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小切口经外环口高位结扎术78例临床体会

时间:2022-07-10 07:10:45

小儿疝气小切口经外环口高位结扎术78例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疝气小切口经外环口高位结扎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男性疝气患儿,患儿行小儿疝气小切口经外环口高位结扎术。结果:本术试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28.47±2.26min,手术切口平均1.4±0.3cm平均住院天数在6.4±1.2d,术后出现阴囊血肿患儿1例,于术后1周内吸收,经术后24个月随访,无复发患者。结论:小儿疝气小切口经外环口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患儿疼痛小,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是治疗小儿疝气较为合适的方法。

腹股沟疝是我国临床普外科常见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3-5‰[1],小儿患者又是其中一个特殊的发病群体,而目前临床常用的术式主要是高位结扎后进行悬吊术,我科自2006年开始,对于3-7岁患儿,采用经外环口小切口疝气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术后积极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获得了良好的远期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于2006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男性疝气患儿,患者年龄为3-7岁,平均4.7±2.1岁,其中完全性疝(阴囊型)49例,不完全性疝(精索型)22例,左侧疝7例。所有入选患儿均与家长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治疗。1.2 入选标准

①年龄≤7周岁;②采用小切口经外环口疝囊高位截扎术进行治疗;③男性患儿;④与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治疗者;⑤无先天性心脏病等危及患儿生命的疾病者。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所有入选患儿均采用基础麻醉+单次硬脊膜外麻醉进行麻醉。

1.2.2 切口选择

根据患儿疾病情况,选取腹股沟区手术切口,长1-2cm。

1.2.3 手术方法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取仰卧位,开通静脉通路,麻醉后常规术区消毒,铺盖无菌巾单,采用经外环口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手术方法:取腹股沟区外环口体表投影手术切口,长1-2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向耻骨联合外侧充分游离皮下脂肪层,暴漏外环口,游历过程注意髂腹下神经穿出支,于外环口下方打开提睾肌,于提睾肌下寻找疝囊,若外环口无法寻找疝囊,则寻找精索,沿精索向上依次游离,于精索外后方寻找疝囊,游离疝囊至腹横筋膜层即内环口,打开腹横筋膜,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扎疝囊后,剪去残余组织将近端还纳,重建并缩小内环口,精索置于原位,缝合提睾肌,依次关闭手术切口,术后送患儿返回病房。

1.2.4 术后治疗及随访

禁食水6 h,常规补液,术后当日晚间口服布洛芬混悬液一次,积极对症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3日,术后一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患儿出院后随访时间24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时间;②手术切口;③患儿住院时间;④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时期内复况。

2. 结果

手术用时在28.47±2.26min,手术切口为1-2cm,平均1.4±0.3cm临床住院天数为5-8d,平均住院天数在6.4±1.2d,术后出现阴囊血肿患儿1例,于术后1周内吸收,经术后24个月随访,无复发患者。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所常用的小儿疝气手术方式为高位结扎+悬吊术,术中解剖腹股沟管,会对患儿造成较大的损伤,术后患儿疼痛感较重,常需肌注镇痛药物,而且破坏了腹股沟管的结构,术后复发率也较高,对于术后复发患者,造成二次手术困难[2]。目前较新的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治疗,限于基层医院条件有限,广泛开展不具备条件,同时,该种手术对于麻醉要求较高,手术费用偏高[3]。

小切口经外环口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其优点在于经外环口操作,术中损伤小,手术后疼痛感轻,术后恢复快,手术中所需时间较短等优点[4-5]。通过对于临床患者的观察发现,术中打开提睾肌后,疝囊较大位于外环口的疝气,引起的出血较少,即使是在不使用电刀的情况下,也能直接进行疝囊游离[6]。

此类手术,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也有其局限性,要求手术医师对于腹股沟解剖的熟练程度,术中需辨明疝囊与精索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于一些较小的疝囊,未突出到外环口以下的,更需要熟练地解剖[7]。其次,手术患儿以7岁以下儿童适宜,对于年龄较大患儿,腹股沟发育管长,从外环口手术,不易暴漏内环口,手术有可能不能做到高位结扎,而且术中有可能损伤精索[8],但是对于年龄的限制不是绝对的,也有个别患儿发育较慢,身高矮的,有时也可以行经外环口疝气高位结扎术。第三,结扎后,对于内环口的处理,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单纯的对内环口进行修复并紧缩,对于某些腹股沟管后壁缺损严重患者,可能无法做到简单加强,以预防疝气复发[9]。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儿疝气小切口经外环口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患儿疼痛小,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是治疗小儿疝气较为合适的方法。

综上所述小儿疝气小切口经外环口高位结扎术,实用性强,对于具有丰富临床疝气手术经验医师,能够快速掌握,不失为小儿患者疝气手术的优良选择。

参考文献:

[1] 唐健雄.必须重视当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中的一些问题[J]临床外科杂志,2009,17(3):149-151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6-395

[3] 杨海健,经外环小儿斜疝疝囊伽高位结扎术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6:1600-1601

[4] 马颂章.疝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1.

[5] 肖锋.微切口小儿疝疝囊高危结扎术1069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7-18.

[6] 邓修民,肖进,孙凯.小儿腹股沟疝手术115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36-2937.

[7] 田志国,刘靖辉,王雪松,等.小切口先经外环再经内环途径行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手术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6):16-17.

[8] 张良,杨健,张文元.微型腹腔镜辅助下的提插式小儿病囊高位结扎术[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7):157-158.

[9] Kaya M,Huckstedt T,Schier F.Laparoscopic approach to incarcerated inguinal hernia in children.J Pediatr Surg.2006,41(3):567-569.

上一篇:含铂方案治疗HER―2阴性蒽环和紫杉类治疗失败... 下一篇:Orem自理模式在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