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舞蹈教学中和谐课堂的建设

时间:2022-07-10 01:16:09

探讨舞蹈教学中和谐课堂的建设

在制定课堂规则时应根据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对着装要求、课堂礼仪、纪律考勤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简明扼要的课堂规则容易让学生迅速牢记。课堂规则要规范合理。在课堂规定首先要符合相关法律和校纪校规,课堂规定是校纪校规的延伸,是校纪校规的的具体化;其次,课堂规定是为专业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保障,所以应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

课堂规则应操作可行。便于操作、利于执行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制度,才是好制度,课堂规则亦是如此。有些制度很完美,但不符合实际,不利于操作,执行困难,也就失去了作用。

课堂规则要民主认同。在拟定规则之后,作为课堂主导位置的老师不能凭自己的好恶独断专行,应将制定规则的出发点、目的性和法规依据一一向全体学生详细阐明,并逐条剖析、解释,要获得全体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才能让学生自觉地配合执行。舞蹈课是以人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艺术语汇,所以也是一门形体礼仪课。有了科学合理的课堂规则,就能有效地规范的课堂礼仪、统一课堂行为,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制度保障。

遵循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也是现代教育教学课堂上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舞蹈教学具有其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再加上生源专业基础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的教学难度。所以一方面我们应认真审视如何因材施教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解决对所有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问题,首先在开课之前就应该对授课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再根据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定恰当的教学方法,也就是需要解决教学对象、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如何相适应的问题;另一方面应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老师应注重发现学生专业发展前景的弱点和优势。如:有些学生的身体条件并不适合表演,而适合做老师;有些学生创新思维很活跃适合做编导;有些学生对舞蹈评论特别感兴趣等等。老师应对其优势特长和兴趣爱好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学生是主体,通过国家考试制度获得高等教育资格的每个学生都具有接受良好的专业教育的权力。老师是没有权利只对专业基础强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负责,老师必须承担起完成对授课班级全体学生的教学任务的责任。要对所有学生负责就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才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舞蹈专业综合人才。所以,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是构成舞蹈教学和谐课堂的主要手段。

缓解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看,一个人在愉悦、平静的时候,接受的信息最多,学习效果最好。舞蹈教学是训练肢体语言表现能力的教学,学习成果的体现很直观。由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稍弱、协调性稍差的学生心理压力相对较大,慢慢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心理,对专业失去信心。舞蹈教学具有集体授课的特性,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消极的心理不但会让舞蹈课堂更加沉闷、枯燥,而且这种消极的氛围很容易蔓延,甚至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如此,一方面会影响到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兴趣是舞蹈学习过程中最直接,也是最客观的心理成分,他在整个专业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往往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而变化,舞蹈专业学生的表现更为明显。当一个学生对舞蹈这门学科真正感兴趣时,他总是会克服一切困难、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努力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舞蹈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也就不会产生心理压力。所以缓解学生学习心理压力,就应从如何提高学生专业的学习兴趣的角度来努力。第一,认真审视教学方法,用心实施有效教学。舞蹈教学有其特殊的教学规律,坚持严谨教学原则的框架之下,舞蹈老师更应学会灵活与变通。只要老师将心思用在教学上,就会认真考虑如何充分调动资源来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第二,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舞蹈专业的教学计划,对于没有深厚专业基础的部分学生来说,显然具有较大难度。那么,就需要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程度进行适当调整,调整教学内容并非就是降低教学标准。第三,慎用点名指责批评,多用鼓励赞赏肯定。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错误动作的表现,老师应该巧妙纠正,慎用指名道姓直接的批评和打击。而对学生的进步和突出表现应及时给予肯定和夸奖,多提希望。特别对后进生一定要关注其闪光点,并加以鼓励。第四,激情投入感染学生,积极营造轻松氛围。激情投入是舞蹈教师必须遵循的职业精神,教师的教学状态和敬业精神同样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而轻松的课堂氛围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为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采取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从缓解学习心理压力的角度来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是舞蹈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的主导关键。

注重思想教育,明确理想目标

正确、积极的思想教育,可让学生树立目标、明确理想,可起到坐标指引的作用,是提高学习积极性,克服与战胜各种困难,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舞蹈专业人才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构建和谐课堂最可靠的保证。“教”与“学”就如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是处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也是学校教育教学中最为矛盾的两方面。舞蹈教学课堂中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思想交流,促使现时课堂与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相结合,让“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将会达到最大限的统一。通过交流与沟通,通过思想教育的引导,让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理想目标相统一,这时兴趣就发生了飞跃,而成为志趣。志趣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志趣是学习兴趣的最终归宿。志趣可以奠定学生的事业基础,同时也决定一个人的奋斗方向。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更应注重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宏伟目标、明确远大理想,而成为构建和谐课堂的深层意蕴。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的舞蹈教育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变迁,经历了历史岁月的考验,已经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和经验,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诟病。提高舞蹈教育的质量,让舞蹈教育与社会发展更相适应,让舞蹈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是每个舞蹈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每一个舞蹈教育参与者的所应承担起的基本责任。从规范课堂礼仪、尊重个性发展、激发学习兴趣、明确理想目标四个方面出发,规范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举止,来构建舞蹈教学的和谐课堂具有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聂跃军余春凤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上一篇:工艺美术引入艺术设计教学的价值 下一篇:舞台调度在群众舞蹈中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