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集佛教纪录片《大唐西域记》

时间:2022-07-10 07:36:00

大爱电视台推出的十三集《大唐西域记》是大爱台《大唐西域记》节目团队耗费多年时间,融会贯通《瑜珈师地论》义理,介绍了玄奘法师历十九载西行求法取经过程,重现法师当年西行的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求道精神与人格典范。

《大唐西域记》寻访一代宗师的卓绝典范

“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26岁的玄奘法师发下这样的誓愿后,离开长安城,从此西行十九载,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接受严寒冰原和酷热沙漠的考验,甚至遭逢强盗贼人威胁性命,多次遭遇死劫,依然不退缩,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印度那烂陀寺,完成了赴印度取经的“不可能的任务”。

玄奘法师不只是中国佛教史上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故事也写在印度的教科书里,因为古代中国到印度求法的人很多,但不幸死在中途的比成功到达的多太多了,玄奘法师能成功到达目的地,必有其难得之处。

从玄奘法师口述,其弟子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人们可知玄奘法师来回走了两万五千公里左右,经过一百多个城邦,现代史学家赞叹他若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十足的智慧,很难完成这趟求知之路。

这部钜著也成为许多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的瑰宝,例如印度考古调查团第一任团长康宁汉爵士研究中古世纪的印度地理,《大唐西域记》就是其中重要的文献。近年来,台大学者和日本团队合作探讨唐代灭亡的原因应是气候变迁所致,《大唐西域记》中关于第七世纪新疆和中亚的气候和地理的记载,也成为推断千年来气候变迁的极佳佐证。

因此,大爱台用纪录片的方式,带观众走入《大唐西域记》,跟随玄奘法师踽踽独行的身影,进入历史长河,了解一位僧人求法的决心,了解第七世纪的地理、历史、宗教和文化。

安西榆林窟,第三窟主室西壁上的唐僧取经图。具考证这幅画的成图时间,比古典小说西游记要早了三百年。(提供:人文志业中心)

“章回小说中的唐三藏是胆小懦弱的角色,证严上人希望还原玄奘法师伟大的人格和坚毅取经的情操,这是制作这个节目的缘起。”《大唐西域记》制作人谢元凯说。

真实的唐三藏──玄奘法师并不懦弱胆小,他是具有大勇气大智慧大辩才的一代高僧,身兼宗教家、探险家、外交家、学术思想家、语言学家、翻译家等身份和才能于一身。

“三藏法师”是第七世纪佛教胜地--那烂陀寺对精通百部经律论的大和尚所用的尊称。玄奘法师进入那烂陀寺学习之后,因对佛法博学深究,受封为第十位三藏法师,后来玄奘法师在印度的声誉达到巅峰之际,他带着六百七十五部经典返回中国。玄奘法师受到唐太宗的尊崇,并支持法师译经和讲经的志业,影响所及,佛教成为唐代最主要的信仰之一,中国佛教也鼎盛发展。

走过万里红尘 呈现书中旅程

2002年,大爱电视台开始制作《大唐西域记》,书中玄奘法师走过的古道多早已湮没,取景过程中,让人们又见证到佛教遗迹被摧毁的无常。

“玄奘大师到巴米扬访问的时候,佛教还非常兴盛,巴米扬石窟非常壮观,一尊五十三公尺高和一尊三十五公尺高的大佛,是最明显的地标。”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张文玲说明。但这两尊佛像因军队占领当地,而遭到破坏。

在节目中,完整的大佛矗立在石窟内,接着炸药轰的一声炸毁了大佛,大佛灰飞烟灭的景象在世人面前上演,最终留下了空荡荡的石窟,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被无情的毁坏,仿佛示现“无常”的道理,令人唏嘘。

而玄奘法师所攀越的奇险地形,在节目中也一一呈现:冰河遍布的凌山、“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热旱的流沙地、宽五百公里的克吉尔库姆沙漠……这些古代军队或现代探险家都难以征服的地域,玄奘法师都历经九死一生而艰辛的通过障碍。

《大唐西域记》也呈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面貌,如近来中国大陆学界热烈探讨的粟特文化、犍陀罗、秣菟罗等佛教文化的造像艺术,节目中也有详细的呈现。

影片信息:

片名:大唐西域记

制作国家/地区:中国

出品:大爱电视台

类型:纪录片

[责编/尘沙]

上一篇:新型表面活性剂的设计与合成 下一篇:舞蹈形体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