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村里菇香飘

时间:2022-07-10 11:32:12

6月12日,雨后的松原大地,空气中漫着泥土的芬芳。宁江区新城乡松江村的香菇种植户们装满菌种子的蒸房又开始点火了(是对菌棒的高温灭菌过程)。

张立武的暖棚位于松江村蔬菜高科技种植园区,紧邻公路,出行十分便利。年近不惑的张立武从43岁开始进行香菇种植,一干就是七个年头。如今他培养出的蘑菇成个大、色好、质优,成了抢手货。站在600平方米的棚里,满脸的笑容和自信传递着收获的幸福。

每年的6月20日,前一年的菌棒淘汰下架,新的菌棒开始长香菇。在暗光的暖棚里,他随手从摆放整齐划一的菌棒里拿出一个近30公分的菌棒,指着上面挤挤压压的香菇说:“你看这蘑菇多帅!要吃到我的香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松江村42个香菇暖棚远远满足不了宁江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同行的村干部柳春山说,香菇市场生产潜力巨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松江村和宁江区的各部门正在协调扩大香菇生产。松江村是宁江区唯一的蘑菇生产园区,也是松原市第一家生产蘑菇基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香菇生产技术已完全成熟。由于暖棚少,园区生产的香菇只够供应少数超市。

张立武举起菌棒,六七个蘑菇圆圆的菇盖伸展着。他的四栋大棚每年要投入10万枚菌棒,每枚能生产1公斤香菇,按现价每斤4.5元计算,收入10万元也是他的保守说法。“在采摘高峰时日采摘近千斤,得雇二三十人采摘。”他说,能发蘑菇财得感谢“老何”。

2005年,张立武结识了浙江丽水何连生。他老实厚道的人品被老何认可。老何把家乡的香菇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张立武。当年丽水已是闻名全国的香菇生产基地。经营过蔬菜大棚的张立武又拿出了种菜的韧劲。他一边摸索一边扩大规模。第一个试种的香菇成功了。他说,当年挣了1万元不是小数目。吃到甜头的张立武又租下了松江村的三座暖棚,一家四口人忙活得热火朝天。

紧邻张立武的是香菇种植大户陈晓平家。听说来了记者采访,陈晓平叼着烟,过来看热闹。拥有六栋棚香菇的他算是种植大户了。

陈晓平是浙江人,他的根已深深地扎在了松原。1989年,20刚出头的他来东北捞金,来到了松原。他的木雕技术当年还是前郭县、扶余县出了名的。靠手艺吃饭的他赢了松原本地姑娘杨秀梅的芳心。如今大女儿已在大庆学院读大学,小女儿也上了初中。

1999年,回乡探亲的陈晓平发现了家乡的香菇生产已成规模,能不能在松原也搞香菇种植园呢?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租下了第一栋暖棚开始生产了。他和妻子细心照料每一枚菌棒,温度控制在15度,湿度把握在百分之七十左右,一年下来,一棚蘑菇的收入是种菜的两倍多。杨秀梅眉开眼笑,满脸的幸福。为了送货,陈晓平新提了辆捷达车。他的同乡老张和小何也来到了松原创业,香菇棚在园区里占到了一定的数量。

张立武开着轿车要去送货了,刚摘下的五大筐香菇正新鲜。他说,6月20日,10万枚新菌棒将放在暖棚里,春节前,又可以卖个好价钱!

柳春山指着远处说,为了打造宁江区的香菇生产品牌,满足市场需求,区里又出台了好政策,松江村很快就建新棚区了。陈晓平听到这话凑了过来:“好!我要带我家乡人更多的人来松原种香菇。”

上一篇:让堡垒更坚固 下一篇:Web分析服务拓展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