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程实例谈水泥路面维修补强的要求

时间:2022-07-10 08:34:51

从工程实例谈水泥路面维修补强的要求

摘要:通过对水泥病害路面进行维修补强,加铺罩面层,可提高道路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向人们提供更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

关键词:水泥病害路面 维修补强 加铺罩面及要求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市政道路建设逐年增长,提高市政道路的质量,向人们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交通,已是市政道路从业人员的共同目标。由于使用年限较长、交通量急速增长、车辆超载、路基施工质量不佳等种种原因而发生了路面坑槽、开裂、下沉等病害现象,也有出于环境保护、降低噪音等方面考虑对原水泥路面加铺沥青罩面的需求,因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谈谈水泥病害路面的维修补强及加铺沥青罩面的要求。

2项目背景及现状

南宁市长福路起点接凤岭南路,终点至蓉茉江桥西桥头,全长1420米,红线宽40米,为城市主干路。现状长福路于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原有路面破损严重,出现了开裂、断板、面板脱空等现象。

3现有路面检测报告

根据检测报告,判断现状长福路的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现阶段不需再进行加固,原水泥面板已脱空,路面抗压、劈裂强度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但路面弯沉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补强。

4旧水泥路面处理措施

A、 病害的治理:

对线裂、板角断裂等面板,以及存在板底脱空,面板基本完好的情况,可采用板底灌浆及路面综合治理技术进行处理。

板底灌浆是利用化学水泥浆液填充面板与水稳层之间的空隙、水稳层与底基层间的空隙,达到稳定面板、防止裂缝发展的作用。板底灌浆处理深度为道路底基层以下10cm左右。

路面综合治理包括:裂缝修补、填补坑洞、崩边及错台的调平等。

B、 路面病害治理后加铺罩面层: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的相关条文要求,在利用的原水泥路面板上设置2cm厚的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砂粒式沥青混凝土),以达到防止渗水、减缓反射裂缝及加强层间结合的目的。根据计算,现有水泥面板上加铺罩面层结构如下:

对于存在错台及沉陷的路段,及由于现状路面不平、引起加铺层不足、需凿除现状路面板的路段,可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进行调平,厚度按实际需要施工。

5施工注意事项

A、 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前应与相关单位进行联系,对地下管线进行勘探,确定地下管线的位置及埋深,做好标记,对地基加固深度超过管顶标高的,以不超过管顶标高为准,避免施工钻孔破坏地下管线。

在进行板底灌浆施工前,对路面板采用贝克曼梁进行逐板弯沉的检测,板边或板中弯沉值大于0.2mm的,或相邻板边弯沉差大于0.06mm的,可判定为板底脱空,需进行板底灌浆治理脱空。

在确定需治理的面板后,在路面板上按一定距离采用钻机钻孔,严禁采用风炮钻孔,以尽量减少对邻近板块路基的扰动。

B、 灌浆施工技术要点

事先调查注浆土体,并参考经验决定注浆工法。在正式注浆前,选取不同病害特征路段进行灌浆试验。在试验路段施工过程中,需对灌浆的相关参数收集整理并调整优化,以对全路段施工提供指导。施工过程中对注入压力、孔距、注浆量等重要因素严格监控以满足要求。

由于路基土成分多样,各路段的灌浆范围和灌浆半径不一样,在施工前需选取部分特征路段进行灌浆试验。确定灌浆范围及灌浆半径后,就可以确定孔间距。一般采用等距布孔,梅花型布置,孔距3米。对可灌性差、含水率高或压实度小的地段应加密孔距。

灌浆顺序:先灌路两侧,后灌路中间。灌两侧孔时,采用较小的压力,以防灌注的浆液大量跑浆。

灌浆深度:为路面底基层以下10cm。

灌浆时,灌浆压力是保证灌浆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压力过小,浆液流不到预计范围内,扩散范围小易形成空白区;如果过大,则会损坏原路基结构,顶破路面或冲垮边坡,致使浆流沿路基薄弱部位冲出路基,达不到灌浆目的。灌浆压力根据实验情况进行确定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一般为0.1~1.0MPa。

在灌浆过程中,如串浆则采取如下方法处理:①加大第Ⅰ次序孔间的孔距;②在施工组织安排上,适当延长相邻两个次序孔施工时间的间隔,使前一次序孔浆液基本凝固或具有一定强度后,再开始后一次序钻孔,相邻同一次序孔不要在同一高程钻孔中灌浆;③串浆孔若为待灌孔,采取同时并联灌浆的方法处理,如串浆孔正在钻孔,则停钻封闭孔口,待灌浆完后再恢复钻孔。若浆液在地下管道附近出现跑浆现象,应先停止灌浆,并在地下管道附近设置帷幕以防止跑浆。

C、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灌浆的检验

(1)、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需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进行抽检,板底灌浆质量需满足以下检验要求:

(2)、注水试验:采用Φ45mm钻头钻孔取芯30cm深,孔内注满水后,进行60秒水位观测,水位不下降。钻芯取样抽检按板块数量不少于完工板块数量的10%,且在其中的每一块板至少选一处进行取芯试验(选位距离灌浆孔不得小于60cm)。取芯试验时,采用Φ45mm钻头,分两步取芯:首先钻深30cm,要求芯样的砼面层与基层间有饱满的水泥浆层,然后再钻深至60cm(且钻穿基层5~10cm),要求芯样的各基层应有水泥浆体。以上检验均达到要求时则认为该板块的钻芯抽检合格。取芯完后,使用按水:水泥=1.2:1.4:1的比例配制的纯水泥浆(可掺加减水剂,以提高浆液的可灌性,但不得添加速凝剂)对取芯孔进行复灌试验,要求试灌压力保持在0.5Mpa达60秒钟后进浆少于5升。

灌浆施工完成后抽检需满足要求,如不能满足检验要求,则需调整灌浆的各项施工控制参数,并补灌直至满足。

D、 沥青混凝土的材料要求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材料需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进行质量控制。沥青路面结构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其性能应符合表4.2.1-1的要求。面层采用改性沥青,其性能应满足规范表4.6.2对SBS类I-D类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

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4.8.2中对一级公路所采用粗集料的要求。粗集料的磨光值应按表4.8.5中潮湿区的要求进行控制。对破碎面的要求需满足表4.8.7对沥青路面表面层、中面层的要求。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配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施工规范表4.9.2对一级公路细集料质量的规定。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4.10.1对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的要求。

E、 沥青摊铺施工注意事项

在处理路面病害并检验合格后尽快摊铺沥青面层,以避免雨水下渗对路面造成损害。

在喷洒沥青粘层油后采用专门的机械进行土工布摊铺,对土工布施加10%的预张力,并且禁止汽车在土工布上刹车、转弯、调头,以免影响土工布发挥效用。土工布摊铺后需用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使土工布与水泥混凝土路面充分粘结。

沥青面层的摊铺施工需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的相关要求进行施工,施工完后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6结语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水泥路面维修补强及加铺沥青罩面层提出了处理方法和施工注意事项,目的是为了加强道路的使用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希望对该项设计及施工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GJJ37-2013)

[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3]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3]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上一篇:某工程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下一篇:小议公路路基路面施工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