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的研究

时间:2022-07-11 12:19:02

关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的研究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农村人口居多,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同时也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达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本文主要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提出新时期完善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战略;土地流转制度;现在分析;解决对策

一、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

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的客观存在要求农村应该拥有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依据农村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发展策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和经营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的改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的客观需要

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据科学合理的发展册落的引导和支持。农村作为我国落后地区,以政府为主体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短期不得改变。政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制定的主体单位,必须依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生活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策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 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分析

1.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有很高的要求。

2.农村经济逐渐转向多元化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3.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介绍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1】道路交通的不完善。道路交通是打开农村对外开放大门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道路交通的不完善,将会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流通,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即以信息为支撑的信息经济时代,水、电、通讯网络的不健全将会降低人们生活的质量,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渠道,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

【1】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落后将使农村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

【2】农业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没有形成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下。将无法使农村经济高速发展。

【3】农村市场不规范,令农村市场无法做到健全繁荣。

【4】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造成了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无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

【5】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将使经营管理及生产模式变得落后,科学含量降低,无法带动农村形成产地—市场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产品市场,使得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降低。

【6】农村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低,会导致外部资金无法进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无法引入,内部市场无法与外界市场相接合和经济形式和市场动态的掌控和了解,阻碍了农村资源开发、农村市场健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3.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加重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无法调动农民自主投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基层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基层管理力度下降,基层干部素质降低,社会基层腐败现象严重。

【3】农村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不健全,令大部分指令执行力度低,调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程度降低,无法取得较高的成就。

【4】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使得农民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引导,将造成农村劳动者素质低,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我国农村发展实施对策分析

1.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收人问题一直是国家进行农村经济建设的首要问题。虽然目前农民收入有所增长,国家也制定了很多对农民有利的政策法规。但城乡收入的差距依_然在扩大。因此,若想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首先解决农民负担沉重问题,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改革农村税费,实现农民负担规范化。坚决杜绝不合理收费;二是反腐倡廉.精简机构。减低乡村行政费用;三是公正执法,尊重农民的人格尊严,使农民充分行使民力。此外。还要改善农产品贸易中的不合理政策,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加快农村建设步伐。

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首先,农业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应以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为基础;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比较优势的产品为依据,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同时还要优化品种和品质,提高农产品质量.争取更广阔的市场:再次,要创新农业组织制度.以农业市场规模弥补生产规模的不足,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发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新技术。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3.建设并完善农村技术市场

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技术市场151。可与一些大专院校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外请一些专家进行定期指导培训,并以讲座等方式提高业户的技术水平,以提高农村技术市场的科技含量。在进行硬件改善的同时,还要进行软件改造,完善技术市场配套法规,建立技术市场资金支撑体系,发挥网络优势。开拓网络技术市场。

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整合旅游资源,实行多元化开发,建设特色旅游强县。同时,把房地产业作为重要财源补充的机遇性、策略性产业来抓,把加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着力点来抓,初步形成起点高、收益快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农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保护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发展工业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要坚持环境兴县,发展生态工业。拒绝污染环境的项目,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新型丁业化发展.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双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总结: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华. 新时期我国农村发展问题的思考[D]安徽大学, 2003

[2]魏下海. 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7 .

[3]孙敏荣.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浅析[j].现代农业,2004(i2):37—38.51.

[4]孙良媛.新世纪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术研讨会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2(5)

[5]史晋川、金祥荣、赵伟、罗卫东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修订版

上一篇:县域经济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下一篇:广西农村经纪人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