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顺序对V构应力的影响

时间:2022-07-10 07:45:15

施工顺序对V构应力的影响

摘要:根据不同的施工顺序,使用midas建立纵向计算模型,分别提取施工阶段及成桥后荷载单项对V构应力的数值,并分析比较其差别,为选择较为合理的施工顺序提供依据。

关键词:施工顺序,V构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某桥采用变高预应力混凝土V构连续梁桥,因通航要求及景观的需要,跨径布置为27+32+42.5+50+42.5+32+27m=253m,从结构受力上,该跨径布置不是最优布置。桥梁横向为双幅布置,两幅之间间距为1.5m,左幅:4.0m(人行道)+7.0m(非机动车道)+11.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23m,右幅与右幅对称。主梁及V构采用C50混凝土。梁高为1.7m(跨中)~2.5m(根部),V构处梁高为2.0m,梁高采用二次抛物线变化。主梁采用单箱四室箱梁截面,顶板宽23m,厚0.25~0.45m;底板宽1.75m,厚0.25~0.6m,采用二次抛物线变化;腹板厚0.5~0.8m;翼缘悬挑1.75m,端部厚0.2m,根部厚0.5m。V构横桥向同箱梁底板宽,开口角度为78°,壁厚为0.9m。箱梁纵向为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V构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

国内已建成的V构桥较多,多为V型墩连续刚构桥,采用三跨布置,悬臂挂篮浇筑施工。该桥的主要特点是多跨V构,且V构与下部桥墩采用支座连接。该桥V构与主梁的局部尺寸如下图。

图 1 1 局部V构与主梁(单位:cm)

2主要问题

因V构使桥梁的计算跨径减小,中墩负弯矩减小,从而可以降低主梁的建筑高度,但使得V构的设计及施工成为结构中的重点与难点。该桥在方案设计阶段采用的是V型墩连续刚构桥,但该方案存在着联长较长、桥墩较多且墩高较矮等不利因素,因而下部刚度大,对温度、收缩徐变等非常敏感。在温度荷载作用下,墩底产生很大的内力,不能满足运营期间的安全要求。在多次调整V构开口角度、桥墩厚度等构造后,均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基于结构受力的需要,将该桥梁调整为支座的约束边界条件。

该桥主要采用支架现浇的施工方式,但调整之后的主梁结构仍然存在V构在拉应力较大的情况。V构虽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较大的拉应力会使V构产生较大的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及耐久性。对V构的开口角度及壁厚进行多次调整计算,未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且因V构尺寸较小,不可能使用竖向预应力对V构的应力进行调整。其他构造因素对V构内力的影响已有多人进行研究,在此不再赘述。

3有限元模型

基于各方面的条件约束,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的施工顺序对该桥V构应力的影响。

3.1结构离散

使用midas 8.05版对该桥单幅主梁及V构建立有限元模型,箱梁及V构均采用梁单元,V构与主梁使用“弹性―刚性”的边界约束,对V构的交点约束不同的自由度来模拟V构底的单、双向支座及固定支座。模型共建立261个节点,240个梁单元。结构离散如下图。

图 3 1 结构离散

3.2荷载

混凝土容重取26KN/m3,沥青混凝土容重取24KN/m3,钢材容重78.5KN/m3。二期恒载主要以线荷载方式施加在有限元模型上。活载为城-A级,单幅箱梁单向3车道,7.0m宽非机动车道按2个机动车道荷载计算。人群荷载取4.0KN/m2。

整体升温为25℃,整体降温为-25℃。根据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厚度,温升梯度:15.2℃~5.74℃~0℃,温降梯度:-7.6℃~-2.87℃~0℃。桥台沉降0.5cm,桥墩沉降1.0cm,各墩台最不利沉降由程序自由组合。

3.3施工阶段划分

施工顺序主要体现有限元的施工步骤中,该桥主要使用支架现浇施工,根据该桥的特点,主要拟定以下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1:主梁及V构支架现浇,一次完成主梁浇筑及预应力张拉,然后拆支架,施工二期,桥梁收缩徐变10年。

施工顺序2:主梁及V构支架现浇,分段浇筑主梁及V构,并张拉该段箱梁预应力。完成全部预应力张拉后拆除支架,施工二期,桥梁收缩徐变10年。

施工顺序3:主梁及V构支架现浇,分段浇筑主梁,并张拉该段箱梁预应力。完成全部预应力张拉后施工V构,拆除支架,施工二期,桥梁收缩徐变10年。

以上施工顺序1、2较为常用,施工顺序3中主要采用了由上至下的施工顺序。施工顺序2、3中分段张拉的预应力使用连接器连接。

4结果提取及分析

从三种施工顺序的有限元模型中提取不同施工步骤及荷载单项的V构应力数值,并从应力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期得到较为合理的施工顺序。因桥梁结构纵桥向对称,仅提取前三个墩处V构相关应力结果(表中应力拉正压负)。

表 4 1 施工顺序1 V构应力(单位:MPa)

位置 施工阶段 成桥 恒载 预应力 整体升温 温升梯度 收缩徐变 标准组合

P1墩V构 -12.6~6.3 -3.0~-1.4 -3.5~-1.3 -0.1~-1.5 0.1~0.8 0.1~0.4 -1.0~0 -5.9~2.4

P2墩V构 -7.0~1.0 -2.0~-1.3 -4.2~-1.4 0.2~3.3 0.0~0.5 -0.1 -0.5~0 -5.0~1.7

P3墩V构 -4.3~2.3 -2.6~-1.8 -8.6~-2.1 0.3~6.9 0.0~0.4 0.0~0.1 -0.4~0 -5.5~1.3

表 4 2 施工顺序2 V构应力(单位:MPa)

位置 施工阶段 成桥 恒载 预应力 整体升温 温升梯度 收缩徐变 标准组合

P1墩V构 -11.6~5.5 -3.0~-1.4 -3.5~-1.3 -0.1~-1.5 0.1~0.8 0.1~0.4 -1.0~0 -5.8~2.3

P2墩V构 -2.6~1.7 -2.1~-1.3 -4.1~-1.4 0.2~3.5 0.0~0.5 -0.1 -0.6~0 -5.1~1.8

P3墩V构 -5.7~2.7 -2.5~-1.8 -8.6~-2.1 0.3~6.9 0.0~0.4 0.0~0.1 -0.4~0 -5.5~1.3

表 4 3 施工顺序3 V构应力(单位:MPa)

位置 施工阶段 成桥 恒载 预应力 整体升温 温升梯度 收缩徐变 标准组合

P1墩V构 -1.1~0.6 -1.7~-1.3 -3.5~-1.3 0.2~-4.4 0.1~0.8 0.1~0.4 -2.4~-1.2 -4.6~2.1

P2墩V构 0.1~0.4 -2.0~-1.3 -4.2~-1.4 0.3~5.8 0.0~0.5 -0.1 -2.1~-0.1 -4.4~2.3

P3墩V构 0.1~0.2 -2.7~-1.8 -8.6~-2.1 0.6~9.9 0.0~0.3 0.0~0.1 -2.1~-0.2 -5.0~1.7

(1)由表4-1及表4-2可看出,V构与箱梁同时施工仅施工过程中V构应力有差异,恒载、预应力、成桥后整体温度、温度梯度及收缩徐变对V构的应力影响均相同。考虑该桥联长较长,施工顺序2优于施工顺序1。

(2)施工顺序2及施工顺序3均采用分段浇筑,由表4-1及表4-2可看出,施工过程中V构应力有较大差异,预应力及收缩徐变对V构应力影响的差异较大,成桥后整体温度、温度梯度对V构的应力影响均相同。

(3)三个施工顺序主要是预应力张拉与V构施工的相对顺序不同,由以上三个表格比较可知,恒载及成桥后整体温度、温度梯度对V构的应力影响均相同,预应力及收缩徐变对V构应力影响的差异较大。

该桥V构与主梁构成一个闭合框架,V构构造尺寸较小,刚度较大,若V构在预应力张拉前施工,预应力的张拉将间接作用于V构,使V构产生较大的内力,施工过程中V构将会开裂,且影响预应力对主梁的作用效率。若V构在预应力张拉后施工,则不会产生上述问题,但会增大预应力及收缩徐变对V构的不利影响。三种施工顺序在成桥标准组合作用下,V构拉应力均小于C50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2.65MPa,综合考虑,选择施工顺序3的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世明,杨建中,等. V型墩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架桥结构设计分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9年10月

[2]苏伟清.大跨度铁路V形刚构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探讨.铁道建筑

[3] 沈向前.V型墩分离双箱连续刚构桥墩梁固结区空间应力分析.建筑与装饰,2012年5月

[4] 符碧惠,李玉红.V墩式连续刚构桥的设计.中国市政工程,2012年2月

[5] 论大跨径V型墩连续刚构桥设计及施工要点.建筑与设计.2007年10月

上一篇:市政工程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数字测绘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