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家长巧妙的奖励

时间:2022-07-10 09:01:14

摘要:“高明 的家长”是一位颇懂教育的家长,就他对孩子的奖励方法而言,虽然没有完全跳出应试教育的藩篱,但也没有一味地迎合。高明家长的巧妙奖励,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高明家长 巧妙设奖 学生教育

望子女成龙凤,是每个家长永恒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许多家长不惜投资,孩子考好了,便给予金钱或物质奖励。

有一天,一位学生家长与我聊到了他儿子的学习,与其他家长一样,他对儿子也启动了奖励机制,大致做法是:儿子期中期末考第一名奖励3000元。但这个奖励是与思想品德和平时学习挂钩的,于是便有了下列附加条款:第一,班主任的品德操行评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如果品德操行评价不在优等,便取消奖学金。第二,鼓励孩子创新,完成试题体现或平时作业创新思维,每处(项)加奖200元,是否具有创新思维,由科任教师判定。第三,家庭作业独立完成加发200元。第四,给宝贝儿子专设一张银行卡――“宝贝奖学金卡”,孩子得到的奖学金,悉数存入这张卡中。第五,与儿子约定:大学毕业以前,不得动用该奖学金,大学毕业后方有自由支配权。

这一奖励办法虽然不是尽善尽美,却让我不由得拍案叫绝:这是一位与时俱进的家长,也是懂得教育方法的家长,他虽然没有完全跳出应试教育的藩篱,但也没有一味的迎合,这是一位比我们教师高明得多的家长。

这位家长的奖励办法兼顾了孩子的全面发展,重视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与教育,践行了“要教书,先育人”的古训。

第一条“班主任的品行评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说明该家长把孩子的品德养成放在了首位,这就与众家长有着天壤之别,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肯定与奖励都放在了唯一的考试分数上,从不顾及孩子除了考试分数以外的表现,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献爱心,家长会说:这些事情轮不到你管,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好。孩子放学回家,父母关心的第一件事就是作业有多少,随着就当起了监督官,严格监督孩子的作业,作业没做完,不管几点,绝不允许休息,孩子看一会儿电视、玩会儿电脑,父母会斥责:丧志;孩子看会儿课外书,父母会告诫,好好写作业,别看那些没用的东西,这样的家长无疑是与学校联起手来,把孩子逼进了应试考试的死胡同,让本来就超负荷运转的孩子,又加上了一重沉重的负担,无疑是雪上加霜,更有这样的家长,不管孩子学习如何、基础如何,一律加压,仿佛考试成绩单靠一味地高压挤榨便可取得,岂不知,多少学生都是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孩子厌倦了学习,放弃了学习,家长即使动用万吨水压机,也是徒劳的。

我们这位家长的第二个高明之处在于,他是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教育家”,他深知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与学校教育及教师的要求随波逐流、亦步亦趋,而是鼓励孩子创新思维,独立探究。

时下,不少家长似乎都是教育专家,然而这些专家很蹩脚,首先自己没有系统的教育思想,更不用说先进的教育理念了,他们只知道配合学校让孩子陷入文山题海,向高分数冲刺。而我们这位家长却不如此,他没有听命于学校考试的指挥棒而是按自己的想法教育孩子。我们的学校教育,正扼杀着孩子的创新能力。学生即使考得高分,其“含金量”又有几何?这使我想到了一篇流传已久的文章,说的是中日两国就“甲午战争”的考题:

中国学生得到的题目是: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

日本学生面对的题目是: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中国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稍加对比,不难发现“在教会学生什么”方面,中国与日本差别十分明显。中国的考试或作业题的题目以问题呈现,这些知识性问题或记忆性问题都有着确定答案。从思考的本质上看,其实这些都算不上问题。究其本质而言,我们教授的主要是概念性的知识,有一颗勤于记忆的大脑,便可成为优等生,其恶果是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变成了真正的“书呆子”。而日本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可寻,回答好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是真正的在开发学生的智力。这位家长不见得看到过“中日学生的历史考题对比”,但他知晓探究性学习与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是何等的重要,他深知素质教育是为学习而考试,而应试教育,则是为考试而学习。这位学生,在学习上明显超出其他学生,在班级里,他是看课外书最多的,课堂上,他的大脑犹如高速飞转的永动机,凡事总爱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时教师课堂教学已经结束,他还会把老师堵在门口给教师提几个为什么,思维超长活跃。这无疑得益于家长对其智力潜能的开发与挖掘。

这位家长的第三高明之处在于,不是给孩子现金奖励,而是给孩子看的见摸得着的储蓄卡,这既让孩子感到奖励的真实性,因而产生跳起来去抓住的动力,又不给孩子养成手中有钱去胡乱花销的习惯。让孩子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去珍视珍藏这笔资金,孩子的价值观和理财能力又顺势得到了培养。有的家长同样使用了奖学金这一杠杆,但多数收效甚微,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班级上有一个学习成绩在十几名的学生,父母为了让他的成绩再往前拱一拱,便出台了“前进一名奖励200元”的奖励办法,期末考试,乖孩子一下子前进了5名,父母高兴的把1000元塞进了孩子手中,而这孩子花起钱来顿时“嘻唰唰、嘻唰唰”,一个月花销超过了以往的半年。钱花没了,心里的空虚随之产生,好在不久将有下一次考试。他期望下次考试再前进5名,这样他就会再拿到1000元了,有了这块空中画饼,底气似乎就足了,再加之一个月以来他已经养成了大把花钱的习惯,没钱花,手便有点发痒。于是,他想,反正我还会有1000元,于是便寅吃卯粮,跟同学和亲戚朋友借钱来花,到期末考试,已欠债达1000余元,就这样半个学期疲于借钱,即使上课也是在想着下一个借钱目标,期末考试,他不幸倒退了十几名,这时,他的父母才傻了眼。

纵观我们的教育,是丢失了很多的东西的,让人扼腕的是丢失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这是丢掉了为人之本,丢弃了为人之道。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教育。这点,这位高明的家长似乎比我们看的清楚。

高明的家长之所以高明,就在于他对孩子采取了与众家长不同的奖励办法,这是一位让人敬佩的家长,或许,他并不如我们渊博,但仅此做法,当令我们业内之人望其项背,乃至汗颜,家长会上,我把这位家长的做法向众家长推荐,有几位家长连忙取经,纷纷仿效,一个学期下来,他们的孩子均有了或多或少的进步。孩子有这样高明的父母,不仅是他人生的幸事,作为教师,职业生涯中得以巧遇这位家长也是我们天大的福分。

参考文献:

[1]日本高中生历史考题:21世纪对华战争怎么打.中国青年报,2007-06-25.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误区与分析 下一篇:“00后”独生子女高中教育研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