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民工子弟学校的英语教学之路

时间:2022-07-10 12:48:55

触摸民工子弟学校的英语教学之路

【摘要】本文着重从实践的层面阐述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民工子弟学校的英语教学,重点论述了三种方法的依据、特点及做法。这三种方法分别是:目标的确定、充分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有效 开展 民工子弟 英语学习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告诉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单单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关注学生,而且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但是民工子弟的学生相对比较内向,又不大喜欢说话,而这也正是我校英语教学所碰到的难点。英语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开口,闭着嘴巴是永远也学不好英语的。如何让学生找回自信心,重新点燃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民工子弟学校的英语教学,是值得我们教师去深入反思和探讨的。

一、目标的确定

爬过山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第一次爬山就要去找一座很高很高的山来爬,那你一定会很快就累跨掉;英语学习也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一开始就把教学目标定得过高,会很辛苦的,也很容易放弃。

1、确定一系列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

很多老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节课下来感觉非常辛苦,在那紧赶慢赶,就生怕这节课的任务完成不了,生怕学生还有知识点没有掌握,在那求大求全,最后时间不够了,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节奏,匆匆忙忙,草草收场,一节课把大量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但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却让人产生怀疑。类似这样的课我也感受过,我曾把Let’s talk 和Story time结合到一起教过,一节课下来,由于教学目标过大,知识量过多,让人感觉匆匆忙忙,而课后从学生那里反馈过来,情况却不容乐观。真是只注重了量,却忽视了教学的质。

在教学中,其实把一个大目标分割成几个小目标,让学生有种“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感觉,更能产生足够的自信,学生会想原来我可以做到,有了这样的想法,学生就会更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了。因此,民工子弟学校的英语教育,不应过分体现量,而要更加注重教学的质,制定一些可以达到的目标,宁愿减少某些环节,也要突出教学目标,把教学重难点顺利完成,把主要单词、句型教透教细。如果目标过多过大,学生就会觉得烦,不知道学哪个,反而效果不佳。

2、逐步去实现最后的目标。

要实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一步步实现目标,我们知道每当学生实现一个小目标的时候,他们心中都会有一份成功的喜悦,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课余生活单调,他们很少有机会体会成功,一旦他们体验到了,就会特别兴奋,他们知道这来之不易,也就更加珍惜。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学生喜欢学,乐于学,还会产生向更大目标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二、充分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

由于现在国家资金的投入,我们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设施已经逐步完善,如多媒体平台已经进入了每一间教室。但仅仅依靠多媒体平台还不能满足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正因为如此,教师更应该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巧妙运用,以助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1、利用体育器材辅助教学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时,如果通过玩或学生感兴趣的其它事情而获得的知识体验往往记忆更加深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有得玩,又有得学,何乐而不为呢!民工子弟小学的体育器材虽然破旧,但在英语课上却“大有用武之地”,篮球、足球、乒乓球,跳绳、飞盘、呼啦圈等等器材,在英语课堂上也完全可以大放光彩。如:在一次 Let’s learn有关数字教学的课堂上,我就巧妙的运用了篮球、跳绳、呼啦圈,让学生来拍、跳、摇,从中引出知识,学习新知,课后从学生那反馈回来的意见,证明了这些器材辅助教学的有效性。但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用什么东西也一样,如果一节课上过多地运用了器材,过多的让学生在那玩,虽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但学生的心却被玩“散了”,你要是再想把他们的心拉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建议要用的话一节课上采用2-3样器材,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2、利用简笔画辅助教学

简笔画对学生的吸引是巨大的,它的特征是简单、快捷而且传神达意。如新版PEP教材中三下Unit3 At the Zoo中,在教授学生long short small big等词时,教师只用寥寥数笔,简单的线条,就能画出要教学的内容,以最小的教学代价(一枝笔,一块黑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这正符合了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实际情况。

3、利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

英语是一种有声语言,肢体语言可以说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在英语课上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边学语言边做动作,可以加深印象,优化教学,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而且一节课学生坐的时间久了,就会感到累,这时配以肢体语言,也可让学生放松放松,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参与下面的教学,体现了教学的人性化。

4、利用自制教具丰富教学

教师的自制教具可以说是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常客,它能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可以自己自制教具,也可让学生回去尝试着制作,因为民工子弟的孩子没有特别丰富的课余生活,所以他们更乐于完成这类的小制作,虽然大家辛苦点,但却可以大大丰富教学。

(1)利用自制教具引出新课

新课的引出如果巧妙的话,那你从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里往往有一个知识的过渡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复习导新,在这个导的过程中,如果运用上自制教具的话,将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利用自制教具扮演角色

角色扮演往往在会话部分加以设计,这部分也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很容易上成跟教师念,跟录音读,形式单调,枯燥无味的课。而且学生在那跟读,读得很流畅,老师以为学生掌握得很扎实了,其实学生却不会把语言运用到日常对话中。特别是民工子弟的学生,他们平时在家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只在课堂上跟读几次课文录音,久而久之形成了学生的哑巴英语。教师可自制教具,引入角色扮演。某专家曾指出用角色扮演来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最恰当的。当然,角色扮演应先请自愿者或优秀者上来表演,以此来激励全体学生参与。

5、利用游戏来巩固教学

游戏是英语教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在学了新知识后可以动起来,可以有一个实践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如果我的哪一节英语课上连一个游戏都没安排的话,那课后学生往往是噘着嘴巴走出课堂的,我希望他们是笑着走出课堂的。

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要懂得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虽然很多新居民的孩子思维发散慢,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但我们教师更应以积极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相信他们也是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的.并且要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学好英语。

1、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不能只有教师来教,也不能只有学生来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哦!原来老师离我们这么近。”“啊!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和同学交流。”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当然,这种互动过程在民工子弟的学校里较难实施,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双倍的努力,去鼓励、引导学生来参与了。

2、表扬学生你真棒,你能行

人总是喜欢听好话,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表扬他们比批评他们更管用。由于新居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以打骂为主,如果孩子来到学校又遭到老师的批评,那他们是什么心情呢?当我们发现学生有点滴进步时,应加以表扬,让学生感到“哦,原来老师也会表扬我,原来我也行!”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

3、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学生付出了劳动,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英语课上的小贴纸,对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以此来奖励那些付出劳动的学生,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对他们劳动的尊重,对他们学习的激励。

4、在教室中设立英语角

语言习得要和不断地与运用相结合,而每天仅仅一堂课的运用时间,显然不符合语言习得的法则。因此,给学生创设英语交流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创造中兴味盎然地学习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自己亲身实践的场所,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自不待言。在固定的时间里,让学生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来进行交流或模拟演练。在英语角,教师可以辅导学生进行英语课本剧的排演,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英语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总之,教师要以不同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5、营造校园学习英语的氛围

校园中的字、画、标语、公告栏等都是学生每天接触最为频繁的信息。如果能在这些信息部分加入英语语言,学生自然就能置身于更广的英语环境中。因此,校园美化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用英语替换掉了大部分中文信息。如将“公告栏”换成了NOTICE,“垃圾筒”换成了 TRASH,“英语角”换成了English Corner等,还可以在一些醒目的地方贴上英语名言、标语、警句,学生一进入校园就会置身于浓厚的英语氛围中,使之不知不觉地沉浸到了英语的海洋中。

虽然我们的学生在物质条件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上没有城镇学生那么有优势,但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也应该和城镇的教师一样去关心每一个儿童,我们要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来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对英语产生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有想学英语的愿望。从而提高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杜鹃.体验新课程英语[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3]郭苗凤.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宁夏教育.2014(01)

[4]朱玲.简析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有效的改善策略[J].学周刊.2014(01)

上一篇:数学课堂“四放手” 下一篇:关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索