美面貌。徐卫国所以选择“密体”一路走来,一是源于心仪已久的北派山水创始人荆、关及范宽、李成的笔法;二是他所面对的北方山水给他的真切感受;三是他不尚浮华、力求笃实的性格所致,这使他逐渐培养成扎实、稳健的画风。他告诉我,当他一次次走进黄土高原,一次次打动他的是那群峰峦绵延、万壑奔涌的气势,是那山石体面的奇异交错与组合,是那春来一片新绿、夏日一片草莽、秋天一片寒凉、冬季一片雪塬的景色,他无法“逸笔草草”、“粗服乱头”而“野战无序”,他觉得只有实实在在地描绘,在写实中参酌写意方能妙得对象的神韵气质,才能把自己的“意”通过“象”的依托表现出来。这是客观自然的需要,是出自主观情感的需要。

在他的山水画中,以精勾细染、密皴细点为主要画法,尤以强调书法笔意而又劲健有力的线条为骨,这使他的作品抱骨藏筋而别立宇宙,与当前“黄宾虹热”、“李可染热”的大同小异的流行画风拉开了距离,呈现了一己家数。其中堂奥是密里有情,密里有韵,密里点线交织,密里气象峥嵘。他的每幅作品所必需的笔墨元素都是齐备的,有线有面,有点有皴,有擦有染,有浓有淡,有燥有润,有疏有密,有虚有实,尤其是西法的光影、明暗、透视等了无痕迹地融进他的笔墨之中,使画面密而不塞、繁而不杂,层次有序,直呈大自然的本原世界,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立体感、质量感。他似乎不强调惊人之笔,也不特别强调逼人之势,却注重整体的和谐和由此生发出来的一个自然天成的审美空间。其空间意味,无一不是人情、人格、人性的化身,不仅使传统山水的笔墨语言在新的语境下焕出光彩,还富有情思,充溢着诗意。

读徐卫国的每幅作品,我总不免惊诧其行笔之沉、之苍、之雄,其运墨之清、之润、之厚,其造境之真、之趣、之深。那遒劲有力的笔线,那节制有度的墨色,那清逸淡雅的色彩,那流动的云烟汇聚成充满生气的山景,在互相对峙、纠缠、透叠、顾盼、呼应、衔接的气象中复归于平和、隽永、含蓄,于荒率自然中透露出宁静淡泊之势,并不断幻化出无数幽远灵妙、意趣盎然的艺术境界。

作为21世纪崛起的山水画家,徐卫国涉足山水画的时间并不长,他成熟的程度让人吃惊。不知是他导师程振国、张复兴的指导有方,还是他的天赋过人、用功至深,抑或是两者都有。这里有传承,也有创新,这里有真诚,也有才情,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对于山水画的探索,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看他的《峡江一路望春山》、《江山如此多娇》、《水秀秋山图》、《江山揽胜图》《春山胜景图》、《太行高秋》等横幅大作又是另一番景象。他的“象”已从黄土高原的北方山水,向更为广阔的地域拓展,他的“意”也在为祖国山河立传的宏大目标中展示如画江山的大景观、大气魄,并融进时代的精神。看他的《秋山观瀑图》、《泉居图》、《渔父图》、《秋水长亭外》、《青崖漱泉图》、《窗含半壁泉》、《夏山过雨图》等作品,能发现画家已由密体山水转向对疏体山水的追寻,多表现为南方山水,多以“我以我法写家山”,用笔刚柔相济、丰富多变,施墨浓淡相宜、浑厚华滋,无论是横向展开还是竖幅立起的画面,笔墨之率意恣肆、点画之松活灵动,几乎不在前人蹊径之中。虽笔墨放松,却自然内美,余味回甘。

在艺术中强调风格多元化的徐卫国,收获了自己的果实。他以黄土高原为母题的山水画作品,为他赢得了声誉,使他跻身于山水画坛而名满艺林。但他不是“从一而终”的固步自封者,他有更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理想。好在他尚年轻,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面对皇天后土的大美追求,去面对中国山水画的当代使命。我以为,中国山水画的前途就寄望于徐卫国这一代人的身上,寄望于他们的奋斗与拼搏之中。

上一篇:忠于品牌,保持好奇 下一篇:王迪:创业,从靠谱的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