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职院校企合作人才协同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2-07-10 11:18:59

阳江职院校企合作人才协同培养的思考

摘 要: 协同创新是在新的机制下,突破各种障碍,使不同的创新主体发挥各自的优势要素,最后达到创新的目的。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健身私人教练”校企育人平台的成功尝试,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文章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对学校与企业的长效发展影响作了系统分析,对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健身私人教练”校企育人平台成果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以期为各学校进一步推荐人才培养协调创新和深化产学研结合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阳江职院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协同创新

一、协同创新的内涵

协同创新思想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创新研究领域出现的协同理论,它强调创新主体之间互动连接和集体创新,以协同创新方式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德国学者赫尔曼・哈肯于1971年最早提出“协同”的概念,它是指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结果是产生宏观尺度上的结构和功能[1]。

2011年4月,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别强调,我国高校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教育部制定了推进校企合作的“2011计划”,并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对“协同创新”计划做出了详细部署和详细描述了“协同创新”的战略。协同创新的总的战略意图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引领创新潮流,从而在新的机制下,突破各种障碍,使不同的创新主体发挥各自的优势要素,最后达到创新的目的。对于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而言,推进“协同创新”,就是要加强“校企合作”[2]。

2012年2月18日,我国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首次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会议,会议主题为:“积极推进协同创新,联合培养创新人才。”这意味着大学尝试考虑将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结合起来,主要运作形式即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也就是说,协同创新从一个微观的组织或系统内转到社会宏观系统,才可能产生“产学研”这一协同创新形式,协同创新也从组织内移至组织外。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识,协同创新既有微观的组织内部的,也有宏观的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也就是组织外部的协同创新[3]。

二、阳江职院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的思路分析

协同创新是指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秉持“崇德、远志、精艺、博才”的校训,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深化产学研结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之路的同时,办学活力与整体实力得到了同步提升,相对于以前的创新,协同创新,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组织方式。

高校协同合作机制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类别,高校协同合作机制缺失是制约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和障碍。

第一,要建立学校―学校,开展高校和高校间的协同学习,共同承担重大课题、科研攻关、师资互换、共享课程,资源共享、协调合作,共建创新学习平台,建立优质教育的高校协同学习联盟,进一步创新协同学习机制。如依据《广东振兴发展计划》,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珠海城职与阳江职院开展的校与校之间“手拉手”对口帮扶活动。

第二,建立“高校―企业―行业―社会”协同学习和培养机制。依托高校与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学科充分发挥行业特色优势和地域优势,选择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点工程,集中优势兵力组织攻关,从而探索建立多项技术集成、多种学科融合、多项团队协同的重大研发和应用平台,着力构建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体育创新人才新机制,进行深入地校企合作,如:阳江职院教育系与朝阳之健身有限公司的健身私人教练合作项目:健身私人教练培训班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及依托行业协会、企业、其他学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如阳江市风筝协会、阳江市网球协会、阳江市足球协会、阳江市江城星光影像文化用品中心、阳江市少林学校等。

三、阳职院教育系“健身私人教练”协同创新培养人才的校企育人平台分析

1.阳职院教育系“健身私人教练”培养协同创新的前景分析。

健身私人教练是为了满足人们高层次的体育需求而出现的新兴职业。提高国民素质、普及大众健身,需要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健身私人教练改善人们对体育健身的价值观念,在参与健身训练中给予专业化的指导和帮助,无论是社会人才需求数量,还是取得职业回报,“健身私人教练员”的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4]。

为了进一步适应阳江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岗位目标、技能要求和学习方向,我校与朝阳健身有限公司本着“面向市场、适应需要、深度参与、资源共享、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签订全程式、全面合作的人才培养协议书。

2.阳职院教育系健身私人教练培养协同创新具备的基础条件分析。

(1)本院在与朝之阳健身俱乐部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之前,曾经有丰富的校企合作的经验,如与中国移动阳江分公司、中石化阳江石油分公司、阳江供电局等建立篮球、网球的职工培训计划等。

(2)据初步调查,阳江市大型商业健身房仅有朝之阳及其连锁店具备开展健身私人教练服务的条件,并与本校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

(3)据初步调查,阳江市朝之阳健身俱乐部存在健身私人教练从业人员整体基础文化素质、专业能力和学历偏低状况,对体育健身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等方面难以满足健身消费者的需要。这也为我院与朝之阳健身俱乐部联合培养健身人才奠定了稳定的合作基础。

(4)丰厚的回报以及就业容量巨大是健身私人教练职业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该职业优势增加了本院教育系招生的吸引力,拓宽了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渠道,同时通过高校系统地学习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与健身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走出一条为阳江市全民健身事业提供合格健身私人教练的最佳途径。

(5)目前社会上健身私人教练培训认证机构缺乏政府监管,构建健身私人教练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是当务之急。

3.阳职院教育系健身私人教练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目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阶段:建立长期、短期的考证培训机构,长期培训班生源主要是是教育系2013级的体育教育学生,短期的培训考证班以广东省社会生源为主,以短、长期班双线开展。开班时间为一到二年,学院提供教学场地、设备、器材,并负责对外招收社会学员,对短、长期班学员进行管理;朝阳健身连锁有限公司负责教学和实习;学员接受免费培训,毕业后由朝阳健身连锁有限公司安排在朝阳各连锁店就业或推荐到其他健身俱乐部就业。此阶段主要是用以弥补健身私人教练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由属于社会力量办学形式的办学机构通过短期培训颁发“健身私教证”上岗的单一性,形成一套由高校与商业健身俱乐部在人才衔接及继续教育方面的紧密配合,协同共建的实习与就业基地。

第二阶段:体育保健专业“朝阳班”,学制3年(2+1模式),实施订单式教育。根据订单方要求开设的课程由订单方负责安排教师进行教学,并且实践课安排在订单方的场地进行教学。在学生完成校内课程的修习后,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进入订单方实习。在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许可范围内,若无特殊情况,订单方安排体育保健专业“朝阳班”学生在其属下公司就业,经协商也可在相关企业推荐就业。

第三阶段:开设健身教练专业,招收广东省内体育类考生,学制3年(2+1模式)。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特点,校企共同商议教学计划,灵活地安排实践环节,努力实行多层次实习,多渠道见习,不定期安排实习等,双方以文件的形式严格量化各自职责。

第四个阶段:合作办学。建立成熟、完善的合作机制,学院牵头,整合资源,深度合作,建立朝阳健身学院,成为粤西地区健身教练唯一权威的人才培养基地。

四、阳职院教育系“健身私人教练”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对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教育系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注重健身私人教练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育系应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一支优秀的健身私人教练教师队伍,推行“双导师制”,职业导师对学生制考证导师对学生进行考证系列培训,指导学生提升技能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合一。

3.目前,健身私人教练行业规范大多“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职业规范,大多是以“信用”来维系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学院要对健身私人教练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广泛的实际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健身私人教练职业素质要求,树立学生法律维权意识,紧扣我国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健身私人教练培训管理工作规定》,制定健身私人教练的培养目标,确保所培养的人才适应健身私人教练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4.针对健身私人教练课程的特点,对教学方法大力进行改革,引入模块化、项目化、一体化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接岗位职业标准,在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实现创新和突破。注重实践操作,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主体意识,把传统的课堂理论学习过程转化为符合健身私人教练课程特点的实际操作课程。

5.实施弹性学制构建私人健身教练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可以说这是高职教育的一项创新,为其他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学习案例。

五、阳职院教育系“健身私人教练”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思考

1.为“阳光体育”注入新的内容,与学院联合打造健身健美文化园地。由俱乐部提供硬件(场地)与软件(指导)支持,在校内创办大学生健美协会。借助协会平台,通过定期筹办大学生健身健美比赛、舞蹈大赛等激发学生参与健身健美运动的热情,为俱乐部提供优秀的健身人才挑选苗子。

2.资源共享,两者共赢。俱乐部和学院均有高端体适能仪器,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进行合理共享,建立学生和客户的健康体质管理档案,对导出的数据进行体质、健身效果等科学的诊断与评价。第一,可以作为校企育人平台的实时案例,创建学案式教案,在教学中进行及时运用,随时更新教学资源,与时俱进,缓解与根除目前普遍存在的“草根教练”现象,能不断提高其从业水平,有效发挥对健身人才的“保鲜”作用。第二,大力倡导“大众科技健身”,为今后健身人才的发展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商业俱乐部利用自身优势,与学院协同建实习与就业基地。长期、稳定、高效的实习与就业环境是培养健身人才的必备条件。在联合培养模式中,俱乐部可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人才就业导向作用,准确反馈市场需求变化,不仅有利于学院及时修正和补充教学内容,而且便于俱乐部在毕业生实习阶段给予针对性培训,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就业岗位[5]。

六、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的协同创新研究展望

1.教育部推出的“2011计划”是一个有利的契机,学院积极抓住这个有利的机会,促进学院创新体系的完善,积极探索学院“协同创新”的新机制的建设。如教育系与朝阳健身俱乐部建立“健身私人教练”项目,与中国移动阳江分公司、中石化阳江石油分公司、阳江供电局等建立篮球、网球的职工培训计划等。

2.校企合作双方要及时对毕业学生实行一个及时的跟踪调查,比如运用国际上知名的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追踪学生对现有岗位的满意度、薪酬待遇、工作环境、文化氛围等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后,找出校企育人平台协同发展的实践困境,及时调整,共同探索完善校企育人平台的推进策略。

3.借助合作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与各大企业深入合作,形成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格局,拓展产学研结合的渠道,推动改革发展建设的良性循环,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七、结语

随着我院办学机制、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以及生源的不断增加,为满足城市化进程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快速发展,可以结合我院现有的师资力量,将健身私人教练这一新兴职业的培养范围从局限于商业健身房为顾客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服务范围,延伸到其他大众体育健身场所,如羽毛球健身私人教练、武术健身私人教练、高尔夫健身私人教练或是其他体育健身项目的健身私人教练。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将校企合作纳入市场背景中,才能真正在人才自身、学校和社会等三个方面体现其特有的价值。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与朝之阳健身俱乐部“健身私人教练”育人平台的搭建,是一个协同创新的实践案例,既是一个特殊的案例,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其他高等职业院校的协同创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赫尔曼・哈肯著.凌复华,译.协同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7-15.

[2]刘华强.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协同创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3]钟秉林.协调改革协同探索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7-10.

[4]史曙生,马小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健身私人教练职场竞争的思考[J].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09,5(11).

[5]洪安,陈金鳌,陆阿明.高等体育院校与大众商业健身俱乐部联合培养健身人才的创新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20).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珠海市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协同创新研究(课题编号:GDJY-2014-B-b279)。

备注:肖莉琴2014年曾在广东省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帮扶支教。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回归与设计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之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