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仪器发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时间:2022-07-10 02:26:12

便携式仪器发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摘要:随着矿用便携式甲烷报警仪的使用越来越多,针对发放耗时、记录信息不准确等问题,通过对矿井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射频识别技术,条形码扫描技术及工业智能控制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B/S结构的仪器发放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实现了仪器设备的数据库管理,极大地提高了仪器设备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便携式仪器 管理系统 射频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165-01

1 系统的工作原理

便携仪器发放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基于人员定位系统扩展的子系统,该系统由电脑主机、定位天线读卡器、扫描器、人员信息识别卡和具有识别码标签的便携仪组成。在发放便携仪器时,只需领取人携带定位识别卡,读卡器能够自动识别领取人的姓名、单位、工种、照片等信息,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将具有识别码标识的便携仪器用扫描枪扫描,系统自动生成领取便携仪的数量、种类,并自动记录领用时间且储存于数据库中。在交回便携仪时,只需将便携仪放入领取台,工作人员使用扫描器进行扫描,系统便可记录领取人员使用时间、便携仪的完好状态、仪器归还时间,完成了便携仪的发放与回收过程。系统解决了便携仪器收发耗时、利用率低,漏检、超时使用、统计汇总查询繁琐、失误率高,纸质账本易损坏、丢失等问题, 实现了仪器设备的数据库管理,极大地提高了仪器设备的管理效率[2]。

2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是以WINDOWS 2003/XP平台为运行环境,采用.Net开发的集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的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以B/S模式开发而成,系统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用户界面友好、可靠性高、实用性强[1],可实时查询便携仪器发放记录和使用情况。软件设计四大功能模块系统设置、系统操作、系统资源、历史查询等。

(1)系统设置包括系统与服务器连接、登陆用户的设置、数据的导入和导出、通讯接口配置等功能[3]。(2)系统操作包括当前活动操作和手工领取。当前活动是指便携仪器发放页面,领取人到达领取窗口处系统自动弹出领取人信息,发放人员信息核实后,使用扫描器对领取设备经行扫描,进行发放,系统自动保存记录,如图1所示。手工领取是指领取人定位识别卡损坏,操作人员可以手动选择领取人信息,进行便携仪发放。(3)系统资源可以对用户信息、单位信息、职工信息、设备分类(甲烷便携仪、甲烷氧气两用仪、二氧化碳及甲烷两用仪、一氧化碳便携仪、光瓦、小灵通等)、设备及条形码信息进行设置,修改、增添、删除等操作管理。(4)历史查询采用信息过滤查询方式,历史信息可以根据领取人的单位、职工姓名、拼音检索等方式,还可以根据领取设备的类型、设备条形码,登陆用户、回收用户等进行查询统计。

3 系统硬件设计

整体技术路线分四个方面:(1)基于人员定位系统的便携仪器智能管理系统方案总体构建,领取人信息自动识别设备信息的自动采集设备归还信息的采集历史记录查询等。(2)研制系统需要的主要装置,包括距离可调定位天线(现设置为0.3米),定位天线采取RS485转USP的通讯方式,直接与服务器相连接,节省定位基站和以太网模块;条形码扫描器能够对设备条形码进行信息采集。(3)重点研究定位天线距离调整,避免采集到其他人员信息,天线距离调整由原先的程序调整改为现场跳线调整调高了职工操作的灵活性。(4)多个关联系统技术集成的方案。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装置开发,经过人员定位系统数据库与便携仪器智能管理系统数据关联,实现了职工信息的及时更新,减少了信息的重复录入工作。

4 关键技术

(1)定位天线采取RS485转USB的通讯方式,节省了人员监控分站和通信设备器,减少了设备故障率。(2)定位天线距离可调技术,解决了定位读卡器距离调整的难题,调整方式由原来的定为天线更新程序软件调整改为定位天线跳线设置。(3)多个关联系统技术集成的设计,能够将人员定位系统数据库与便携仪器智能管理系统数据库有机结合,能够成功运行物流系统中的发放机制。

5 创新点

(1)利用人员定位系统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开发便携仪器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系统开发零费用开支。(2)系统自动生成设备(甲烷便携仪、甲烷氧气两用仪、小灵通等)的唯一标识条形码,使用扫描器方便快捷的录入设备发放信息。

6 结语

便携式仪器发放信息管理系统稳定、可靠,方便快捷,数据准确,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煤矿领域或非煤企业就业很好的借鉴价值。便携仪器发放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避免了误发、冒领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仪器利用率,降低相关管理成本,充分体现了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吕玉明,吴艳玲.基于RFID技术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2009(02):32-34.

[2]张锋.基于RFID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茂名学院学报,2010(06):39-41.

[3]何红,许建梅.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J].硅谷,2011(09):95-96.

上一篇:油品升级变局 下一篇:基于时差法的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